这套《文言文选读》由张中行先生联袂几位语文教育专家,为了辅助中学语文课的文言教学,培养学生初步阅读文言的能力,供中学生课外阅读而编注的。也可供程度相当于中学生而初学文言的人研读,以及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参考。
本书为第三册,选文六十篇。本书的目的是培养初步阅读文言的能力,而能否达到这个目的,还要看读者怎样使用这部书。读文章,先要“确切理解”,下句的关联,声音有快有慢,有抑有扬;渐熟后可以略快。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文言文选读(3) |
分类 |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初中语文 |
作者 | |
出版社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这套《文言文选读》由张中行先生联袂几位语文教育专家,为了辅助中学语文课的文言教学,培养学生初步阅读文言的能力,供中学生课外阅读而编注的。也可供程度相当于中学生而初学文言的人研读,以及中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参考。 本书为第三册,选文六十篇。本书的目的是培养初步阅读文言的能力,而能否达到这个目的,还要看读者怎样使用这部书。读文章,先要“确切理解”,下句的关联,声音有快有慢,有抑有扬;渐熟后可以略快。 作者简介 张中行(1909-2006),河北省香河县人,1931年毕业于通县师范学校。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曾先后在中学和大学任教,1949年以后就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主要著作有:《负喧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文言津逮》《诗词读写丛话》《顺生论》《说梦楼谈屑》《横议集》《说书集》《说梦草》《散简集存》等。 目录 一 《左传》选 郑伯入许 展喜犒师 楚归知营 叔孙豹论不朽 二 勾践栖会稽 三 鲁仲连论帝秦 四 滕文公下 五 逍遥游 六 风赋 七 五蠹 八 谏逐客书 九 礼运 一○ 答客难 一一 伯夷列传 一二 《史记》论赞选 留侯世家 管晏列传 屈原贾生列传 李将军列传 汲郑列传 一三 报孙会宗书 一四 朱买臣传 一五 为兄上书 一六 穷通 一七 论盛孝章书 一八 登楼赋 一九 与吴质书 二○ 与杨德祖书 二一 陈情事表 二二 归去来兮辞并序 二三 祢衡传 二四 恨赋 二五 与陈伯之书 二六 物色 二七 与阳休之书 二八 《文选》序 二九 春赋 三○ 与詹事江总书 三一 滕王阁诗序 三二 叙事 三三 与韩荆州书 三四 祭十二郎文 三五 杂文三篇 读荀子 题李生壁 祭田横墓文 三六 段太尉逸事状 三七 赠序二篇 送薛存义序 送元秀才下第东归序 三八 丰乐亭记 三九 记旧本韩文后 四○ 寄欧阳舍人书 四一 论人二篇 读《孟尝君传》 书《李文公集》后 四二 留侯论 四三 赤壁赋 四四 上枢密韩太尉书 四五 《金石录》后序 四六 上丞相留忠斋书 四七 送秦中诸人引 四八 小简五篇 与沈敬甫 又 与吴刑部维京 与王子敬 与沈敬甫 四九 答茅鹿门知县书 五○ 论文上 五一 晚明小品三篇 小洋 《虎井诗》自题 极乐寺 五二 《天工开物》序 五三 原臣 五四 文章繁简 五五 聊斋自志 五六 古籍提要三篇 武林旧事 玉芝堂谈荟 山中白云词 五七 《廿二史札记》选 小引 《史记》编次 古文自姚察始 明仕宦僭越之甚 于谦王文之死 五八 古文十弊 五九 己亥六月重过扬州记 六○ 《人间词话》选 太白纯以气象胜 南唐中主词 古今之成大事业者 词忌用替代字 白石写景之作 四言敝 大家之作 附录甲 古籍笺注举例 (一)《左传》子产不毁乡校 (二)《庄子·秋水》孔子游于匡 (三)《史记·留侯世家》 (四)《世说新语》周镇罢临川郡 (五)《文选》阮籍《诣蒋公》 (六)《资治通鉴》高贵乡公之死 附录乙 文言阅读参考书目 一 散文 二 韵文 三 文言知识 序言 这部《文言文选读》是 为了辅助中学语文课的文言 教学,培养学生初步阅读文 言的能力,供中学生课外阅 读而编注的。也可供程度相 当于中学生而初学文言的人 研读,以及中小学语文教师 教学中参考。 全书包括三册,每册选 文六十篇。第一册较浅近, 程度适合于初中。第二册略 提高,程度适合于高中。估 计中学生中有一部分,将来 想学文科,还会有一些,虽 然不学文科,却想多读一些 古典作品,此外,中学生以 外用这部书学习文言而想取 得阅读一般古籍(非特别艰 深的)的能力的读者,都会 希望多读一些程度再提高些 的作品。第三册是适应这种 需要而编注的。因为程度再 提高,它就可以容纳许多名 篇,一些重要作家、重要典 籍,个别的文体,以补第一 、二册的不足。 全书的安排:第一、二 、三册由浅入深,例如第一 册的选文,文字较浅易,记 叙的,尤其故事性的比较多 ,以后文字略深,议论性的 增多。各册选文都按时代先 后编排(个别篇目也有按体 裁编排的)。一篇包括几则 ,有时候按深浅或内容性质 编排。一篇文章,题目之下 先列“解说”,为的是读之前 先对文章有个大概的了解。 以下是本文,标点、分段, 段后有段落大意。难词难句 有注解,为了便于检阅,照 语文课本体例,排在本文同 页的下方。最后是“研读参 考”。 选文的原则: (1)思想感情要健康, 至少要无害。个别问题(如 有迷信成分)在“解说”中说 明。 (2)文字要平实、流畅 。过于艰深的(如《尚书》 )不选,过于别扭的(如唐 朝樊宗师的文章)不选,文 白夹杂的(如语录)不选。 (3)酌量照顾传统名篇 、重要作家、重要典籍、常 用文体,以期读者读后能够 多有所得。(4)为了开阔 眼界、增加兴趣,选材面求 适当广一些,如也收笔记、 日记、诗话、词话等。 (5)学会语言的重要方 法是“熟”,因而读的字数偏 少不如偏多。浅近的或故事 性的文章,篇幅长些的也选 ;篇幅嫌短的,集同性质的 几则为一篇。 (6)入选的文章,不同 版本文字不同的,因为目的 不在校订,斟酌选用一种, 不加说明。文题之下的“解 说”,是想简要地介绍一下 与这篇文章有关的知识:选 自什么书,以及此书的情况 ;文章的内容和写法有什么 值得注意之点;作者的略历 。 “段落大意”简明地指出 上面一段(有时不止一个自 然段)的中心意思,并尽可 能说说与前后文的关联,目 的是帮助读者加深理解内容 和写法 注解: (1)因为希望学生专靠 自学能够理解,所以注解( 尤其第一册)求详:估计学 生会感到困难的,或者会误 解的,都注。第二、三册适 当减少。 (2)注解的用语,第一 、二册尽量求浅显、简明; 第三册酌量用一些浅近的文 言,以期读者能够更快地熟 悉文言。 (3)为了培养独立阅读 的能力,注单词片语可以理 解的,尽量避免串讲。 (4)必要时也引经据典 ,但不作过多的考证和论辩 。 (5)为了减少记忆和诵 读的负担,有些字,文言中 某种用法过去要用另一种读 法(如“王天下”的“王”读wà ng),现在不用另一种读 法也不影响理解的,只在字 后注“旧读什么”,可以不照 旧读法念。 (6)有关文言词、句特 点方面的知识,适当地在注 解中反复说明,以求读者结 合具体词、句,能够逐渐熟 悉。 (7)文言常用的词,注 解不多重复;不常用的不避 重复。 为了帮助读者深入理解 选文,积累文言知识,每篇 后安排“研读参考”一项,就 本篇文字的主要特点(语法 、修辞、篇章、内容等方面 )提出三两点,或介绍知识 ,或启发思考,或提出问题 ,供读者参考。 本书的目的是培养初步 阅读文言的能力,而能否达 到这个目的,还要看读者怎 样使用这部书。读文章,先 要“确切理解”,然后是“读 熟”。读时先要慢,体会词 句的意义、情调,以及上下 句的关联,声音有快有慢, 有抑有扬;渐熟后可以略快 。这样连续读三两次,自己 觉得顺口了,放下。但不能 从此不再过问,最好是过几 天再读三两遍,不时温习。 特别喜欢的,能够背下来更 好。至于一年读多少篇合适 ,那要看自己的兴趣和时间 ,难于统一规定,总的原则 是多比少好。 没有学中学语文课的读 者,最好把中学语文课本中 的文言文找来一道学习,因 为不少大家熟悉的名篇,中 学语文课本已经选了,本书 没有选。 本书承启功先生题书名 ,王泗原、王微、隋树森三 位同志审阅,特此志谢。 编者学力有限,书中难 免缺点和错误,希望读者多 多指正。 编者 一九八一年十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