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作者近一、二年创作的黑白摄影作品,是作者摄影创作情绪与贝多芬《D小调第十七号钢琴奏鸣曲“暴风雨”》音乐律动的共鸣。全书数十幅作品,层层递进,赋予了照片更多的人文和美学探寻价值,是作者人生思考与内心情绪在影像上的反映。故为本书取名《暴风雨》。具有很强的艺术观赏性。本书作者郑江,感动和沉迷于贝多芬《D小调第十七号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的音乐旋律,他拿起相机对准那些与心中的旋律共鸣的影像,以影像的方式记录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情绪表达,将一幅幅影像拍成“音符”,串成属于他自己的优美旋律。全书没有图说诠释,通过图片和简短的篇章名向读者传递一种音乐般的韵律,任由读者自由想象和解读。 作者简介 郑江,上海交通大学航运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上海舶云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1990年毕业于上海海事大学,在大型央企、著名外企、大型民企的重要岗位均有任职经历,2000年开始以人文为主的摄影创作,摄影作品集《归去来兮》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 目录 为有暗香来 朝来寒雨晚来风 云雨半罗衣 多少楼台烟雨中 子规声里雨如烟 人间有味是清欢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一蓑烟雨任平生 知否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也无风雨也无晴 序言 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 曲中,我尤其喜欢D小调第 十七号钢琴奏鸣曲《暴风雨 》,这首乐曲时常会让我涌 起摄影创作的冲动。在时间 允许,又具备创作条件时, 我会拿起日常随身携带的徕 卡MIO Monochrom相机, 在厅堂瓦舍、市井巷陌、乡 村田园,拍摄那些与自己内 心共鸣的人和事物。“优秀 的摄影作品,应该使人从中 听到音乐”,我选择71幅摄 影作品汇编此书,用摄影的 方式来感受《暴风雨》的乐 章。 总有一场雨,让你猝不 及防——人的一生难免要经 历“暴风雨”。全书共分为10 个部分,开篇的影像是一株 摄自无锡荣氏梅园的蜡梅。 中国人爱梅,爱她的“凌寒 独自开“,以及其不与百花 争春的风骨。我在创作这幅 影像时,着眼点是梅树枝干 的遒劲风骨和梅花凌寒怒放 的相映生辉。 接下来承接下一个章节 的摄影作品是一幅雨打荷叶 的荷塘影像,拍摄于上海桂 林公园。当时雨势愈来愈急 ,荷花摇曳不停,水汽升腾 ,整座城市也变得模糊起来 。因常年商务工作的关系, 我在这座城市的时间并不多 ,每遇到暴风雨天气,我都 想拿起手中的相机去记录暴 风雨下这座城市的情绪。既 然人生一定会遇到暴风雨, 风雨中的人们自然是最佳的 创作对象。 “为何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暴风雨后,我会走进 田园、荒村、野渡,感受人 类城市文明进程中的一隅宁 静。当我在拍摄乡间人们的 日常时,我的眼角时常也是 湿润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 红瘦”——这一篇章拍摄了 梅树在暴风雨过后风骨依旧 ,树梢上的雨滴如朵朵梅花 再次绽放,追光的年轻女子 翩然向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 香如故。”全书缘起和终结 均落在“梅”上,愿我生命中 的有缘人在历经暴风雨后, 都能如梅花一样芬芳如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