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使人类变得独一无二?
“认知神经科学之父”迈克尔·加扎尼加集合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对人类本质进行了一场细致而深入的解剖。从脑细胞构造到大脑核心功能,从认知、意识到情感,他在本书中探索了人类大脑的独特之处,对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指引。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类的本质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美)迈克尔·加扎尼加 |
出版社 | 浙江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使人类变得独一无二? “认知神经科学之父”迈克尔·加扎尼加集合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对人类本质进行了一场细致而深入的解剖。从脑细胞构造到大脑核心功能,从认知、意识到情感,他在本书中探索了人类大脑的独特之处,对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指引。 作者简介 迈克尔·加扎尼加,当代伟大的思想家、认知神经科学之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前总统小布什智囊团成员。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圣哲研究中心主任,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的负责人。 揭秘左右脑分工模式,让“左脑”“右脑”成为日常用语,让脑科学进入普通人的视野。联姻生物学与心理学,开创认知神经科学领域。 著有《谁说了算?》、《人类》、《社会性大脑:发现心智的网络》、《认知神经科学》、《自然界的心智:思维、情绪、性别、语言以及智能的生物学根源》等书。纽约时报赞誉:“加扎尼加之于脑科学研究,堪比斯蒂芬·霍金之于宇宙论”。 目录 中文版序 欢迎踏上关于大脑的探索之旅 序 是什么让人类独一无二 第一部分 人类生命的基础 01 人类的大脑是独一无二的吗 脑袋大一定智慧多吗 从大脑结构看人类的独特性 寻找控制语言的基因 【结论】 02 我们与黑猩猩的区别 人可以跟黑猩猩约会吗 生理影响的不只是外表 各物种的思维有何不同 教黑猩猩学说话 人类不是唯一懂得恐惧和暴力的动物 【结论】 第二部分 社会性的大脑 03 人类的社会化 决定种族存亡的社会行为 社会群体的起源 为什么人类天生爱八卦 欺骗与反欺骗斗争的五重境界 语言可以提升我们的求偶能力吗 游戏不只为了玩乐 【结论】 04 大脑——指引道德的罗盘 我们有运行道德程序的硬件吗 理性不能统治一切 搭建人类道德的五大模块 理性思考终有用武之地 人人都会说谎 宗教:道德直觉的副产品 动物有道德感吗 【结论】 05 感同身受——情绪和想象 从身体模仿到情绪模仿 动物也会模拟行为和情绪吗 做情绪的主人 区分自我和他人 【结论】 第三部分 人类独有的荣耀——艺术、思维和意识 06 步入艺术殿堂 艺术到底是什么 爱美就是懂艺术吗 从石器时代的艺术说起 大脑喜欢什么样的风景 我们都是音乐家 【结论】 07 我们都是二元论者 人类是天生的分类学家 无师自通的物理学 对非人类使用心理理论 我们是的二元论生物吗 深思熟虑,理性思考 【结论】 08 与大脑中的“小人儿”对话 关于意识的未解之谜 意识的守门员:注意 让左脑和右脑说再见 活在解释器编织的世界 我只要做我自己就好了 动物的意识能达到什么程度 【结论】 第四部分 超越生理限制 09 人类发展还需要肉体吗 改造我们的身体 你想要个什么样的机器人 人工智能的可能性 掌上电脑前来救驾 操纵自身的进化 【结论】 结语 只有人类会思考生命的意义 致谢 译者后记 序言 欢迎踏上关于大脑的探 索之旅 我曾经有一段非比寻常 的经历:做《最强大脑》总 决赛的评委。我不仅是一位 评委,还是要在比赛出现平 局时决定最终胜负的评委。 我坐在舞台上,周围环绕着 耀眼的灯光和炫目的特效, 以及非常热情的观众。高效 的制作组在后台来回忙碌着 ,保证所有环节都正常运转 。随着比赛的继续。我所观 看到的“头脑大比拼”让我惊 讶不已,甚至不得不集中注 意力来避免自己因为讶异而 合不拢嘴。我可不想让观众 觉得他们请了个“乡巴佬”来 做评委。很快我就意识到自 己并不想当这个决定比赛胜 负的评委,我怎么可能做得 出决定呢?幸运的是,当最 后的结果公布时,并没有出 现平局。我不需要做出这个 不可能的决定了,但愿我解 脱时舒了口气的样子没有被 广播到整个世界。 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 有这样非比寻常的经历,但 作为人类,做着那些人类所 做的事情,本身在动物世界 就已经是非凡而独特的了。 其他物种都不可能具有这样 的社会性、合作性以及创造 性,只有人类能够想出在全 球范围内举办一个令人眼花 缭乱的大脑竞赛的主意!其 他物种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 有大脑,它们也无法创造出 可以让自己飞到中国参加活 动的喷气式飞机。我们与动 物世界的其他成员们都有哪 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人类 的特性给了我们这些超凡的 能力呢? 一位科学家的生活是被 好奇所驱动着的旅程,途中 面临一个又一个问题。你首 先会问一个问题,然后这个 问题的答案会带领你去问下 一个问题,引导你进入一段 新的旅程,而这段旅程的终 点则是另一个问题。科学不 是一座无人之岛,来自世界 各地的成千上万名充满好奇 的科学家都跟你一起走在这 段旅程上,每个人都为解答 不断出现的问题贡献着自己 的一份力量。对于有些问题 ,你能够在第一次尝试时就 找到答案:但对另外一些问 题,你可能需要尝试好几次 才能找到答案:而还有些问 题可能难住你。所以你只能 跟其他科学家们一起苦心研 究,祈祷自己可以为最后的 答案做出些贡献。多数关于 大脑的问题就属于最后一类 。 让我踏上科学这条曲折 道路的问题是:切断连接人 类大脑半球的粗大神经纤维 束——胼胝体,是否会改变 人类的行为?有些证据表明 这样做不会有什么影响,但 对我来说这并不合理,我很 快就搞清楚了人类的行为会 因切断胼胝体而变化,这就 是裂脑研究的开端。当然, 答案也将我们引向了更多的 问题:行为被怎样改变了? 为什么行为被改变了?大脑 的不同半球是否负责不一样 的事情?它们分别负责什么 ?为什么这样分工呢?其他 动物也有跟我们相似的大脑 设置吗?我很快就发现,当 胼胝体被切断后,不仅我们 的两个大脑半球会独立运作 ,而且两者之间还不知道对 方所知道或正在做的事情! 这让我疑惑,这是否意味着 我们有两个思想呢?为什么 两个大脑半球没有不停地争 执?为什么我们觉得自己好 像只有一个思想?这些问题 和其他一些问题让我在五十 多年间不断地忙碌着。 这个系列的三本书意在 向读者揭露我们从裂脑研究 中获得的对大脑如何工作这 一问题的了解。《人类的本 质》这本书从“人类大脑中 有什么让人类如此特殊”这 一角度来回答了这一问题。 《谁说了算?》一书则从现 代科学的视角,提出“我们 是否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一问题。《双脑记》则 讲述了我的这段科学之旅, 其中包括所有加入进来并为 解答这个问题做出贡献的人 们,以及所有这些科学是如 何一步步被融合在一起的故 事。 我想要感谢中国的出版 者给了我一个很棒的机会, 将这些书和书中的故事组合 成这样一套三部曲。我希望 读者们能够像我享受研究大 脑一样,享受阅读有关大脑 的这些书。 导语 当代伟大的思想家、认知神经科学之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迈克尔·加扎尼加经典作品,揭秘人类为什么独一无二。 本书脱胎于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从脑科学入手,适当结合了其他学科(认知科学、语言学、人类学等)的研究成果,从大脑的结构到大脑的核心功能,再到人类大脑的独特功能以及未来智能发展可能性,回答了大家都在思考的关于人类的本质的问题。 国际社会神经科学学会理事兼中国分会会长罗跃嘉、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武、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史蒂芬·平克倾情推荐。 值得每个关心科学、关心人类自身的人仔细阅读。 后记 作为一名长期为不同时 代的哲学思想所着迷的心理 系学生,我总是在苦恼着一 些有关“人”的定义的问题。 不同时代的哲学对人有着不 同的定义。欧洲中世纪神学 唯心主义的观点认为上帝造 人。他们认为,人一方面有 着与上帝相通的神性,另一 方面又有使其陷入罪恶的肉 体,由此说人“一半是天使 ,一半是野兽”。而在近代 资产阶级哲学家反对宗教神 学的斗争中,人则是一种具 有更高感觉能力的动物,而 人的本质就在于使人自由的 理性。可是这些哲学概念并 没有解释清楚人的本质:是 什么让我们人类如此特殊? 是什么让我们好奇地吃下禁 果,又是什么让我们拥有自 由和理性呢?带着这样一些 问题,我激动地翻开了迈克 尔·加扎尼加这位认知神经 科学大师的作品《人类的本 质》。 不同于因为固执己见而 与持异见者争得面红耳赤的 哲学家,这位殿堂级的认知 神经科学家坚信,不同的经 历和不同的遗传条件都会让 我们对什么是“人”有着截然 不同的理解。在不同的篇章 里,迈克尔通过整合不同领 域的科学研究和发现来向我 们分享他对人类的记忆、认 知、社会、知觉等方面的深 刻理解,为我们描绘出了一 幅宏大的人类画卷。他让读 者在尽可能地了解他对“人 类”的定义的同时,也能给 出自己对“人类”这个物种的 定义,在他的引导下给这幅 困扰哲学家们数千年的拼图 拼上属于自己的那一块。 本书的推荐者之一史蒂 芬·平克说:“在这里,你可 以找到一切有关‘什么是人 类’的顶尖科学发现。”的确 ,在迈克尔·加扎尼加轻松 幽默而又不失严谨的写作风 格下,即使对脑科学和认知 科学没有太多了解的读者也 能够不用耗费太多时间就了 解人类独特性背后的神经机 制。同时,贯穿全书的还有 迈克尔的研究历程和生活经 历,这些有趣的细节描述也 给科学家刻板、不苟言笑的 白大褂形象添上了一缕活力 。 我唯一担心的是自己的 能力难以完美地译制这样一 本饱含大师心血的作品,传 达他的知识和幽默。感谢高 晓雪师姐、李志爱师姐和余 星儿同学对我的协助,让我 有幸能为大师作品的传播贡 献一份力量。由于个人能力 有限,译文中不免出现这样 或那样的疏漏,也请读者们 批评指正。 书评(媒体评论) 在这本书中中,加扎尼 加教授展现了渊博的学识, 将神经科学、进化论、认知 心理学、遗传工程、人类学 、动物行为学、语言学等领 域的研究起来,整合成一幅 人类研究的完整拼图,令人 叹为观止!我们可以从基础 的脑细胞构造,一路深入大 脑功能的核心,更进一步追 寻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这 本书值得每个关心科学、关 心人类自身的人仔细阅读。 ——罗跃嘉 国际社会神 经科学学会理事兼中国分会 会长 迈克尔·加扎尼加先生集 毕生渊博的学识和非凡的洞 察力,用引人入胜的例子和 浅显易懂的语言,带领我们 漫游人类大脑和心智的深邃 奇境,赏析在人类身上所涌 现的有别于其他生灵的特质 ,使我们得以窥视人类仅有 的复杂思维、情感和行为的 源泉,并从中深刻感受作为 人类的荣耀。 ——李武 北京师范大学 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 dian实验室主任 迈克尔·加扎尼加是当今 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 。他为我们撰写了这样一本 绝妙的书。在这本书中,他 用标志性的幽默和谦虚,向 我们阐释了有关思想和大脑 的科学研究,清晰明了而又 令人信服。 ——史蒂芬·平克 哈佛大 学心理学教授 精彩页 01 人的大脑是独一无二的吗 杰出的心理学家大卫·普雷马克(David Premack)曾经感叹道:“为什么(同样杰出的)生物学家威尔逊(Edward O.Wilson)可以在100米外区分出两种不同的蚂蚁,却看不见蚂蚁和人之间的区别呢?”这具有讽刺意味的说法强调了在人类独特性的问题上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看起来,在科学界,一半的人认为人这种动物跟其他动物是连续统一的,另一半人则认为动物和人之间是断开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群体。双方的争论已经持续了许多年,不久的将来肯定也得不到解决。说到底,我们人类既跟其他动物紧密联系,又跟它们截然分开。我们既可以看到两者之间的相似性,也可以注意到区别点。 我希望能从一个特殊的角度阐明这一问题。我认为对此进行争论没有意义,举例来说,人类和蚂蚁都有社会性行为,人的社会性行为毫无独特之处。“战隼”战斗机(F-16 Fighter)和“派珀”轻型机(Piper Cub)都是飞机,都符合物理学定律,都能让你从甲地飞到乙地,但它们有着巨大的不同。我想要简单地指出,人的意识与大脑迥然有异于其他动物的意识与大脑,有一些结构、加工过程和能力仅限于人类拥有。 我一直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一听到有人提出“人类大脑有没有什么独特功能”一类的问题,许多神经科学家就会很激动。一些可见的生理差异造就了人类的独特性,这种观点接受起来很容易,可为什么说到人类大脑的特点及其运作方式,他们就这么敏感呢?我向一些神经科学家提出了以下问题:倘若你正在记录海马切片发出的电脉冲信号,事先你并不知道这一切片来自什么生物,你能判断出该切片属于人类还是老鼠、猴子或其他动物吗?换句话说,人类神经元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吗?未来的大脑工作者能利用这类神经元培养出人类的大脑吗?老鼠或猴子的神经元也能做到这一点吗?我们能够假设说,每一个神经元本身并没有什么独特的地方,人类大脑的奥妙在于神经元连接方式的精妙吗? 随便摘录一段回答你就能看出人们的反应何其激烈。“细胞就是细胞罢了。它是一个通用的加工单元,蜜蜂和人类的细胞只有大小上的差异。就算按比例放大老鼠、猴子或人类的锥体细胞,你也没法看出它们之间的区别。” 就是这样!当我们研究老鼠或者蚂蚁的神经元时发现,其中的机制和人类神经元并无差异。这里还有另外一种回答:“大脑中有多种神经元类型,这些神经元的反应特点各不相同。但就哺乳动物来说,我认为神经元就是神经元。该神经元的输入和输出(以及突触成分)决定了它的功能。”漂亮!其他动物的神经元在生理上又一次跟人类保持了一致。没有这种假设前提,费力地研究这些神经元就毫无意义了。相似的地方当然是有的,但真的就没有区别吗? 人类是独一无二的。数百年来令科学家、哲学家甚至律师困惑不解的是,人类独特在哪些地方?为什么会这样独特?一旦尝试区分动物和人类,大家就围绕各种观念和数据的意义打起了论战,等硝烟散尽,我们获得了更多信息,得以建立更严密可靠的理论。有意思的是,这场探索证明许多互相对立的看法似乎各有其正确性。 显而易见,人类在生理上是独一无二的,但同样显而易见的是,人类跟其他动物的区别存在于更为复杂的层面上。我们创造艺术,品尝美食,设计复杂的机器,一部分人还懂得量子物理。我们不需要神经科学家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是大脑在发号施令,但我们需要有人解释大脑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我们有多独特?我们的独特体现在哪里? 大脑如何推动我们的思维和行动,至今仍然是个谜。众多谜题中最大的一道是,源自深层无意识中的想法是怎样变成了意识。研究大脑的方法日益成熟,一些谜题解开了,但解开一道谜题往往意味着产生了更多的谜题。脑成像研究令一些原本被普遍接受的原则遭到了怀疑,另外那些原则的接受度也大打折扣。举个例子,有一种想法是这样的:大脑像个多面手,它以同样的方式处理所有输入信息,接着将这些信息一一搭配起来。较之20世纪90年代初期,对这种想法的接受度现在已经大大降低。脑成像研究表明,大脑的不同区域会被不同类型的信息激活。比如,当你看着一种工具时,你的大脑并非整个参与到思考它怎么用的问题当中,实际上,大脑中只有一个特定区域被激活来观察工具。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