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论歌德(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冯至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冯至是中文世界研究歌德的开拓者。冯至先生的专著《论歌德》,上卷作于1941-1947年,下卷作于1978-1984年,本书据1948年上海正中书局出版的《歌德论述》和1986年上海文艺出版社《论歌德》,对其收录相同文章指出异文之处,以供读者参阅;此外还收录了冯至译注的《歌德年谱》(1749-1808),并补译了冯至未翻译的部分(1809-1832);冯至在1947年所作的以歌德为题的演讲,以及1982年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所作的“歌德”词条,也收录书中。冯至研究歌德是中国歌德学研究领域的一个肇始,也是一座丰碑。本书由德语文学翻译家、歌德研究学者陈巍主编,开篇附有论述冯至研究歌德的编者前言。 作者简介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今河北涿州人。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入浅草社。1925年和同仁成立沉钟社。1930年留学德国,先后就读于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193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36年起先后任教于同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围文学研究所所长。冯至学贯中西,文化学术上颇多建树。以涛集《昨日之歌》《北游》享誉一时,被鲁迅誉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其《十四行集》在中国新诗写作中开创新体,独步文坛,影响深远。《杜甫传》《论歌德》在中国学术史上均具开创意义,他培养了一大批学有专攻的外国文学,尤其是德语文学研究和翻译人才,对中国外国文学学科的发展和整体规划有筚路蓝缕之功。译作有《哈尔茨山游记》、《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海涅诗选》、《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审美教育书简》(合译)和《维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合译)等。其德诗汉泽成就尤高,清新俊朗、音籁天然、风骨独标。 目录 冯至的歌德译介与研究 陈巍 论歌德 《论歌德》的回顾、说明与补充 上卷(1941—1947) 歌德论述(序) 歌德与人的教育 歌德《维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中文译本序言) 《浮士德》里的魔 从《浮士德》里的“人造人”略论歌德的自然哲学 歌德的《西东合集》 歌德的晚年——读《爱欲三部曲》后记 附录 画家都勒 下卷(1978—1984) 《浮士德》海伦娜悲剧分析 读歌德诗的几点体会 浅释歌德诗十三首 一首朴素的诗 歌德的格言诗 歌德与杜甫 更多的光 附录 歌德相册里的一个补白 歌德年谱 俾德曼编,冯至译注(1749—1808) 熊漪慧、吉志亮译,陈巍译校(1809—1832) 歌德 冯至讲,陈大春笔记 歌德《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词条 序言 冯至的歌德译介与研 究 陈巍 一、“冯至与歌德的研 究”现状 冯至一生对外来养分 的吸收与借鉴,对外国文 学的翻译与研究主要集中 在几位重要的德语作家身 上。其中歌德是除里尔克 之外对冯至影响最为深远 的德语作家之一。冯至与 歌德的关系研究和冯至与 里尔克的关系研究是冯至 外国作家接受与研究的两 个同样重要的方面。 严宝瑜在《冯至的歌 德研究》指出:“冯至的 歌德研究扩大了歌德研究 的范围,如果说把五四阶 段的歌德研究称为‘郭沫 若’阶段,那么解放后的 歌德研究就是‘冯至阶段’ 。”冯至的歌德研究“增进 了我国学术界对歌德的全 面和深入的认识;交给读 者以理解歌德的钥匙,使 歌德在中国经历第二次普 及。”虽然严宝瑜这种中 国歌德学研究的阶段划分 有待商榷,但是他突出与 提升“冯至与歌德研究”的 重要性还是比较得当的。 尤其是他专门强调了冯至 有关歌德的研究学术成果 ——由16篇文章组成的《 论歌德》,以及1982年 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外 国文学卷》撰写的词条“ 歌德”的价值。 叶隽对冯至与歌德的 关系也给予很高评价,他 在《救亡与沉潜:西南联 大时代冯至、陈铨对歌德 的诠释》一文中运用同类 比较的方法,把冯至、陈 铨这两位经历相近、专业 相同、交游颇多,然而遭 遇却迥异的朋友作为研究 对象,探讨了西南联大时 期这两位留德学人对歌德 的诠释。其实冯至的歌德 研究不能简单地说成是解 放后的“冯至阶段”,冯至 的歌德研究几乎贯穿他的 一生。 抗战时期,冯至在歌 德研究上的沉潜与付出, 是他在歌德研究上取得重 大突破的内在原因。叶隽 认为冯至的歌德观的核心 内容在1940年代就已形 成,其“歌德观之核心为‘ 人中之人’。三个组成部 分则为:‘蜕变论、反否 定精神、向外而又向内的 生活’’’。“这三点基本可看 作冯至对三个基本问题的 理解:生命方式,人生立 场、基本理论。” 叶隽在其专著《歌德 学术史研究》中提出了中 国的歌德学研究与中国日 耳曼学者的五代学人的学 术历程相吻合。他认为第 一代为杨丙辰、宗白华等 人,冯至则是第二代歌德 研究的领军人物,这些学 者当中还包括商承祖、陈 铨等人,第三代基本上都 是冯至的学生,包括叶廷 芳、范大灿、杨武能、余 匡复、张玉书、高中甫等 人,第四代则为王炳均、 卫茂平等人,笔者认为第 五代歌德学者应该包括吴 建广、叶隽、吴晓樵、莫 光华、谷裕、谭渊等人。 范大灿认为“按照史家 的看法,冯至确立下的‘ 伟大——渺小’二元‘歌德 评价模式’乃是1949年新 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学者对 歌德评价的基本模式”。 斯洛伐克汉学家高利 克也研究了冯至与歌德的 关系问题,他的论文《冯 至和他歌德风格的十四行 诗》则深入探讨了歌德对 冯至创作的影响。 叶隽认为在这些歌德 学者中,“虽然第一代学 者杨丙辰已开歌德研究之 端绪,但真正产生影响者 ,几乎凤毛麟角;其中以 冯至之《歌德论述》意义 最为重要。作为中国德语 文学学科的实际开山者, 冯至歌德研究的范式意义 怎么高估都不过分。尤其 是1980年代后,他颇费 心力,在原书的基础之上 又有增订,出版了《论歌 德》一书。”叶隽认为该 书增补若干篇文章中,最 有学术分量的是《(浮土 德)海伦娜悲剧的分析》 《歌德与杜甫》《谈歌德 诗的几点体会》等三篇论 文。 …… 但是仔细阅读与比较 冯至的歌德研究作品,还 是能够发现真正有思想深 度与学术价值的论文为数 不多,其余多为赏析与解 读文章。叶隽从学术史角 度对冯至的歌德研究作出 了客观的评价:“以今日 之学术规范视去,颇欠严 谨,诸如注释的规范、索 引的有无、论证的严密等 ;但就学术与思想的互相 激荡而言,确是达到了一 种互动的维度。在学理意 义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 式的标志,是在前人基础 上的一个明显的跃进;由 歌德研究而达致自身独特 的歌德观的形成,更是‘ 由学术致思想’的一个很 好的例证,值得充分肯定 。” 综上所述,冯至几乎 一生都在与歌德对话,这 种热情与激情是与冯至先 生几十年的学术成长轨迹 分不开的,所以他在中国 歌德学研究上取得的成就 更应该得到全面的梳理与 肯定。我国当代歌德学者 也应吸收与利用当今国际 歌德学研究取得的众多成 果,结合中国德语语言文 学研究与发展的实际,在 歌德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上继续拓展与提高,发出 自己的独特声音。 最后在此引用冯至晚 年的诗歌《给一个患白内 障的老人》,以揭橥冯至 与歌德在精神上难以割舍 的关系: 我不同意说老人是个 李耳王, 也不愿看痴呆的老寿 星; 我欣赏浮士德失明后 的一句话: 眼昏暗, 心里更光明。 2021年11月30日定稿 于宁大花园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