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山河故人(一个江南乡村的话与画)(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赵宗彪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山河故人(一个江南乡村的话与画)(精)》是作者的一部散文集,通过这百余篇回忆散文、百余幅简笔画作,我们可以看到、找到记忆深处关于故乡的点滴,寻到、嗅到那些专属于童年的味道。
作者简介
赵宗彪,浙江台州天台人。报人,作家,木刻艺术家,“非遗”传承人。当过公务员,做过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爱山水,好读书,会篆刻,喜速写,擅刻木,以刀和笔展现大千世界的丰富和美好。出版《三国笑谈》《木上江南》等作品集十余部,杂文作品连续十余年入编《中国杂文年选》,散文作品三十余次入选各种选集。在杭州等地举办过十余场木刻个展,木刻作品被开发成数十种文创产品。
目录
壹 地理志
风水宝地
方山
里石门水库
牛游塘水库
雷马溪
杨家溪
水井
石桥
路廊
官道
兴家山道班
街头站
街头街
电影院
桑园
竹园
永福寺
砖瓦窑
枫树林
小店
贰 人物志
祖父
剃头老司
游医
大铜锣
闲汉
号碗匠
七世人
喝酒
吃蛇者
赌徒
绰号
长人叔叔
小学老师
老牌单干
犯人
还俗
算命先生
叁 风土志
春节第一餐
牛酒
辈分
大首位
接客门风
吃相
祭祀
起屋
相亲
进舍
娘家
外婆
寄娘寄爸
送红包
送月里
隔代亲
讲事
聚兵
来去
寄信
白狗粮证
脚力
洞里狗
啜柴
天诛囝
迎饭碗
修行
吃素
盐卤
诅咒
加寿
噢魂
关魂
肆 田野志
双抢
做米面
腌菜
煤灰
水车
蓑衣
捣臼
捕鼠
土狗
跂桶
蠓虫挥与牛虻搭
雕花眠床
稿毡
蒲团
的当
烟蛊
补品
罐头
伍 少年志
链条枪
捉蜜蜂
钓黃鳝
抲鱼
放牛
煨黄豆
醉酒
游泳
野果
猪油渣
抄经
读书
去县城
孔老二
破旧俗
知青
手表
洋夹土
书包
课本
课桌凳
粉笔头
女同桌
借书
四角钱
春游
后记
序言
重返故乡
怀念故乡,是因为我们
离开了故乡。
故乡是少年时迫切希望
逃离,青年时不愿主动提
起,中年时频频回望,老
年时最想回去的地方。对
故乡的了解,是在离开之
后。故乡有我们最早的人
生记忆,是我们性格与人
格形成的地方。离开故乡
到城市生活几十年,在故
乡的时间越来越少。常常
是,最想了解故乡的时候
,祖辈、父辈都已逐渐逝
去。好在记忆的硬盘深处
,依然顽固地留存着故乡
的人和事,或清晰,或模
糊。
我的故乡在浙东的天台
山。这是古越人的故土。
崖壁上无人可识的文字、
悬棺葬的遗存、巫风的流
绪,至今依然可见。这里
是佛宗道源之地,也是浙
东唐诗之路的目的地。徐
霞客出游的第一站,即是
天台山。天台山水神秀,
《山海经》里的许多故事
,在这里都似乎有迹可循

我的祖上是南宋时代的
移民,他们从河南开封来
到这里。这片八山半水分
半田的地方,相比于中原
大地,并无更好的农耕条
件,但是,这里群山连绵
、相对闭塞的环境,可以
远离北方的烽烟。据家谱
记载,来到天台的第一代
始祖是宋太宗赵匡义的六
世孙赵士仔兄弟俩。这些
南宋的皇族后裔在这里落
地、生根、开枝、散叶,
不断地繁衍生息。赵氏在
天台的子孙,我是第二十
七代。故乡是祖先流浪的
终点,也是我生命的起点

祖上生活的地方叫赵宅
村,是个山清水秀的江南
村落,在天台的西部。村
落有始丰溪的支流杨家溪
与雷马溪围护,西靠着气
势磅礴的方山,边上就是
烟波浩渺的寒山湖。始丰
溪日夜奔流,最终注入东
海。离家不远处,就是唐
代诗僧寒山隐居七十年的
寒山洞。赵宅的村名,在
20世纪50年代的人民公社
时期,因并入叶宅大队而
消失。除了老一辈,许多
人不知道有过这个村名。
叶宅是个大村,现在有一
千五百多人。姓赵的村民
只有一百多人,不到十分
之一。
1981年夏天,我十七岁
,离开故乡。我是改革开
放后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
的。
我的姓名是按照辈分起
的,带着历史的痕迹。
我少小离家,对故乡依
然抱有深厚的感情。到我
儿子这一辈,对祖辈生活
过的这片土地,已没有多
少了解和留恋。毕竟他在
那里度过的天数,屈指可
数。自他上大学后,回老
家的次数更少。
我写故乡、画故乡,一
是向那片土地——天台山献
出一片敬意,亦是对逝去
的祖父母和父母的怀念,
是向遥远的祖先祭奠。二
是希望我的儿子,能够了
解祖上的生活,了解他的
太祖父母、祖父母、伯伯
、叔叔、姑姑和其他亲戚
长辈们过往的生活,加深
对这片土地的情感,让他
在血脉之外,对天地、自
然、乡土、村庄、人世和
亲情有更深的了解,能够
找到自己的根。尽管不是
出生在天台,但天台依然
是他的祖籍和故乡。罗马
哲学家西塞罗说过,一个
人如果不了解自己出生前
的事情,就等于永远没有
长大。三是借着回忆,让
自己来一次精神上的回乡

从少年起,我就离开了
祖辈生活过的这个村庄,
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
,上学、工作、生活并定
居。我现在城市生活的一
切,都有童年和少年的影
子。故乡,是一个人心灵
的王国。故乡天台山,是
我的出生地和成长地,也
是我灵魂栖息的地方。回
首故乡,可以安抚自己躁
动与喧哗的灵魂。
去年六月,因为刻木受
伤,我的右手腕做了手术
。手术后,我住在钱塘江
畔的家中休养一个多月,
这让我有时间静下心来,
回顾来时的路。
我的写作以赵宅村为原
点展开。赵宅村,是浙东
的一个山村,也是我的文
学原乡。并村之后,它成
为历史上的地理名词,已
很少被人提及。写作的过
程,就是我对原乡找寻的
过程。
这是一部非虚构作品,
写的是一个村庄的琐碎日
常,没有宏大叙事,但我
想,每一个宏阔的世界,
都是由一个个幽微的个体
支撑起来的。我试图以“作
家地理”的手法,重现昔时
浙东山村的自然生活图卷
和江南乡间的传统生活方
式。
在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过
程中,有些风俗、风貌、
风物,已经渐渐消逝,传
统的乡村秩序与规则在失
守,乡村的脉象也越来越
复杂。有些村庄在沦陷,
有些则在重生。在中国,
城乡的界限泾渭分明,作
为一个在山村出生、长大
,在城市工作、定居的人
,我与城市、与山村都有
某种割裂,也有更多联结

我希望我的文字和图画
,能够尽可能地还原出少
年时的故乡——它在浙东,
北纬29度,赵宅村。
我有两个家:老家天台
,新家杭州。前一个的城
市符号是山,后一个的城
市符号是水。如果说山脚
下的那个村庄,代表的是
中国南方农村的传统乡土
文化,那么钱塘江畔的“莲
花碗”和灯光秀,代表的就
是中国富裕地带的现代城
市文明。在写作中,我常
常审视并思考当代乡村在
历史变革和文化变革中的
嬗变——在城市文明对乡村
文化的冲击下,乡土之于
中国,究竟是一个怎样的
历史命题?城乡的差距是
在拉长还是缩短?老去的
村庄如何焕发生机?谁来
填补空心的乡村?
我在江南岸璀璨的灯火
映照下,完成了
导语
《山河故人》是一本讲故乡讲故人的作品,讲述一个江南乡村的话与画。看着似乎有些朴素,却饱含着满满的“怀旧味”,这份怀旧味,可能属于我们,也可能属于我们的父亲母亲。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本可以与父母亲分享的书。
后记
今年四月,为了寻访宋
代时祖先的足迹,并补充
本书的部分插图,我重返
故乡天台,在天台待了两
天。准备返回时,一场突
如其来的疫情,把我困在
村里。
最初的一两天,我还有
点不安,几天后,就安下
心来,住在祖宅,每天访
旧、作画与写作,看窗外
父亲当年手植的枇杷,一
天天的由青变黄、由生涩
而成熟。
村里的核酸检测点,是
我上学时的村校旧址。排
在长长的队伍中,因为少
小离家,不少村民看到我
,都是“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是我自1981年离开故
乡后,与村庄、村民相处
最长的一段时间。在熟悉
的环境中,我每天与亲友
交流,听他们回忆过往,
讲自己一生的境遇,或子
女的生活。在交谈中,原
本沉淀在记忆深处的许多
细节,浮出水面。
在老家的三周时间里,
我完成了此书的补充插图
,居然又写了五十多篇关
于故乡的短文。可见“故乡
是创作之源”的老话,并不
过时。
风物人心皆故乡。故乡
不是宏大叙事,而是细微
到一棵树、一座山、一湖
水、一个人。这些枝枝节
节,构成了我记忆中的故
乡。费孝通说,乡土社会
就是人情社会。本书中写
到的不少长辈,如善栋、
统天、良八等,都已作古
。当年的少年,成了中年
人。当年的中年人,成了
留守村里的老人,他们的
子女,大多离开故乡,在
外工作,过上了与父辈完
全不同的生活。而当年里
石门水库移民的后代,现
在是村里的最高领导。
感谢卢益民、徐龙强、
陈虹等老友,在我“滞留”老
家期间,几次来探访,让
我倍感温暖。
感谢张建平先生和黄保
才先生,在我右手手术和
疗伤期间,给予的种种关
心,感谢他们对我创作的
大力支持。
感谢妻子王寒,这本书
,是在她的提议下完成的
,她也是本书的第一读者

感谢浙江人民出版社叶
国斌社长和余慧琴编辑以
及所有相关工作人员,感
谢他们的辛勤付出。
昨天,老家的朋友来电
,说唐代诗僧寒山隐居的
山洞前,现在野花正盛,
让我去看看。我说,一定
去。
2022年6月19日,父亲
节,赤龙山下
精彩页
村民们都说,赵宅风水好。至于好在哪儿,每个村民都有自己的说法。
村民们相信,好的风水会让自己与子孙荣华富贵、福寿安康。特别是有钱有地位的人,为福寿绵长,私下里都会请懂风水的人来勘察家中风水。
风水先生的地位比算命先生高,开价更高,视力也好。毕竟要望风水,近视当然不行。
舅公有文化,懂风水这一套,朱雀玄武、青龙白虎、前水后靠什么的,他都讲得来,但不相信。他的理论是:中国古代的帝王们,都将自己的墓地选得最好,可是,有哪一朝代的皇家子孙永享富贵?王朝短的十几年,长的也不过几十年、几百年。更惨的如朱元璋的子孙,基本上都被杀光了。
有一个迷信风水的人,在看风水上花了许多钱,还将父母安葬多年的坟迁移到所谓的宝地上,结果家境没有改变,子女也不成器,并无翻身的迹象。别人的结论是,要么是风水先生水平差,要么那个墓地确实是好风水,只是他们家无福消受。
舅公给我讲过许多精彩的风水故事。
王五与徐六是同村人,都喜欢看风水,也相信风水。王五看中了一块风水宝地,自带罗盘看了很多遍,又找来懂风水的朋友反复论证,确认是五百里内最好的寿域。他非常兴奋,在请风水朋友喝酒后,得意忘形地同村民说,准备让父母亲过世后安葬于此,以利子孙富贵发达。
同村的徐六听到了,跳起两尺半高,找王五论理:这是我早几年就看中的,是徐家的。并且找来了当时一起商量过的朋友作证。王五大惊,一拍桌子,跳起来有三尺高。
双方为了子孙万代的遥远利益各不相让。村干部调解多次,无果。一者都是本村人,非亲即故。二是双方都表明自己是最早发现的,且都有人证物证。
后来,请了一个处事高手出马。他听完两派的意见后,召集王五、徐六等人,宣布:王家与徐家,谁的父母先死,风水宝地即归谁家!
纠纷瞬息终止。
故乡是山区,从我的老家,向南、向西、向北看,三面都是山。现在觉得“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是诗意,小时候走亲戚,却觉得山路弯弯,老也走不完。
向东,是始丰溪的冲积平原,一片沃土,中间丘陵起伏,西高东低。溪岸两旁,是村庄、房屋、树林、田野,如画卷长轴,一路铺陈。春分一到,桃花红、梨花白、杏花粉,煞是好看。雨后,云雾和水汽从山间、田间蒸腾而起,如神仙之地。这一片沃土向东一直延伸二十公里,就到了赤城山。我第一次到赤城山,是在小学二年级。
家边上最高的山,是西边的方山。这是一座有六七千万年山龄的火山。当时的天台一带,是一片沼泽,生活着各式各样的恐龙。但在一次火山爆发中,这些曾经的地球霸主,全部被火山灰掩埋。这座喷发岩浆的火山,就变成了现在的方山。
P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1: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