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唐浩明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上下)》作者唐浩明效法蔡锷,在曾国藩千余封家书中精选三百余封加以评点,从曾国藩的家世学养、人脉关系及时代背景等方面入手,阐发信里信外令人感兴趣的话题,与读者一道,深入曾国藩的心灵世界,破译曾氏家族崛起的密码。
作者简介
唐浩明,1946出生于衡阳,文学硕士、编审,长期致力于近代文献的整理出版与历史小说创作,现为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著有长篇历史小说《百年乱世中的至乱之人:杨度》《曾国藩》《唐浩明版张之洞》,其中《百年乱世中的至乱之人:杨度》一书曾获中国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及中国优秀长篇小说奖。
目录
禀父母道光二十年二月初九日
评点破天荒翰林
禀祖父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十七日
评点一个不同凡庸的乡村农民
致诸弟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
评点为学譬如熬肉
致诸弟道光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
评点读书之要在格物致知
致诸弟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
评点何绍基之字与汤鹏之文
致诸弟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评点戒烟写日记主静
致诸弟道光二十三年正月十七日
评点同意诸弟外出求学
禀父母道光二十三年二月十九日
评点和睦兄弟为第一
禀祖父母道光二十三年三月二十三日
评点升翰林院侍讲
致温弟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评点感春诗慷慨悲歌
致诸弟道光二十三年六月初六日
评点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
禀父母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
评点清代官员的薪俸
致诸弟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六日
评点罗泽南其人
致温弟沅弟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
评点盈虚消息之理
致诸弟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二日
评点作如火如荼之文
禀父母道光二十四年六月二十三日
评点妹夫来京不能安置
致诸弟道光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评点治学以有恒为主
致诸弟道光二十五年二月初一日
评点送妹夫王五诗
致诸弟道光二十五年三月初五日
评点诗之门径
禀叔父道光二十五年九月十七日
评点江忠源乃义侠之士
禀父母道光二十六年正月初三日
评点以杜门谢客为好
禀父母道光二十六年十月十五日
评点祖母的福分欠缺点
致诸弟道光二十七年二月十二日
评点回家有三难
禀祖父道光二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评点连升四级
禀父母道光二十七年六月二十七日
评点曾府的五个千金
致诸弟道光二十七年十月十五日
评点武科考试
禀父母道光二十七年十二月初六日
评点失眠药方与招运良法
禀父母道光二十八年四月十四日
评点接续家风的大功臣郭筠
禀叔父母道光二十八年七月二十日
评点道光末年的物价
致诸弟道光二十八年十二月初十日
评点京师官员吃花酒
禀父母道光二十九年二月初六日
评点升授礼部侍郎
致诸弟道光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
评点不存做官发财之念
致诸弟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
评点官宦之家与孝友之家
致诸弟道光二十九年六月初一日
评点以“甲科鼎盛”排名
致诸弟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初三日
评点不收赙仪与分送马褂
致诸弟咸丰元年三月十二日
评点广西出了大事
致诸弟咸丰元年四月初三日
评点义仓——美丽的空想
致诸弟咸丰元年五月十四日
评点直言上疏
致诸弟咸丰元年六月初一日
评点陶澍知和左宗棠
致诸弟咸丰元年八月十九日
评点不可帮钱垫官之亏空
致诸弟咸丰元年闰八月十二日
评点诰封盖印也得行贿
致诸弟咸丰元年九月初五日
评点妻子凶恶丈夫才能中进士
致诸弟咸丰元年十月十二日
评点因贺女庶出而暂缓亲事
致诸弟咸丰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评点老父训斥侍郎儿
谕纪泽咸丰二年七月二十五夜
评点遭遇母丧
谕纪泽咸丰二年八月初八日
评点再嘱应办事宜
谕纪泽咸丰二年九月十八日
评点孝道平衡了“三从四德”
禀父咸丰三年十月初四日
评点由侍郎变为湘军统帅
禀父咸丰四年三月二十五日
评点让人快速致富的战争吸引乡民
致诸弟咸丰四年四月十四日
评点守耕读之家本色
致诸弟咸丰四年四月二十日
评点水勇逃逸,将官冒功
致诸弟咸丰四年五月初九日
评点百年旧档重见天日
禀父咸丰四年五月二十夜
评点胡林翼早年是个花花公子
致诸弟咸丰四年七月二十七日
评点湘军前途不被人看好
致诸弟咸丰四年八月十一日
评点前二品侍郎获赏三品顶戴
致诸弟咸丰四年九月十三日
评点只做了七天署理湖北巡抚
致诸弟咸丰四年十一月初七日
评点享荣名而寸心兢兢
致诸弟咸丰四年十一月二十三夜
评点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
致诸弟咸丰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评点忍辱包羞,屈心抑志
致诸弟咸丰五年正月初二日
评点水师大败
致诸弟咸丰五年六月十六日
评点结怨江西官场
致诸弟咸丰五年八月二十七早
评点让儿孙一无可恃
致诸弟咸丰五年九月三十日
评点老九得优贡
致诸弟咸丰五年十二月初一夜
评点不置私田
致诸弟咸丰六年二月初八日
评点纪泽新婚
致温弟咸丰六年四月初八日
评点蜡丸隐语报军情
致澄弟咸丰六年九月初十日
评点藏身匿迹,不露圭角
致沅弟咸丰六年九月十七日
评点赤手空拳办大事
谕纪鸿咸丰六年九月二十九夜
评点愿子孙做君子不做大官
谕纪泽咸丰六年十月初二日
评点不可浪掷光阴
谕纪泽咸丰六年十一月初五日
评点先习小学及古文
致沅弟咸丰六年十一月初七日
评点分多润寡及澄心定虑
致澄弟咸丰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评点不妄取丝毫公款
致沅弟咸丰七年十月初四日
评点规模远大与综理密微
致沅弟咸丰七年十月二十七夜
评点将才四大端
致沅弟咸丰七年十二月初六日
评点李续宾的诀窍:暇与浑
致沅弟咸丰七年十二月十四夜
评点人才第一
致沅
序言
一个大人物的心灵世界
十几年前,随着《曾国
藩全集》和以曾国藩为主
人公的文学作品的出版,
一个一度曾经改变历史走
向的人物,仿佛一件稀有
文物被发掘出土似的,立
时引起国人的广泛兴趣:
官场士林、商界军营乃至
市井百姓,一时间都以谈
论曾氏为博雅、为时髦。
此风亦波及海外华人世界
,华文媒体也争相介绍这
位早已被遗忘的曾文正公

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
的人物岂止千百,为何此
人能得到众多领域和层次
的关注?似乎只要是中国
人,谁都可以从他身上说
点什么!看来,这就不仅
仅是出于个人经历的传奇
性,而是此人身上有着民
族和文化的负载。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全
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西
方文化仗着经济实力的强
大,正在向全世界各个角
落风卷残云般扑来,大有
排斥、压倒一切文化的势
头。曾经创造过五千年灿
烂文明的中国文化,在如
此形势下如何立足?它究
竟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中华民族还需要它的哺育
吗?它还有发展的可能吗
?这些原本不是问题的问
题,如今似乎已成了有识
之士的困惑。
曾氏被公认为中国近代
最后一个集传统文化于一
身的典型人物,人们对他
的关注和兴趣,正好给我
们以启示:处在变革时期
而浮躁不安的中国人,依
然渴求来自本族文化的滋
润,尤其企盼从这种文化
所培育出的成功人士身上
获取某些启迪。这启迪,
因同源、同种、同血脉的
缘故,而显得更亲切,更
实用,也更有效。
此事给我们这批从事中
国文化工作的人以振奋,
它使我们增强了信心,看
到了光明的前途。
然而,中国文化既博大
精深,又浩繁芜杂,在眼
下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时
代,机遇良多,一刻千金
,人们再也没有往日田园
般宁静的心境和经年累月
足不出户闭门读书的悠闲
。如何让忙于事功者领略
中国文化的智慧呢?笔者
认为,对于有志于此的人
来说,不妨试用一法:在
一段时间内将注意力集中
到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身
上,将他看透研深,再由
此一人而去领悟全体。佛
家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
菩提,古人说一经通而百
经通,说的都是这个意思

曾国藩便是中国文化的
代表人物之一,无论从哪
个角度来看他,都有值得
借鉴之处。比如说,作为
一个个体生命,他以病弱
之躯在短短的六十年里,
做了如许多的事情,留下
如许多的思考,他的超常
精力从何而来?作为一个
头领,他白手起家创建一
支体制外的团队,在千难
万险中将这支团队带到成
功的彼岸,此中的本事究
竟有哪些?作为一个父兄
,一生给子弟写信数以千
计,即便在军情险恶、随
时都有生命危险之际,仍
对子弟不忘殷殷关注、谆
谆教诲。他的这种非同寻
常的爱心源于何处?作为
一个国家的高级官员,在
举世昏昏不明津渡的时候
,他能提出向西方学习徐
图自强的构想,并在权力
所及的范围内加以实施。
他的这种识见从何产生?
所有这些,都是值得今人
仔细琢磨的课题。
看透曾氏,最主要的方
法是读他的文字,但曾氏
传世文字千余万,通读亦
不易,只能读其精华;其
精华部分首在家书。清末
民初时期,曾氏家书乃士
大夫必读之书。青年毛泽
东在给友人的信中说:“尝
见曾文正家书云:吾阅性
理书时,又好作文章;作
文章时又参以杂务,以致
百不一成。”信中所说的,
出自曾氏咸丰七年十二月
十四日致沅弟的信。毛泽
东信手拈来,可见他对曾
氏家书很熟悉。曾氏家书
,过去被当作治家圭桌来
读,但现代人的家庭已大
为简化,当年那种四世同
堂、兄弟众多的大家庭已
不复存在。今天人们的所
谓治家,说到底不过是教
子而已;至于“子”,也只独
生一个,且学校和社会又
担负了其中的主要责任。
如此说来,曾氏的家书还
有读的必要吗?
其实,这部家书远非这
般简单。它是一个思想者
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体验,
是一个学者对读书治学的
经验之谈,是一个成功者
对奋斗经历的归纳总结,
更是一个胸中有着万千沟
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坦
露。读懂这样一部书,胜
过读千百册平庸之作。
早在上个世纪初,蔡锷
将军便辑录曾氏有关治兵
方面的文字,并加以评说
,用来作为培训新军将官
的教材,在中国军界产生
了很大的影响。笔者效法
蔡锷,在曾氏千余封家书
中选取一百多封加以评点
,从曾氏的家世学养、人
脉关系及时代背景等方面
入手,阐发信里信外诸多
令人感兴趣的话题,试图
与读者一道深入曾氏的心
灵世界,破译曾氏家族崛
起的密码,并借此来触摸
一下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层
积淀。
蔡锷乃一代英杰,他的
评说虽然简短,但其丰富
的军事理论和不朽的军事
功勋,足以使他成为评论
曾氏治兵语录的权威。笔
者从没想到要跟他攀比,
只是凭借着二十年来对曾
氏的潜心研究和自己的人
生阅历,撰写一点理性思
考的文字,但愿这种努力
与写作初衷不至于相距太
远。
唐浩明
壬午盛夏于长沙静远楼
导语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上下)》不是一部简单的曾氏家书。它是一个智者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体验,是一个学者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是一个成功者对事业奋斗的历程,更是一个胸中有着万千沟壑的大人物的心灵世界的坦露。读懂这样一部书胜过读千百册平庸之作。
书评(媒体评论)
至论曾氏学问、事业,
何以能互相辉映,而各有
其卓绝的成就,一面固是
由于其意志之坚毅,生活
之严整;而另一面,则在
其眼光之远大,与方法之
切实。
——钱穆
精彩页
禀父母(道光二十年二月初九日)
男国藩跪禀父亲母亲大人膝下:
曾国藩(1811-1872)去年十二月十六日,男在汉口寄家信,付湘潭人和纸行,不知已收到否?后于二十一日在汉口开车。二人共雇二把手小车六辆,男占三辆半。行三百余里,至河南八里汉度岁。正月初二日开车,初七日至周家口,即换大车。雇三套篷车二辆,每套钱十五千文。男占四套,朱占二套。初九日开车,十二日至河南省城,拜客耽搁四天,获百余金。十六日起行,即于是日三更趁风平浪静径渡黄河。二十八日到京。一路清吉平安,天气亦好,惟过年二天微雪耳。
到京在长郡会馆卸车。二月初一日移寓南横街干佛庵。屋四间,每月赁钱四千文,与梅、陈二人居址甚近。三人联会,间日一课。每课一赋一诗誊真。初八日是汤中堂老师大课,题“智若禹之行水赋”,以“行所无事则智大矣”为韵,诗题赋得“池面鱼吹柳絮行”得“吹”字。三月尚有大课一次。
同年未到者不过一二人,梅、陈二人皆正月始到。岱云江南、山东之行无甚佳处,到京除偿债外,不过存二三百金,又有八口之家。
男路上用去百金,刻下光景颇好。接家眷之说,郑小珊现无回信。伊若允诺,似尽妥妙;如其不可,则另图善计,或缓一二年亦可,因儿子太小故也。
家中诸事都不挂念,惟诸弟读书不知有进境否?须将所作文字诗赋寄一二首来京。丹阁叔大作亦望寄示。男在京一切谨慎,家中尽可放心。
又禀者,大行皇后于正月十一日升遐,百日以内禁剃发,期年禁燕会音乐。何仙槎年伯于二月初五日溘逝。是日男在何家早饭,并未闻其大病,不数刻而凶问至矣。没后,加太子太保衔。其次子何子毅,已于去年十一月物故。自前年出京后,同乡相继殂逝者:夏一卿、李高衢、杨宝筠三主事,熊子谦、谢庵及何氏父子凡七人。光景为之一变。男现慎保身体,自奉颇厚。
季仙九师升正詹,放浙江学政,初十日出京。廖钰夫师升尚书。吴甄甫师任福建巡抚。朱师、徐师灵榇并已回南矣。
詹有乾家墨,到京竟不可用,以胶太重也。拟仍付回,或退或用随便。接家眷事,三月又有信回家中。信来,须将本房及各亲戚家附载详明,堂上各老人须一一分叙,以烦琐为贵。
谨此跪禀万福金安。
评点
破天荒翰林
这是现存曾国藩家书中年代最早的一封。
曾氏于道光十八年第三次会试中式,殿试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朝考一等第三名,后由道光帝拔置为第二名,改翰林院庶吉士。庶吉士通过三年教习后还有一次考试,谓之散馆。散馆合格者留在翰林院,不合格者或改任县令,或分发各部。教习期间可留在北京,也可不留。曾氏未留北京,请假回湖南。这次来北京,系参加散馆考试。两个月后他通过了考试,被授职翰林院检讨,从七品衔,成为京师一名小官员。在京师,曾氏微不足道,但在曾家,他可是一个了不得的大人物。因为曾氏家族五六百年来从未有人与功名打过交道,虽说六年前他的父亲考取秀才,但毕竟太过微末,这次一下子便出了个翰林,真可谓大大地破了天荒。
这封信是曾氏刚抵北京时写给父母的平安家信。他的父亲名叫曾麟书,号竹亭。曾麟书也是个读书人,但考运不好,一连考了十七次,考到四十三岁那年才被录取个秀才。
P1-2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8 19: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