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少年司法通论(第三版)》在延续第一版和第二版清晰、扼要阐明少年司法基本概念、理论及程序的基础上,吐故纳新,增删较多。本书结合国内外研究的进展及争鸣与司法实践的困境及探索,紧紧围绕少年司法一系列核心问题进行系统、细致的研究。既有丰富的理论根基与实证数据,亦不乏深入的案例分析。对少年司法理论与法则、少年司法体系与程序、未成年人被害防治、未成年人司法社会支持体系等重要内容皆进行了较为全面、详尽及客观的分析研究,将少年司法理念的变化和少年司法模式的互动关系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本书参考文献齐全,结构严谨,阐述准确,行文流畅。不仅回溯了少年司法的过往历程,而且注重近期改革动向,尤其是再犯风险/需求评估等诸多配套机制的新发展动态,对深化少年司法理论研究、完善我国少年司法制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张鸿巍,安徽合肥人,暨南大学教授、珠海特聘学者,美国Sam Houston State University刑事司法学博士、武汉大学法学学士。兼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ffender Therapy and Comparative Criminology编委、Journal of Family Violence (SSCI)编委,亚洲犯罪学学会主席团成员,亚洲药物滥用研究会理事,中国犯罪学学会副秘书长,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儿童发展智库专家、最高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顾问、中国检察学研究会未成年人检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少年司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未成年人审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致公党中央法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青联委员、珠海市政协委员等。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及国际合作课题研究十余项,于Trauma, Violence, & Abuse、Justice Quarterly、Journal of Research in Crime and Delinquency等SSCI期刊发表英文论文二十余篇,在《比较法研究》《青年研究》等CSSCI及核心期刊发表中文论文三十余篇,出版《美国未成年人司法:体系与程序》《少年司法通论(第二版)》等学术独著五部。获省部级社科成果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获Sam Houston State University刑事司法学院“杰出校友奖”等。 目录 第一编 导论 第一章 绪论:未成年人司法概述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域内外未成年人偏差现状 第三节 未成年人司法与刑事司法 第二章 衍进:未成年人司法起源与变革 第一节 西方未成年人司法起源与变革 第二节 我国未成年人司法起源与变革 第三章 界定:“未成年人”与“偏差”概念 第一节 “未成年人”与年幼抗辩 第二节 未成年人“偏差”界定 第三节 身份过错 第四节 未成年人帮派 第四章 模式:未成年人司法模式运作 第一节 未成年人权利概说 第二节 未成年人司法模式 第二编 未成年人司法理论与法则 第五章 解析:未成年人偏差原因及控制 第一节 犯罪学理论解读 第二节 “破窗理论”与犯罪预防 第六章 法理:未成年人保护之缘由 第一节 “儿童最佳利益”原则 第二节 “国家亲权”法则的衍变 第三节 “国家亲权”法则的解读 第四节 衡平及恢复性未成年人司法 第三编 未成年人司法体系与程序 第七章 审前:未成年人案件调查与审前程序 第一节 未成年人警务概说 第二节 未成年人案件调查 第三节 未成年人审前拘留 第四节 未成年人案件分流 第八章 检察:未成年人检察 第一节 未成年人检察概说 第二节 未成年人刑事检察 第三节 “少年+家事”检察 第九章 审判:未成年人审判 第一节 少年法庭概说 第二节 少年法庭结构论 第三节 少年法庭运行论 第四节 偏差少年之刑事(成人)审判 第十章 惩教:未成年人矫治 第一节 未成年人惩教 第二节 未成年人缓刑 第三节 未成年人假释 第四节 中间制裁(惩处) 第四编 未成年人被害防治 第十一章 干预:儿童虐待与国家介入 第一节 儿童被害与家庭暴力概说 第二节 儿童照管不良干预程序 第三节 性虐待的强制报告义务 第五编 支持与评估 第十二章 衔接:儿童福利与未成年人司法社会支持 第一节 儿童福利与未成年人司法 第二节 服务集成与社会支持 第十三章 评估:风险/需求评估适用 第一节 再犯罪预防中的风险/需求评估 第二节 风险因子和未成年人偏差关系 第六编 希冀与展望 第十四章 展望:未成年人司法未来方向 第三版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