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莫军华,苏州科技大学传媒与视觉艺术学院副教授,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吴文化创意与设计研究所所长,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访问学者。苏州平面设计师协会主席。苏州美术家协会综合艺委会副主任,飞鱼创新设计事务所创意总监。作品曾入选华沙国际海报双年展、首届中国设计大展、中国广告节等海内外重要的设计大赛及展览,并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近10件设计作品被德国汉堡工艺美术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等机构收藏。2014年入选首批文化部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库,获“中国百强青年设计师”称号,2017获得江苏艺术基金项目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 目录 自序 AB的和合 导论 第一章 缘起勾吴 第一节 吴地钩沉 一、吴地文脉 二、忆江南 第二节 江南风物 一、知鱼之乐 二、头汤面 三、看花人 四、恋物癖 第三节 诗化天堂 一、吴门烟水 二、渔隐 结语 第二章 吴风雅韵 第一节 雅韵之思 一、至雅 二、达韵 三、尽美 第二节 吴中之境 一、暮烟秋雨 二、江南好 第三节 吴地印象 一、选择苏州 二、太湖佳绝处 三、烟花三月 结语 第三章 清风弄影 第一节 书香门第 一、读书随处净土 二、美哉 第二节 斯文之物 一、化蝶 二、何故乱翻书 第三节 三言二拍 一、整体 二、突变 结语 第四章 曲径通幽 第一节 相望 一、铺陈 二、隐诱 第二节 探幽 一、画意 二、字境 第三节 澄明 一、格物 二、波澜 结语 第五章 柳暗花明 第一节 出将 一、诗风 二、游于艺 第二节 入相 一、名角 二、有谱 第三节 至善 一、日日新 二、朗润 结语 第六章 回望水乡 第一节 归吴 一、返乡之思 二、生生之德 第二节 松茂 一、乡冶 二、望月 第三节 唱晚 一、涌动 二、远香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导语 莫军华著的《勾吴:一位平面设计师的视界》分为六章。第一章概述了勾吴的成因与历史脉络,阐明了吴地文化的基本特征,以“图式”的观念,探讨了地域文化的视觉思维,论证物质层面的视觉印象如何转向精神层面的理想国筑造的意义。第二章通过海报设计实例分析,论述“韵”字概括勾吴形象的方法及建构“韵”的传播路径。第三章以吴地的书籍设计案例剖析地域特色书籍设计的基本法则,用“世界最美的书”的“三美”评选标准衡量书籍设计作为“作品”的存在方式。第四章用富有江南地域文化特征的主题展馆设计、景观雕塑设计案例讨论视觉叙事理论,用视觉讲述和解读形成相对的叙事,与故事之间形成张力。第五章采用戏剧“出将”“入相”及“至善”的方式论述品牌设计的形象力、想象力和VI设计的系统性等问题,品牌形象设计的基本问题研究围绕艺术性是如何在品牌形象设计得以显现、本土传统的元素如何创新、时代性又如何被赋予等方面展开。第六章以“返乡之思”拉开乡村设计的大幕,批判了当下设计师过度设计乡村的现状,以布尔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为基础,建构“惯习”“资本”“场”等概念的实践理论。 内容推荐 何谓“勾吴”?“勾吴”既是神秘的古国,又印记着长江流域传统的文化脉络;“勾吴”亦是现代的,开放、包容的心态厚积薄发、勇于创新、“勾”的语义是复杂的,有“勾画”“勾勒”“勾描”“勾连”之义,“勾吴”也就变成一个系统的、视觉的、图式的词汇,是将抽象的吴地文化概念进行具象重构的手段。“视界”即是视觉思维,关乎视知觉的能力和方法;又是艺术设计的边界,用现象学的“本质直观法”悬置流俗的设计观点,直观事物的本质。 莫军华著的《勾吴:一位平面设计师的视界》力图模糊专业的边界,超越西方镜像论思想影响下的形式本体论的局限,打破形式与符号二元对立研究传统文化,以图式话语研究替代传统艺术形式和符号意义相分离的研究方法,既注重艺术形式的造型语言研究。也重视依附形式之上的视觉话语修辞对图式象征的艺术创造,积极探索从康德的先验论图式到皮亚杰的心理学的图式艺术研究理论与方法,用视觉叙事和图形语言设计的手段重塑吴地文化,探寻在文化多样性进程中的文化自觉之路。 本书适用于设计专业师生、设计爱好者、对吴地文化感兴趣的大众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