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马克思传播思想研究 |
分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作者 | 李芸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作者简介 李芸,2012年毕业于上海大学,获得传播学博士。现供职于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2016—2017年获国家资助,前往英国访学一年。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新媒体研究。参与数个国家级、省级社科项目和其他类横向课题。在学术期刊发表传播学论文数十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传播学的“新”视野 一 传播的实质是社会交往 二 传播的核心是人的境遇 三 重新审视马克思的传播思想 第二节 “交往”研究和它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地位、意义 一 梳理“交往”的文献资料 二 传统传播学中对“交往”研究存在缺失 第三节 本课题研究的方法、体系和内容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体系和内容 第二章 交往形态及交往思想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具象的交往形态 一 贸易形态的经济交往 二 战争形态的暴力交往 三 意义深远的宗教传播 四 多元性质的文化交往 第二节 早期交往哲学的思考基点:人 一 理解论:17世纪英国的交往思想 二 需要和满足:18世纪法国的交往思想 三 辩证思维和以劳动为中介:19世纪德国的交往观 第三章 早期探索:“交往”从哲学走向社会 第一节 促成社会化“交往”出现的思想 一 对人的崇拜和充分发展个性 二 宗教异化:人的意识在宗教中的分裂 三 行动哲学:哲学将被社会活动所取代 四 法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相关 五 关注社会问题 第二节 交往从哲学走向社会的三次探索 一 人与外界的交往:《博士论文》中的交往思想 二 人与社会的交往:《莱茵报》的实践 三 经济问题中的劳动异化现象:《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四 交往异化思想:《穆勒摘要》 第四章 理论基点:“现实的人”的社会关系 第一节 实践中的社会关系 一 实践是互动关系的完整体现 二 实践视角下的社会关系 三 以社会关系为观察点的改变世界的活动 第二节 现实的人 一 关于《形态》这本书 二 “现实的人”的内涵 三 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 四 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关系就是交往形式与个人的行动或活动的关系 五 货币是任何交往形式和交往本身成为……偶然的东西 第三节 同时期其他文本中的交往思想 一 “交往”的含义明确说明:《致安年科夫的信》 二 阶级对立中的交往:《共产党宣言》 第五章 资本逻辑:形式平等的“不平等”社会交往 第一节 经济拜物教——《1857一1858年经济学手稿》 一 货币是物的外壳下隐蔽的社会关系 二 人永远不是独立的 三 资本也是一种社会关系 第二节 颠倒与假象——《资本论》 一 倒立跳舞的桌子:颠倒的社会关系 二 人体与猴体:三大社会形态 第六章 “大历史观”:交往是社会发展的内在机制 第一节 交往是文明的动力 一 交往的前提:婚姻制度和财产所有权 二 文明社会交往的强制规范:法制 三 交往的暴力形态:殖民入侵 第二节 交往在历史中的推动作用 一 新的交往形式——国际战争、国际贸易和宗教 二 国际关系:交往与世界历史 第三节 交往是俄国实现“跨越论”的途径 一 交往是社会发展的本质和内在机制 二 交往是俄国“跨越论”的立足点 第七章 马克思交往思想的演进 第一节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交往思想 一 物化是人的生存困境 二 文化霸权的“同意说 第二节 法兰克福学派的交往思想 一 技术理性批判 二 现代人性格结构批判:人的工具化 三 交往行为合理化 第八章 交往思想的内涵 第一节 人是交往的主体 一 社会历史的基石是人 二 哲学中的“人 三 交往中的“人 第二节 关系是交往的核心 一 每一个要素都是“一定的社会关系 二 关系的两种解释 三 如何看“资本”这种关系 四 交往关系是一个新的社会单位 第三节 交往思想中的“实践 一 对文本中的“实践”的深度解读 二 实践是一种自由活动 第九章 马克思交往思想对传播学的影响 第一节 交往即传播:马克思的传播思想 一 “时代与社会”是马克思交往思想的本质基础 二 人是马克思交往思想的“永恒”主题 第二节 交往是当今传播学的思想动力 一 促成传播学核心问题的回归 二 为新的传播研究范式提供资源 三 展开传统话语体系外的省视 结语 马克思回来了 后记 导语 李芸著的《马克思传播思想研究》包括绪论在内,共分为9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是对交往形态和早期交往哲学的历史考察;第三章是马克思交往思想的初探索阶段;第四章是探讨交往的理论基点;第五章是剖析资本逻辑如何构成不平等的社会交往;第六章是“大历史观”视野下,交往是社会发展的内在机制,晚年马克思在历史学、人类学笔记中有关交往思想的拓展和升华,完整地阐述了马克思交往思想的历史性发展、逻辑性结构的整个过程;第七章是继续沿着历史轨迹,考察马克思交往的演进,介绍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交往思想的传承,从卢卡奇开始,之后经历了法兰克福学派诸位学者的深加工后,将交往思想纳入到传播学领域的理论进路;第八章讨论交往思想的内涵,包括了人、关系和实践;第九章是全书的重要观点的呈现:交往即传播的理由;交往是当今传播学的奠基性思想的理由,如它促使核心问题的回归(以人的境遇为关注点、社会关系下媒介的角色定位)、提供新范式资源以及展开传统话语体系外的省视,都强调了交往思想不仅在马克思思想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对传播学也有着深刻的影响。 内容推荐 马克思的传播思想是现代传播学早期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李芸著的《马克思传播思想研究》旨在对马克思的传播思想做一个历史性梳理,对交往做哲学源头探究和考察,对“交往是传播学的奠基性思想”展开全新的认识;以马克思的经典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时代因素、社会变化,探究其交往思想的流变以及特定语境下的思想特质;反思和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探寻马克思传播思想对传播学的贡献和影响。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