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尼尔斯是个懒散、不爱学习的男孩子,由于没有对小狐仙兑现诺言而被变成了拇指般大的小人儿。变成“拇指”后的尼尔斯从此能昕瞳禽兽的语言。一群北飞的大雁从天上经过,尼尔斯家的一只鹅受到诱惑也想跟着飞走,尼尔斯抱住了鹅脖子,但他不仅没有拖住鹅,反而被鹅带上了空中。群雁的头领对尼尔斯的傲慢很反感,不愿意带着他飞行。但尼尔斯从狐狸的口中救出了一只大雁,领头雁大受感动,决定带着他横穿瑞典,飞往它们要去的地方。 在瑞典上空飞行的日子里,尼尔斯目睹了动物之间的恶战,观看了一年一度的鹤舞表演,看到了一座海底城堡,遇上了许多稀奇古怪的事情,亲身经历了许多危险,更了解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在与雁群生活了多日以后,尼尔斯与大雁建立了深厚的情感,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他决定回到家中。此时的尼尔斯已经变成一个勤劳善良,使父母感到自豪的好孩子。 作者简介 塞尔玛·拉格洛芙(1858-1940),瑞典女作家。19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14年当选为瑞典学院院士。 目录 第1章 一个男孩 第2章 大雁阿卡 第3章 野鸟的生活 第4章 格里敏大楼 第5章 克拉山鹤舞大表演 第6章 雨天 第7章 三级台阶 第8章 罗耐毕河畔 第9章 卡尔斯克鲁纳 第10章 去厄兰岛的途中 第11章 厄兰岛之角 第12章 大蝴蝶 第13章 小卡尔斯岛 第14章 两座城市 第15章 斯莫兰的传说 第16章 乌鸦 第17章 老农妇 第18章 从塔山到胡斯克瓦那 第19章 大鸟湖 第20章 预言 第21章 粗麻布 序言 关于作者 塞尔玛·拉格洛芙(1858— 1940),瑞典女作家,1909 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拉 格洛芙出生于瑞典中部韦姆 兰省的一个军官的小庄园— —莫尔巴卡庄园,3岁半时 不幸两脚完全麻痹不能行动 ,从此以后她只能坐在椅子 上听祖母、姑妈和其他人讲 述各种传说和故事。在酷爱 文学的父亲的影响下,拉格 洛芙7岁以后开始大量阅读 ,书籍给她带来了莫大的精 神安慰并激起她的创作欲望 。一天,她读到一本关于美 国印第安人的冒险传说,激 发起将来要从事写作的念头 。她麻痹的双脚经过多次治 疗后终于能像健康人一样行 走,但是走起路来仍然有点 跛。1881年夏,拉格洛芙 在妇女运动积极分子、女作 家爱娃.弗里克赛尔的鼓励 下,决心一面写作,一面把 自己培养成一名女教师。她 不顾父母反对,设法筹借到 一笔款子,于同年只身前往 斯德哥尔摩求学。当时23岁 的拉格洛芙于次年考入瑞典 皇家女子师范学院,毕业后 在兰德克罗的兰兹克罗纳女 子学校任教10年。教学之余 拉格洛芙积极从事创作,第 一部作品《贝林的故事》 (1891)问世后又陆续出版了 两部短篇小说集以及长篇游 记《假基督的奇迹》(1897) 、《一座贵族庄园的传说》 (1899)、《孔阿海拉皇后》 (1899)、《耶路撒冷》 (1901—1902)等作品。其中 《一座贵族庄园的传说》艺 术性最高,《耶路撒冷》人 物刻画很成功。拉格洛芙根 据《基督传说》改编创作的 《在拿撒勒》、《红胸脯的 鸟》和用民间口头传说形式 创作的《阿尔纳先生的钱》 ,都成为优秀的儿童文学读 物。 1904年夏,拉格洛芙开 始跋山涉水到瑞典全国各地 考察,为写“一本关于瑞典 的、适合孩子们在学校阅读 的书”做准备。1906至1907 年,《骑鹅旅行记》作为瑞 典历史地理教科书出版。拉 格洛芙凭借这部童话巨著蜚 声世界文坛,赢得了与丹麦 童话作家安徒生齐名的声誉 。1907年5月,拉格洛芙当 选为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荣誉 博士,1909年获诺贝尔文 学奖,1914年当选为瑞典 学院院士,挪威、芬兰、比 利时和法国等国家也把本国 最高勋章授予她。 内容简介 《骑鹅旅行记》讲述了 在瑞典的一个小村庄里,有 一个不爱学习、喜欢恶作剧 的顽皮的放鹅孩子尼尔斯的 故事。他喜欢捉弄动物,家 里的鹅见到他就又啄又咬。 有一个星期日,父母不在家 ,尼尔斯因为捉弄一个小狐 仙,而被小狐仙用魔法变成 了一个拇指大的小人,并阴 差阳错地骑在自家的大白鹅 背上,跟着一群大雁出发开 始了长途旅行。一开始,领 队的大雁阿卡不信任尼尔斯 ,只允许尼尔斯留下过一夜 ,第二天必须离开野雁群。 就在这天晚上,危险发生了 。狐狸斯密尔凶狠地扑向熟 睡中的野雁们。为了拯救斯 密尔口中的野雁,尼尔斯忘 记自己已经变小了,勇敢地 拉住了狐狸的尾巴。野雁获 救了,尼尔斯则爬上了松树 。斯密尔为了报仇,守在树 下,发誓要把尼尔斯吞进肚 里。雁群设巧计戏弄斯密尔 ,尼尔斯终于重新回到了雁 群。因为尼尔斯勇敢的行为 ,阿卡开始信任尼尔斯,决 定让尼尔斯留下,一起开始 了飞向北方的长途旅行。 一路上,尼尔斯领略了 瑞典各个城市和村庄壮美秀 丽的山水景色,也见识了许 多历史文化古迹,听到甚至 亲历了许多古老而神奇的传 说,更历经艰险,几次帮助 雁群从凶恶阴险的狐狸、乌 鸦等敌人的攻击中逃脱,并 予以智慧的反击。在瑞典上 空飞行的日子里,尼尔斯目 睹了动物之间的恶战;观看 了一年一度的鹤舞表演;遇 上了许多稀奇古怪的事情, 比如看到消失的海底城市等 。通过这次奇异的旅行,尼 尔斯增长了很多见识,与大 白鹅成为生死之交,结识了 许多自然界的朋友,最终与 雁群及其他朋友,如木头人 罗森博姆、乌鸦迟钝儿、渡 鸦巴塔基、麇鹿灰皮子、老 鹰高尔果、牧鹅姑娘奥萨和 她的弟弟马茨等结下了深厚 的友谊,并在动物界赢得了 很好的名声。经历了种种困 难和危险后,尼尔斯逐渐成 长,由一个任性、顽皮、喜 欢捉弄小动物的“坏男孩”变 成了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 认真负责的好孩子。最后, 尼尔斯跟随大雁回到家中, 并变回了以前的样子,成为 漂亮、成熟、父母放心的好 孩子。当然,恢复正常的尼 尔斯从此再也无法和动物交 流。在无尽的感伤中,尼尔 斯与雁群深情地告别。 本书看点 一个14岁的农村少年, 骑着一只大自鹅,跟随着一 群大雁周游了几乎整个瑞典 ,一路风光无限,实在是一 个美丽动人的童话,又像是 一次诗意的梦幻漫游。拉格 洛芙的《骑鹅旅行记》用生 动的笔触抒写了儿童天真美 好的心理世界,将现实与童 话艺术地融合在一起,带我 们进入了一个充满温情与友 爱的奇幻世界,在正义与邪 恶的精彩较量中和小主人公 一起成长,学习做人处世的 道理。 全书的语言优美精练而 又晓畅明了,特别是对于瑞 典秀丽的山川河流的描写引 人入胜,是青少年学习写作 的范文。作者用儿童视角展 现平时被常人忽略的自然、 动物界和人类世界的细节之 美,塑造了坚决、果敢、富 于责任心和领导力、外 导语 塞尔玛·拉格洛芙是zui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09)的瑞典女作家。她创作的《骑鹅旅行记》于1906——1907年作为瑞典小学生的教科书出版,她也因此获得了各种殊荣,其中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和瑞典文学院院士的称号。 尼尔斯是个懒散、不爱学习的男孩子,由于没有对小狐仙兑现诺言而被变成了拇指般大的小人儿。变成“拇指”后的尼尔斯从此能听懂禽兽的语言。一群北飞的大雁从天上飞过,尼尔斯家的一只鹅受到诱惑也想跟着飞走,尼尔斯抱住了鹅脖子,但他不仅没有拖住鹅,反而被鹅带上了空中。 群雁的头领对尼尔斯的傲慢很反感,不愿意带着他飞行。但尼尔斯从狐狸的口中救出了一只大雁,领头雁大受感动,决定带着他横穿瑞典,飞往它们要去的地方…… 精彩页 第1章一个男孩 小狐仙 三月二十日星期日 从前有个男孩,十四岁左右,瘦高个儿,淡黄色的头发。他贪吃贪睡、无所事事并且非常淘气。 这是一个星期天早上。他的父母正梳头整衣准备到教堂去。男孩只穿一件衬衣,跷着腿坐在桌子边上。他想,好极了,父母都要出门,这几小时我该自由自在一番了。“到时候我可以把父亲的鸟枪拿下来放一枪,也没人管我了。”他自言自语地说。 可是,父亲好像猜透了他的想法。父亲走到门槛前正要出去,却又停下转过身来。“因为你不愿意跟母亲和我到教堂去,”他说,“我想你至少要在家里把讲章读完。你能做到吗?” “可以,”男孩说,“我一定做到。”其实他心里在想,念多少还不是全由他自己了。 男孩觉得母亲的动作从来没有这样利落过。转眼间,她走到了固定在墙上的书架旁,取下《路德讲道集》,把当天要他读的讲章翻开,放在窗前的桌子上。她还把《福音书》打开放在讲道集旁边。最后,她又把去年从威门荷格牧师公馆的拍卖场上买来的那把太师椅拉到了桌子旁。平时,那把椅子除了父亲外是谁都不准坐的。 男孩坐在那里,觉得母亲实在多此一举,因为他最多打算念上一两页。这时,父亲好像又看透了他的心思。他走到男孩面前用严厉的声调说:“记住,要好好读!等我们回来,我要一页一页地考你。你要是漏了一页,就对你不客气!” “讲章总共十四页半,”母亲又叮嘱了一句,“快坐下来念吧!要不你念得完吗?” 他们总算走了。当男孩站在门口目送着他们走远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好像被关进了一个笼子里。“他们到外面去,却把我拴在讲章上,这样他们就心满意足了。”他想。 其实,他的父母并没有什么心满意足的,而是非常苦恼。他们是穷苦人家,全部土地并不比一个菜园子大多少。在他们刚搬到这里时,只养得起一头猪和几只鸡。可是,他们特别勤劳、特别能干,如今既养着奶牛又养着鹅。他们的家境有了很大变化。在这美好的早晨,如果不是自己的儿子叫他们操心,他们满可以高高兴兴地到教堂去的。父亲抱怨他懒散疲沓,说他在学校里不想念书,是个废物,连让他去放鹅都不放心。母亲不否认父亲说得对,但她最伤心的还是他粗野顽皮,对牲口想打就打,对人不长好心眼。“愿上帝能使他改恶从善!”母亲说,“不然,他不但毁了自己,还会给我们带来灾难。” 男孩呆呆地站了一会儿,思索着要不要读讲章。他最后拿定主意,这次最好还是服从。他坐在太师椅上念了起来。他无精打采地念了一会儿,好像那喃喃的声音使他产生了睡意。他意识到他在打盹儿了。 户外春意盎然。虽然刚三月二十日,但男孩是住在斯戈耐省南部的西威门荷格教区,那里早已是一派春天景象。树木虽然还没有发绿,但已经抽出嫩芽,散发着清香的气味。沟渠里积满了水,渠边的款冬花已经开放。长在石头围墙上的小灌木也都油光光的透出了紫红色。远处的山毛榉树林一刻比一刻更加茂密,好像在膨胀一样。高高的天空,显得格外蓝。房门半开着,在屋里听得见云雀在歌唱。鸡、鹅在院子里散步;奶牛在牛棚里闻到春天的气息,有时也发出哞哞的叫声。 男孩一边看书一边打盹儿,同瞌睡搏斗着。“不行,我不能睡觉,”他想,“要不,整个上午我也念不完。” 然而,他还是不知不觉地睡着了。 他不知道自己睡了多久,但是当他听到一阵轻微的响声时醒来了。 男孩面前的窗台上,正对着他有个小镜子,在里面几乎全屋子的东西都能看见。当他抬头的时候,正好往镜子里一看。这时他发现,母亲的箱子盖被打开了。 母亲有一个包着铁皮的笨重的大槲木箱,除她以外别人都不准开。她在箱子里收藏着从她母亲那里继承来的遗物和她特别珍惜的一切。其中有两三件红布做的旧时农村妇女穿的服装。衣服的腰身很短,下面是褶裙,胸前有宝石粼粼的领布①。箱子里还放着浆好的白头巾、沉甸甸的银带扣和项链等。现在人们都不穿戴这些东西了。母亲几次想把这些老古董处理掉,但是总舍不得。 男孩从镜子里看得清清楚楚,箱子盖是开着的。他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因为母亲是把箱子盖好才走的。他一个人在家,母亲把箱子开着就出去是不可能的。 他心里感到很害怕。他担心有个小偷溜进了屋里。他一动也不敢动,只是静静地看着镜子。P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