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欲望都市》中康乃馨的意义到切尔诺贝利清理工作中向日葵的使用,从亨利八世在爱尔兰禁止藏红花染料到现代主义对玫瑰的再发明,这是一场集结神话、宗教、文学、历史、博物、绘画的关于花朵的艺术盛宴,探索春夏秋冬十六种花、几个世纪的:花情、花事与花史。
作者以长长的“花茎”般的思维触角,穿越古希腊神话、维多利亚园艺时代、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花卉艺术到近现代园林小径,探索四季16种花在人类文明中的崛起与衰败;传情与表意;演绎与更迭。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花朵小史(精) |
分类 | 生活休闲-家庭家居-宠物 |
作者 | (英)卡西亚·波比 |
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从《欲望都市》中康乃馨的意义到切尔诺贝利清理工作中向日葵的使用,从亨利八世在爱尔兰禁止藏红花染料到现代主义对玫瑰的再发明,这是一场集结神话、宗教、文学、历史、博物、绘画的关于花朵的艺术盛宴,探索春夏秋冬十六种花、几个世纪的:花情、花事与花史。 作者以长长的“花茎”般的思维触角,穿越古希腊神话、维多利亚园艺时代、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花卉艺术到近现代园林小径,探索四季16种花在人类文明中的崛起与衰败;传情与表意;演绎与更迭。 作者简介 卡西亚·波比(Kasia Boddy),英国知名自然、人文写作作家,现任教于剑桥大学,教授“美国文学”专业课程。已出版作品包括《拳击:一部文化史》(Boxing: A Cultural History )、《1950年以来的美国短篇小说》(New Penguin Book Of American Short Stories: from Washington Irving to Lydia Davis)和《天竺葵》(geranium)等作品。 目录 采撷花朵 春 雏菊 水仙花 百合花 康乃馨 夏 玫瑰 莲花 棉花 向日葵 秋 藏红花 菊花 万寿菊 虞美人 冬 紫罗兰 天竺葵 雪滴花 杏花 序言 采撷花朵 据《北美心理学杂志》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2012年的报道 ,手捧鲜花的男性更容易搭 上顺风车。我理解其中的原 因。如果一个男人内心酝酿 杀机,他不会驻足,先捧起 一束牡丹花。但是,研究人 员认为,这其中还有更重要 、更积极的因素——当邀请 手捧鲜花的人坐进我们的车 里,花朵会“诱发”强烈的情 感。 本书就是要细说这种强 烈的情感。 有时,正是花朵的颜色 和形状的特殊组合攫取了我 们的目光:百子莲深沉的蓝 色,向日葵的对称,绣球葱 完美的球形,毛地黄优雅的 穗状花序。花朵赋予我们永 不枯竭的审美教育,我们也 从所受教育的视角审视花朵 。水仙花让D.H.劳伦斯 (D.H.Lawrence)忆起“枝 头上受惊的鸟儿”;黄色的 计程车让诗人弗雷德里克· 赛德尔(Frederick Seidel)想 起水仙花。约翰·拉斯金 (John Ruskin)盛赞一束银莲 花的花朵“是世间的尤物, 其纹理色泽丰富,微微颤抖 时,它的敏感与灵巧仿佛小 提琴在白色背景的紫花丛中 奏起音乐”,让我们体会极 敏锐的鉴赏力。1954年, 在“2月最后一天”的下午5点 钟,时任纽约现代艺术博物 馆馆长的詹姆斯·斯凯勒 (James Schuyler)看见办公 桌上郁金香葱茏的叶子、粉 红的花朵在曼哈顿落日余晖 中熠熠生辉,眼前的美景让 这位诗人“心醉神迷”。 花朵不只外表美。令人 迷醉的有时是花的芬芳:弗 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称之为“花的气息”。 邻居的茉莉花从栅栏那边探 出头来,一阵芳香随风袭来 ;夏季我们赤脚拂过百里香 时,它的芬芳突然沁人心脾 ;我们吸入麝香蔷薇的花香 时,霎时间神魂颠倒。遗憾 的是,育种工作者在培育新 植物时,醉人的芳香在清单 上总是处于次要位置。人们 重视花朵的大小、颜色,更 重视花期以及运输的便利, 以这样的标准筛选、培育花 种。然而,花店的店主说, 顾客进店后首先会躬身到花 朵前,嗅探花朵的香气。 我们热爱花朵,除了享 受感官刺激,还会产生丰富 的联想。与花朵相关的联想 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在传 奇故事、历史、谚语、诗歌 、绘画和印花壁纸中传递给 我们。花朵在大自然里盛开 ,也在我们的文化里绽放。 女孩儿用花的名字命名,比 如:莉莉(Lily,百合花)、 莎弗朗(Saffron,番红花)、 波比(Poppy,虞美人)、罗 丝(Rose,玫瑰)和黛西 (Daisy,雏菊);我们也喜欢 使用某一种花的拉丁语博物 学命名来营造幽默的效果。 小说家尤多拉·韦尔蒂 (Eudora Welty)是夜花仙人 掌爱好者俱乐部的成员,俱 乐部持守的箴言是“不可过 于‘刻意’,生活如此神秘”。 …… “四季分明”这个概念在 许多地方都行不通。例如, 印度本着实用性把一年视为 六个季节,每个季节时长两 个阴历月:埃及依据尼罗河 泛滥的时间将每年划分为三 个季节。约翰·缪尔(John Muir)指出,加利福尼亚的 中央山谷只有春夏两季:春 天在11月开始,这个季节“ 鲜花烂漫,植被繁茂,欣欣 向荣”;但是到了5月底,“ 植物仿佛经过炉子的烘烤, 干枯、易碎、了无生机”。 加勒比海地区也经历两个季 节,诗人德里克·沃尔科特 (Derek Walcott)认为,这两 个季节体现了“旱季和雨季 双重的力量”。沃尔科特抱 怨道,欧洲人“认为这种气 候无季节、无差别”,因而 认为西印度群岛的人“不可 能有艺术才华”。沃尔科特 还特别指出,西印度群岛的 人“朗诵着四季颂(Odes to the Seasons)长大”,所受 的教育让他们相信,艺术的 最高境界源自“那短暂、转 瞬即逝的气候”,因而“不免 心生恐惧”,担心自己“轮廓 分明的视野如同字母ABC或 绘画的三基色一样过于原始 、基础、粗野”。在本书研 究水仙花的那一章,我会探 讨加勒比海地区的作家对春 天,对华兹华斯诗歌的感受 ,详细说明西印度群岛的人 对艺术的忧虑。 本书以四季为框架,主 要是因为我在英国长大,这 一直是我熟悉的模式。本书 探讨的许多花朵都是北半球 温带地区各个季节的代表, 它们在这些季节自然地盛开 深冬的雪滴花、夏天的向日 葵、秋天的菊花,都是人们 熟知的。但是,我们必须承 认,工业化、城市发展的漫 长过程使人和自然季节节律 之间渐渐失去了联系,现代 花卉栽培技术已经引进一整 套新节律以及标记时间流逝 的新方式。自19世纪末以来 ,温室培育已经使菊花、康 乃馨、玫瑰和许多其他鲜花 实现全年供应,因此,我们 很容易遗忘它们原本属于哪 个“季节”。 除此以外,在现代城市 ,居民在全年的每一天都可 以吃桃子、买郁金香,因此 新的文化传统兴起。情人节 的玫瑰花、“五一”劳动节的 康乃馨,这样的传统激励我 们将特定的花和特定的盛事 联系起来,忽略了植物自然 开花的季节。还有其他一些 原因使一种花可能拥有新的 季节身份。比如,虞美人与 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千丝万缕 的联系,因此,本来在初夏 绽放的虞美人在11月就有了 一年中第二次(即人工)开花 的机会。不仅如此,气候变 化也产生季节蠕变(season creep) 导语 探讨自然与文化必读佳作:当花朵不再是“美而易逝”的代名词,而是同人类文明并行,深刻影响人类的情感与思想;灵感与创新;发源与繁荣的生灵媒介,我们是否该重新审视花朵本身?这是一场关于花朵的艺术盛宴,也是“人与花”关系的浪漫探讨。 认识世界的宏观视角:作者将数个世纪以来,四季16种花与文学、古代宗教、香氛工艺、英格兰民谣、古希腊神话、维多利亚花艺、印象派绘画等的微妙关系层层展开、缓缓讲述,揭示“花”在文明流变中的重要意义,带给读者更整体的宏观视角。 产品更好打造:全书约60幅精美插图,涉及高更、梵高、达利等西方名家画作,从油画、版画、到水彩画,栩栩如生呈现“花之美”“花之韵”的视觉享受,可打造高定价的全彩、精装贝页精品图书。 精彩页 春天又来了。一片绿叶悄然示意,一个花苞缓缓地鼓起身子,白天渐渐变长,接着,这种犹疑的试探骤然变成了笃定。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在《远离尘嚣》(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中描述道:“生机盎然,新枝奋力伸展,冒出一簇簇的新叶,一切都攒足劲儿地抽拔生长。” 花苞夜以继日地竞相绽放,令园丁、作家目不暇接:雪滴花、乌头、番红花、琉璃草、樱草花、银莲花、郁金香、风信子、紫罗兰、水仙花,赶着趟儿地绽放。春天的故事永远都是一样的,正如杰勒德·曼利·霍普金斯(Gerard Manley Hopkins)在诗中所云:“带着饱满的颜色/急匆匆地来了。” 每一年在每一处,春天都是令人惊喜的奇迹。 雏菊是崭新的一年真正的先行者,有谚语说,只有在春天,七朵、十二朵、十九朵(各种数字组合)雏菊簇拥着“吻我们的脚”。如果我们把花朵想象成女性,雏菊在一年中大多数时候都是年轻、甜美的姑娘。当然,有时候不是这样。 春回大地时,性政治是一个难解的奥秘。古罗马诗人奥维德把性政治想象成结局幸福的强奸事件:仙女克洛丽丝(Chloris)遭风神(Zephyr)掳掠后,变成花神芙洛拉(Flora),花朵从她嘴里喷涌而出。芙洛拉说,风神“赐给我‘新娘’之名”,“弥补”他的亵渎之过,因此“我在婚床上毫无怨言”。风神把永恒的春天(“全年自始至终繁花似锦”)作为彩礼送给花神,让她“管理花朵”。也许“管理”一词不够贴切。“我常想数一数这里花朵的颜色,”她说道,“一直无所适从:颜色如此繁多,数也数不清。” 在英国、日本这些地方,四季是由人宣告的。诗人、画家、作曲家一直欣欣然期待春天花的绽放,把花朵视为一个崭新季节的使者,认为花朵带着他们的想象力进入一个新的生命循环。在英国或英语世界里,最能激发诗人想象力的非水仙花莫属,这主要因为它是华兹华斯一首名诗1 中唱主角的花。如果你住在牙买加的金斯敦或苏格兰的阿伯丁,你很难理解这其中的缘由。在伊丽莎白·巴克(Elspeth Barker)的小说《啊,喀里多尼亚》(O Caledonia)中,女主人公珍妮特回忆说:“这些地方的人不使用‘春天’这个词。他们用‘冬末’或‘夏初’取而代之……冬天渐暖,进入夏天,仿佛没有过渡期,根本没有诗歌中人们期待的万物复苏带来的欣喜。” 即使在英格兰南部,我们也可能不相信人们期待季节来临时内心强烈的感情。在D.H. 劳伦斯笔下,查泰来夫人和自己的丈夫坐着巴斯轮椅的克利福德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去树林里看花。他们一直在争论,丈夫坚持认为“统治阶层和服务阶层”之间有“绝对的”鸿沟;妻子康妮当时正在和他们的猎场看守人有婚外情,不同意丈夫的看法。正当此时,克利福德看见了风铃草、风信子和勿忘我,惊喜地叫道:“有什么能如英国的春天这般可爱呢!”夫妻二人因为花而和解了吗?根本没有,康妮强压怒火,暗自思忖:“听起来好像是英国议会的法案让春天开花的。英国的春天!为什么不是爱尔兰人、犹太人的春天呢?” 春天不仅是最伟大的改变者。按照作家阿莉·史密斯(Ali Smith)所说,春天也是“最伟大的联结者”,联结时间、地方和人。乔治·格什温和艾拉·格什温(George and Ira Gershwin)在共同创作的歌曲中说,春天“是绝妙的,是奇迹”,它独具魅力、含情脉脉,是四叶草带来好运的季节。在康妮看来,所有联结均系于他们的猎场看守人(见《夏》)。然而,被春天抛弃而失去联结的人(比如,克利福德),正如一首爵士乐所云,唯一的去处是“和去年复活节的帽子一起闲置在架子上”,“祈求瑞雪藏起三叶草”。在所有让人心碎的季节里,“春天真的最让你烦闷苦恼”。 19世纪的社会学家埃米尔·涂尔干(émile Durkheim)说,与我们的预期恰好相反,春天是自杀率上升的时段,这正是因为“万物复苏,人恢复了往日的活动,新关系迅速出现,交流增多”。阿莉·史密斯提醒我们说,“四月”(April)这个词源于“拉丁语aperire一词,意思是‘打开’‘揭开’‘使某物可用’‘排除任何阻碍使用某物的因素’”。可是,当我们敞开自我却没有新事物可以拥抱时,当我们无法摆脱冬天的桎梏、无法享受春天“这样的活力和这般的喜乐”时,一种特殊的忧郁悄然而至。这也许是因为在春天,历法的规律 性和彻头彻尾的崭新性奇特地合二为一。“世界会不会极度衰败以至春天无法焕然一新?”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问道。唉,是的,世界有时真切地体会到不可逆转的衰败。 雪莱悼念诗人济慈时有诗云:“冬天来而复去,但忧伤随着流年而返。”也有其他一些作家无法欣然接受时间的流逝。梭罗在他35岁生日前的几个月里写道:“我们慢慢变老,春天到来时也许我们不再精神焕发”,也许“我们的冬天不会终结”。只有年轻人才会这样悲观忧愁。W.D.斯诺德格拉斯 (W.D. Snodgrass)刚过30岁,春天的花朵飘落在他的头发上,他不禁黯然神伤:“树会枯败,我也会失去毛发。”A. E. 豪斯曼(A.E. Housman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