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作者定本)(精)/当代学术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林耀华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金翼》是著名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林耀华先生的学术代表作。他将在福建农村地区的田野调查和自小的成长经历两相结合,以小说笔法,采用“生命传记”的形式,生动塑造了黄东林和张芬洲等人物。全书特别围绕黄、张两人及其背后的宗族势力展开叙述,融真实的民风民俗于虚构的故事情节,细致入微地描绘了这两个家族从清末至抗日战争时期三十余年的起起落落。经由这一番书写,中国(特别是南方)传统乡土社会的物质和精神世界跃然纸上,举凡吃穿用度、婚丧嫁娶、习俗信仰和地方网络等等,都随着叙事展开次第呈现。
林先生将自己的学理思考巧妙埋于故事表层之下,用亲切平实的口吻提出了不少令人赞叹的洞见,这样的学术写作即使在今天看来仍极少见。书中从“平衡论”的视角解读中国传统社会的努力,也仍然富有启发意义,称得上是中国社会学“燕京学派”的传世之作。
作者简介
林耀华(1910~2000),福建古田人。著名的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民族教育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
目录
新版序言 (林耀华)
著者序 (林耀华)
英文版前言 (林耀华)
英文版导言 (雷蒙德·弗思)
第一章 东林的青少年时代
第二章 摆脱贫困
第三章 打官司
第四章 张家新居
第五章 早期教育
第六章 村里的节日
第七章 农业系统
第八章 大米交易
第九章 商店的生意
第十章 芬洲的命运
第十一章 求学雄心
第十二章 分裂
第十三章 店铺分
第十四章 土匪
第十五章 兄弟争吵
第十六章 店铺的扩展
第十七章 趋向两极的张黄两家
第十八章 地方政治
第十九章 水路交通
第二十章 僵局
第二十一章 把种子埋入土里
附录 《金翼》中张、黄两家系谱表
序言
我的小说体人类学著作
《金翼》英文原版问世五十
年之际,得知三联书店的“
中国经验”系列准备重版这
本书的中译本,愉快之至。
听说近年来人类学和文学两
家多有促膝,情好日密,相
信日后它们的各类连理新作
会赢得更多的追随者和身体
力行者。
当今人类学家分出许多
精力讨论不同的作品形式。
我的学术经验之谈是,人类
写作和阅读时的热忱和魅力
是可以代代相传的,不同形
式的杰作好比不同时尚和风
习的衣衫,是不可比的。人
文学科书籍的传世价值总在
于它对人性与文化的深刻理
解以及它所携带的永久的美
感。
林耀华
1999年7月20日
导语
别具一格的学术写作文体实验,比肩《乡土中国》的社会学、人类学传世经典,以小说笔法讲述传统中国家族制度,中国社会学“燕京学派”的扛鼎之作。
这部书中所叙述的故事及其人物,活动的年代是自辛亥革命到日本入侵中国之间的三十年;活动的场景是中国南方闽江中游的农村,从村落到乡镇乃至都市;活动的舞台是从农业到商业,从经济到文化乃至地方政治。而这正是我青少年时期耳濡目染的一切,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本书所描绘的每个事件甚至细枝末节,从本质上讲都是真实的,每个人物都有所指。
精彩页
第一章 东林的青少年时代
有一次,那还是东林的爷爷在世的时候,黄村来了一位收税人,他很不公平地对待村里的一家人。东林的爷爷是个直性子人,他敲响了一面锣招呼同族人出来以便对付收税人及其同伙。如果不是税吏马上道歉的话,就会发生一场流血的争斗。从此,黄村便获得了一个头衔,被称为“蛮村”。
金鸡山高耸而苍翠,蛮村就位于山麓的低坡上。村落的下方是为高山哺育的谷地。数以百计的村人居住在这里,他们主要的生计就是耕种这和缓的斜坡和山谷里的肥田沃地。那苍茫的林木一直延伸到上方陡峭的山腰。每当天空清澈无云之时,如果一位好眼力的人向金鸡山低坡上的一抹翠绿中望去,那就不难发现其中掩映着的农舍屋脊,屋脊上依次叠压的片片灰瓦,宛如鱼儿身上覆盖的鳞。
林子下方刚好是一条通商大道,这条大道向西两英里便是湖口镇码头,从那里沿江船只顺流而下直抵滨海城市福州;从黄村向东二十五英里则可通向地方城镇古田,由于这条大道从古田镇一直向西伸延,所以人们通称其为西路。在这条大道拓宽通车之前,在湖口和古田之间的交通令人作难,以往人们只能步行往来,靠肩挑手提运送货物,于是他们经常在黄村的茶馆里歇息,每一趟都歇上好久,谈论着地方上发生的琐事。
黄东林的爷爷,那位赶走收税人的倔强的老者是个农人,他勤于耕作发了点小财,颇有了点名气。他有三个儿子,东林的父亲是老大,不料小东林四岁那年,他的父亲突然早逝,时年仅二十八岁。小男孩的母亲没有再嫁、抚养两男两女,同他们的祖父一同过活。老人尤其钟爱幼孙东林,他常说这孩子的长相注定日后会发达。东林方面大眼、目光有神,两耳长且厚,后来,变成了一副商人的脸相,精明、机敏又有些严厉。
东林十四岁时,老人过世了,这是小男孩第一次感受悲伤。祖父的死对他震动很大。生前,老人时常领着他访亲会友,带他穿行田地,给他讲神话和民间故事听。两人之间感情颇深,这男孩从老人那儿学到不少处世之道,也听了很多古老的传说。老人把男孩当作一个可以服侍他的永久的伙伴,好像自己也年轻了许多。
东林的生活模式被全盘打乱,所以他的哀伤是不足为奇的。毕竟,我们的生活可以冷静客观地用图表来说明。我们日常交往的圈子就像是一个由用有弹性的橡皮带紧紧连在一起的竹竿构成的网,这个网精心保持着平衡。拼命拉断一根橡皮带,整个网就散了。每一根紧紧连在一起的竹竿就是我们生活中所交往的一个人,如抽出一根竹竿,我们也会痛苦地跌倒,整个网便立刻松弛。
小东林的情形便是如此。祖父的死使他哀伤一年有余。但他同母亲、兄长一起过活,久而久之又使他恢复了常态。
他兄长叫黄东明,现在已是一家之长。他勤奋、认真、能干,尽心于祖上留下来的贫瘠的土地。尽管弟弟东林太懒散,不肯同他一起干,他还是整日在田里辛勤劳作。
父亲和祖父去世使这个家族衰败了。祖父置下的田产被一分为三,东林的两位叔叔——他父亲的弟弟拿走了自己的一份。现在家里有兄弟二人和他们的母亲。虽说两个女儿已出嫁离家,但东明自己娶妻后生了三个孩子。尽管剩下的人拼命苦干,瘠田薄地上的收益还是难以维持七口之家的生活。
由于家道中落,他们推迟了花费甚大的祖父的葬礼,把棺木停在田庄上的一间小屋里。同样,他们也不得不把东林的婚事推迟,他不能在家中贫困之时娶妻,虽然他已值适婚年龄。
在这种命运的压力之下,黄家若不另寻谋生之道,便注定败落下去,沦为赤贫。让我们来看看后来的新的转机吧,其动力得自于黄东林。
母亲和兄长的监督令东林烦躁不安,他们不断地用工作来打扰他,而对他的需要却充耳不闻。东明甚至公开说他的弟弟又懒又笨,这辈子也别想娶到老婆。这种刺激使东林开始同那些在商道上开茶馆和歇脚的人混在一起。
在商道上的茶馆里,东林注意到过往行人歇息时需要吃些茶点。他向茶馆老板建议,他是否在这里卖些花生给客人。然而没有人资助他。直到有一天东林在同当地人赌钱赢了几块钱时,这个计划才得以实现。他用钱向附近的农民购来花生,此后两三年间他一直做花生买卖。他常常彻夜不归,就睡在茶馆里。茶馆老板、过往商人和村里的闲汉都成了他的朋友。
走出家庭、迈进茶馆,使东林同外界的联系多了,使他稍微能避开家里极严的监督,终于在茶馆老板与常客中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有一天,东林正坐在花生摊旁,看到一个人向他走来。这人正是他的姐夫张芬洲。他出生在一个名叫陈洋的村子里,时常在村里行医。这村庄坐落在西路边的山上,位于县城古田同乡镇湖口之间。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3: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