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当代全人教育的中国经验
分类
作者 张立平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简介

《当代全人教育的中国经验》是一部探讨功利化、内卷化时代进行全人教育的经验之作,也是在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对中国教育实践的思考。

《当代全人教育的中国经验》中既有对当代中国全人教育实践宏观的、结构性的模式归纳,如“理念为先的快乐教育”“文化奠基的全纳教育”和“智慧传道的经典教育”;也有对个案学校呈现出的办学理念、组织结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和评价等微观因素的分析比较。

《当代全人教育的中国经验》所展示的中国经验正体现了“用世界听懂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这样的理念。

作者简介
张立平,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先后在《教育发展研究》《现代基础教育研究》《教育学术月刊》《教育参考》《天津教育报》等期刊报纸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编《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等教材三部,被评为天津市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教材;译著《测量时代的好教育:伦理、政治与民主》入选2019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教育理论类第六名)和“2019新京报年度阅读盛典大众阅读推荐榜”(第二名)。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项、省部级横向课题一项、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三项。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文献述评

第三节 预研究:全人教育教师的“家族相似性”——基于质性分析的视角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第一节 研究问题与概念框架

第二节 研究过程与方法

第三节 研究的效度和伦理

第三章 新学校行动:理念为先的快乐教育

第一节 “居家过日子”的学校

第二节 有“温度”的“全人课程”

第三节 包班教学

第四节 品牌教师共同体

第五节 快乐教育

第六节 理念为先的快乐教育特征

第四章 新教育实验:文化奠基的全纳教育

第一节 做积极的儒家教育

第二节 全人之美课程

第三节 创建共美教室

第四节 共同的精神生活

第五节 土地不拒绝种子

第六节 文化奠基的全纳教育特征

第五章 复兴的书院:智慧传道的经典教育

第一节 办有中国智慧的教育

第二节 “六艺”课程

第三节 正心诚意之学

第四节 教书“匠”

第五节 表现性评价

第六节 智慧传道的经典教育特征

第六章 全人教育的意涵:三种探索路径的比较分析

第一节 全人教育的精神性范式

第二节 全人教育的人本主义范式

第三节 三种探索路径的理论契合探微

第四节 当代中国全人教育的一种意涵——以国民小学为例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讨论

附录

A 部分访谈提纲

B A市政府采购公告

C 国民小学刘小保校长在第一次内部培训上的讲话

D 新苗书院学生“评量”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序言

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当下事业,但教育目的的选择却有一个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国古代教育中,孔子较早提出了培养“君子”的教育目的,孟子的“大丈夫”、苟子的“大儒”、颜之推的“士大夫”等概念,也大致相当于当前的“全人”。清末王国维提出教育要把人培养成“知情意的综合体”,近代学者钱穆更直接提出“专门教育惟以教事,全人教育乃以教人”。古雅典的教育目的是均衡发展人的身体、道德、智力和审美;古罗马的教育目的是不懈地给青年灌输坚定、刚毅、勇敢、虔诚、自制、审慎和正义等精神;基督教提出了拯救灵魂的教育目的;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则关注绅士和廷臣的培养。现代科学兴起后,培根和夸美纽斯倡导的泛智教育,追求把知识纳入教育的视野,之后扩展为智力训练的教育目的;斯宾塞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而杜威则认为各种类型的完满生活并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无目的,它自身就是目的。

一般认为,教育的目的有着社会本位和个体本位之分。凯兴斯泰纳、涂尔干、赫尔巴特、孔德等认为,教育的目的应从社会需要出发,将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其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而卢梭、康德、裴斯泰洛齐、萨特、福禄贝尔等则持有与以上学者相异的观点,更侧重根据个人发展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通过教育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自然发展。随着时代变迁,学界对教育目的的认识也从静止和僵化的二元对立,转向动态、情境化和发展的后现代观。社会是人的社会,教育要为人的发展服务;同时,人是社会的人,不能脱离社会现实空谈教育。此外,对教育目的的认识还应考虑所处的社会和文化传统,以及学校基于教育理念所进行的探索性实践,更加关注教育实践的真实性和复杂性。

从这个角度看,张立平博士的《当代全人教育的中国经验》一书,旨在从社会本位和个体本位的教育目的之间寻求一种平衡,探索在当代如何培养“完整发展的人”。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论述的,全人教育思想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虽非同出一脉,但两者都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最终追求和最高目标。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强调人的需要、能力、社会关系、自由个性和自身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而全人教育强调开发人的理智、情感、身心、美感、创造力和精神潜能,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实质精神。

做这样的一种研究,作者是需要有强烈教育情怀的。张立平的研究针对当前局部或区域教育中的内卷化、工具化、功利化和非人化等异化现象,在批判应试教育论、唯智论、社会资本决定论和社会控制论的基础上,强调学校教育应该重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生命的意义,寻求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平衡。他研究的起点不是学校课程、教学、德育或管理等微观教育现象,也没有将注意力放在国家教育制度与政策的宏观分析上,而是以学校的整体实践探索作为对象,从中观层次考察学校如何在中国社会、文化和历史情境中选择全人教育路径和模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4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