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通过对数字世代公共参与问题的聚焦和系统研究,深化我国学校德育尤其公民教育的研究内涵,进一步提升其现实针对性。笔者希望本研究能为政府、社会尤其是高等院校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决策提供现实依据和实践参考,为高校培养和提升青年学生公共参与意识、素养及能力提供理论指导与行动建议,同时还能为广大青年学生反思与评价自身作为公民的权利和责任提供素材、观点和视角。 本书将在主要章节尝试运用空间社会学这一理论视角,探索空间社会学在教育学研究领域的进一步运用,拓展德育和公民教育的研究视野。但空间视角并不会在本书所有章节都得到同等程度的使用,本书将根据各部分研究的需要借鉴空间社会学理论观点;具体而言,空间视角将主要用于本书的第一、二两部分,即第二至第五章。在本书的实证研究和教育对策研究部分,空间视角虽也会被纳入,但鉴于研究的需要,在这两个部分的研究中这一视角不会被用作分析框架的构建。 作者简介 周小李,湖北松滋人,教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其研究聚焦道德教育原理和女性主义教育理论,同时对技术变革与教育发展的关系有所涉及;已主持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4项,出版专著3部,并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科研成果曾获得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和中国妇女研究优秀成果奖。 目录 绪论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相关研究综述 三、本书研究框架 第一章 对“当代大学生政治冷漠”观点的回应——基于一项问卷调查的分析 第一节 分析框架 第二节 数据分析及结论 第三节 问题讨论与对策思考 第二章 从线下到线上:数字世代公共参与的空间转向 第一节 城市旷地:公共参与的传统空间 第二节 网络:公共参与的新型空间 第三节 何以从城市旷地转向网络 第四节 相关问题讨论 第三章 数字世代爱国情感的空间表达:1999至2019年的回顾与反思 第一节 身体、符号和剧目:空间表达的分析框架 第二节 身体:集体出场与空间转移 第三节 符号:恨与爱、图像化 第四节 剧目:“快闪政治” 第五节 相关问题思考 第四章 高校学生网络行动:文化资本、媒介近用与权力赋予 第一节 高校学生网络行动:概念理解、事件整理及理论架构 第二节 文化资本:作为“知识精英”的高校学生 第三节 媒介近用:自媒体使用与网络联盟 第四节 权力赋予:法制、主流媒体及权威部门 第五节 主要结论 第五章 我国青年学生政治参与比较及公民教育反思 第一节 主要事件回顾 第二节 三地青年学生政治参与比较 第三节 公民教育反思 第六章 数字世代的网络参与:实证研究(一) 第一节 调查问卷设计 第二节 数据分析及结论 第三节 研究的启示:新时代如何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政治认同 第七章 数字世代的网络参与:实证研究(二) 第一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假设 第二节 研究设计与概念操作化 第三节 分析结果 第四节 主要结论 第五节 提升高校学生政治信任的建议 第八章 数字世代的公共精神培育:数字公民教育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第一节 数字公民:概念理解与研究回顾 第二节 亚太地区数字公民教育政策理念 第三节 亚太地区的数字公民教育实践:以新加坡、澳大利亚及韩国为例 第四节 对我国数字公民教育的启示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