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丛书“纵横精华第三辑”之一种。
本书可分为食、品、用、杂四个角度,介绍了一系列老品牌、老字号、老店铺涵盖了旧时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各各方面,从中可见市民生活的乐趣和品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老店老馆不老情/纵横精华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为丛书“纵横精华第三辑”之一种。 本书可分为食、品、用、杂四个角度,介绍了一系列老品牌、老字号、老店铺涵盖了旧时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各各方面,从中可见市民生活的乐趣和品味。 目录 闻名遐迩的“中华老字号”/崔金生 漫话解放前的北京饭馆/崔瞻 北京都一处烧卖馆/王永斌 “全素刘”和他的宫廷素菜/刘文治 口述 万永光 整理 月盛斋马家老铺/马霖 口述 马永斌 整理 北京六必居老酱园/贺永昌 口述 沈鸿娴 任志 整理 风味独特的酱菜园桂馨斋/张宝堃 北半截胡同与广和居/胡瑞峰 解放前的北京饭店/邵宝元 南京“马祥兴”菜馆/马定文 百年秋林话今昔/李宁 李连贵熏肉大饼/吉文 浦在廷与宣威火腿/蒲元华 美味佐餐郫县豆瓣/皮文实 现代文人与老上海的咖啡店/海音 漫话广州茶楼业/冯明泉 蛇王满经营史/吴楫川 吴祖光、黄宗江与北京的老戏园子——广和楼/小青 闲话扇子与老北京扇画店/潘治武 旧北京的硬木家具业/吴国洋 京城当铺遗址/董宝光 北京典当业踏迹/全水 乐松生和北京同仁堂/安冠英 济世传家的“大宅门”——“白敬宇药行”/魏世元 北京的老字号/肖北谐 一斧扬名的乾盛俊鞋店/董文钧 旧上海的五大书店/朱联保 旧时德州澡堂业/王耀荣 关家利 导语 《纵横》自1983年创刊以来,以“亲历、亲见、亲闻”为特色和视角,记录和反映我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人物故事及社会人生;追求内容的史实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的有机统一。 本书主要摘自《纵横》杂志,内容主要选取了有关脍炙人口的老字号的文章。追忆过往的同时,对过去的历史也未尝不是一种侧面的映照。 精彩页 闻名遐迩的“中华老字号” 崔金生 北京不仅有各个历史时期留下的文化名胜古迹,而且还有一些闻名遐迩的老字号。据有关部门统计,通过国家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全国有2000多家,集中在餐饮、食品、医药等行业,其中仅北京百年以上的老字号就有100余家。不少著名老字号至今依然熠熠生辉。 六必居 六必居酱园是北京最老的字号之一,开业于明朝中叶,迄今为止已有400多年历史。这家酱园是山西省临汾西杜村的赵存仁、赵存义、赵存礼兄弟三人开创的,当时只是一家杂货铺。赵氏兄弟没什么高深的学问,但他们说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有七件事,即柴、米、油、盐、酱、醋、茶。杂货铺除了不卖茶叶,其他六件必需品都卖,因此起名六必居。专门制作酱菜,习5是后来的发展。 关于六必居的字号来源就有不少传说,有的说这家买卖是六个人合作的,托人请严嵩(1480-1567)题匾。当时严嵩写的“六心居”,写后一想六条心怎能合作?于是提笔又在“心”字上添了一笔,成为“六必居”。也有的说六必居原来卖酒,在酿酒过程中要做到六个“必”,即“黍稻必齐,曲蘖必实,湛之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因此称六必居。还有人说六必居是六个寡妇开办的,议事时必须六个人一起研究,少一个人都不行,因此叫六必居,等等。这些传说反映人们对老字号充满感情。 六必居的传统产品是:稀黄酱、甜酱瓜、甜酱甘螺、甜酱包瓜、甜酱黄瓜、甜酱八宝菜、甜酱什香菜等12种产品,这些自产的产品色泽鲜亮、味道浓郁、脆嫩清香,不仅在北京,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凡来北京旅游的人大都要到六必居购买各种酱菜送给亲朋。过去六必居的酱菜,皇宫御膳以及像蒋介石、傅作义、温寿泉等名人权贵设宴都要用。无论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大凡酱菜评比,六必居总是夺冠。在“文革”中,“六必居”一度被迫改名“红旗酱菜厂门市部”。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来我国访问时问周总理:“你们北京有个六必居?”周总理回答:“有。”第二天就通知有关部门,把六必居老匾挂了出来。今天的六必居总是顾客盈门,几乎全国各地菜市场都有代售。 内联升 北京前门外大栅栏是老字号扎堆的地方,同仁堂(开业于1669年)、瑞蚨祥、内联升、马聚源、张一元、步瀛斋等,都是百年以上老字号。过去北京有民谣:“头戴‘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瑞蚨祥’,腰缠‘四大恒’。”前三句中的三家老字号都集中在大栅栏这条街上。其中内联升鞋店开业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创始人是河北省武清县的赵廷。他起老字号时,就定下了经营方向和服务对象。他说:“若想赚大钱,就要从坐轿人身上打主意,跟抬轿的再打算盘,也抠不出一个元宝来。” “内联升”这个名称,包括了经营方向,听起来又非常吉利。“内”字指的是清朝的宫廷,俗称“大内”。这个“内”字是标榜这家鞋店非同寻常,是供奉大内用的一家鞋店。“联升”取“连升三级”之意,这就迎合了官场求功名利禄的愿望,于是很快兴隆起来。他们藏有“履中备载”,上面记载了当时官僚靴鞋的尺寸,使贵客免去询问上司脚足的尺寸,可谓用心良苦,因此店名大振,成了钻营者晋见上司的敲门砖。在礼品中有这么一双款式合适的靴鞋,以解显贵足下之需,真是善体上情,博得赏识,以为日后飞黄腾达创造条件。 内联升的鞋工精物美,独具特色。新中国成立前后他们出产的千层底布鞋非常有名,还有深受老人喜欢的“老头乐”棉鞋、群众欢迎的直脚鞋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政治家都爱穿内联升的布鞋。1962年秋,郭沫若亲笔为内联升书写牌匾,并赋诗一首,其中有:“凭谁踏破天险,助尔攀登高峰。志向务求克己,事成不以为功。” 后来的内联升建起高楼,鞋的品种样式达百种之多,购鞋顾客满堂。内联升还在楼上创办了鞋文化展览,呈现各个时期流行的鞋样品,颇受人们欢迎。不少人买内联升一双鞋作为来京纪念品。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