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丰子恺艺术的逃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丰子恺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1937年抗战爆发,丰子恺被迫携全家老小十余人开始了逃难之旅。他们从缘缘堂出发,经杭州、桐庐、兰溪、衢州、常山、上饶、南昌、新喻、萍乡、湘潭、长沙、汉口、桂林等地,一路辗转,于1947年回到故乡。
本书收录了丰子恺有关逃难十年间的文章和画作,讲述了这位杰出艺术大家的人生中极为难忘且不凡的一段经历。面对颠沛流离的生活难免颓唐,但他的这些文字和漫画,更多流露的是别后重聚的喜悦、奔波后停靠的温暖、苦难中的点滴趣味,体现了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今属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漫画家、文学家、美术与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具有多方面卓越成就的文艺大师,被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丰子恺是中国漫画的开山祖师,其漫画作品简约洗练、幽默风趣,多反映社会现象,早期出版的画集有《子恺漫画》《护生画集》《儿童漫画》《学生漫画》等。丰子恺的散文,在中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告缘缘堂在天之灵》《艺术趣味》《率真集》等,这些作品与其漫画一样,别具风格,多用平淡笔法,通过琐屑平凡的小事来阐述人生的哲理。
目录
序 言
第一编 “走了五省,经过大小百数十个码头,才知道我的故乡石门湾,真是一个好地方。”
编者导言
辞缘缘堂——避难五记之一
桐庐负暄——避难五记之二
第二编 “缘缘堂已被毁了。倘是我军抗战的炮火所毁,我很甘心!堂倘有知,一定也很甘心。”
编者导言
决 心——避寇日记之一
一饭之恩——避寇日记之二
告缘缘堂在天之灵
还我缘缘堂
劳者自歌(三则)
神鹰东征琐话
诗五首
第三编 “一到汉口,仿佛睡醒了。因为此间友朋咸集,民气旺盛,我从来不曾如此明显地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中华国民!
我不惯拿枪,也想拿五寸不烂之笔来参加抗战。”
编者导言
谈抗战歌曲
中国就像棵大树
漫文漫画序
漫文八则
爱护同胞
佛无灵
未来的国民——新枚
空军的人格亦要至高无上
《我们四百兆人》附说
第四编 “我们的抗战艺术,务求广受四万万民众的理解。欲广受理解,内容非仁爱不可,外形非浅显不可。托尔斯泰的
艺术论,可以作为我们的抗战艺术的指针。”
编者导言
日记九则(一九三八年)
桂林初面
谈壁上标语
谈抗战艺术
桂林的山
桂林艺术讲话之一
桂林艺术讲话之二
桂林艺术讲话之三
第五编 “带了从一岁到七十二岁的眷属十人,和行李十余件,好容易来到遵义。看见比我早到的张其昀先生,他幽默地
说:‘听说你这次逃难很是“艺术的”?’我不禁失笑,因为我这次逃难,的确是受艺术的帮忙。”
编者导言
日记二十则(一九三九年)
防空洞中所闻
看凤凰城——黔桂流亡日记之一
逃难板——黔桂流亡日记之二
荒冢避警——黔桂流亡日记之三
宜山遇炸记
“七七”三周随感
“艺术的逃难”
卅年来艺术教育之回顾
杀身成仁
读《爱国诗选》
生道杀民
假辫子——答《漫画阿Q 正传》读者
第六编 “抗战胜利后八个月零十天,我卖脱了三年前在重庆沙坪坝庙湾地方自建的小屋,迁居城中去等候归舟。”
编者导言
蜀道奇遇记
新枚的故事
重庆觅屋记
我的烧香癖
沙坪的酒
狂欢之夜
日本人气质
沙坪小屋的鹅
画展自序
悼丏师
谢谢重庆
胜利还乡记
后 记
序言
丰子恺一家十人的逃难
之路,走过了十多个省,行
程近两万里。按当时的交通
状况,这样一群老老小小,
包括七十多岁缠小脚的岳母
,还有逃难途中出生的小儿
,可以想见是多么艰辛。
这一路上的所见所闻,
丰子恺都用他的钢笔记录了
下来,都用他的毛笔画了出
来。丰子恺的这些文章与绘
画,大致分为两条主线——
宣传鼓动抗日,记录可歌可
泣的全民抗战,以及这一路
上对岳母的关心照顾和对孩
子们的抚养教育。下面就着
重说说贯穿本书的这两条主
线。
丰子恺是立下“宁做流浪
汉,不当亡国奴”的誓愿踏
上逃难之路的。他心里很明
白,如果不迈出这一步,后
果不堪设想。在逃到桂林的
时候,丰子恺曾与中共党员
、作家舒群有很多交往。据
舒群回忆,丰子恺在彻夜畅
谈中“往往要提及那念念不
忘的‘缘缘堂’。这座几乎以
他毕生之力在故乡石门湾建
造起来的家园,是他整个物
质的财产、精神的财富,犹
如他的生命,却在‘八一三’
后,毁于日军的炮火中。讲
到动心时,他落泪长叹:‘
我今生今世再不能够重建第
二个“缘缘堂”了!’还说:‘
我出走是很犹豫的、很反复
的,是舍不得的,我的书都
在那里啊!我为什么最后下
决心带着全家逃亡,把“缘
缘堂”丢掉了、不要了呢?
别人不理解周作人之所以做
汉奸,我理解。周作人就是
因为合不得他北平的“缘缘
堂”,因为合不得,他就没
有出走。日本人利用了他,
由此变成了汉奸。这是前车
之鉴,我无论如何不能做汉
奸。精神的、物质的财产我
全部丢掉,就是因为不能做
汉奸!’”
确实是这样,以当时丰
子恺在民间的名气与威望,
而且还是曾留学日本的知识
分子,日本人肯定不会放过
他的。丰子恺的老师夏丐尊
先生便是一个例子,他因为
德高望重并精通日语而被日
本人抓获,关在上海的大桥
监狱集中营。后来还是内山
完造先生凭着日本人的身份
全力游说,才被保释出狱,
但他的身体也就此垮了。
在抗战宣传和抗战策略
方面,丰子恺身体力行并有
自己独到而超前的见解。在
桂林师范学校任教时,他带
领学生贴标语,画抗战漫画
。丰子恺曾赠送漫画《嘉兴
所见》给他的朋友、文字学
大家林之棠先生,并填了一
首《望江南》:“空袭也,
炸弹向谁投,怀里娇儿犹索
乳,眼前慈母已无头,血乳
相和流。”林之棠把画发表
在他任教的西迁华中大学校
刊《华大桂声》上,学生们
读了顿时群情激昂。战火逼
近后华中大学又迁到云南昆
明,校刊更名为《华大滇声
》,林之棠填了首《陌上花
·赠桂林丰子恺兄》,在校
刊上发表。这首《陌上花》
里有这样一句:“丈夫应杀
敌,何当后退?此志无人能
解,一片丹心,付与绿窗啼
鹚。”指的是当时流行的对
于迁校的一种偏激认识。丰
子恺一定是与林之棠讨论过
这个问题。丰子恺这样记述
:当时桂林师范学校对于迁
校之事议论纷纷,有人甚至
提出迁校到桂林北面的龙胜
深山里,还有几所学校赞成
并打算同行。如果形势吃紧
,甚至还有想让学校学员都
改组成游击队,投笔从戎举
枪杀敌的。丰子恺说:“我
对此说不敢赞成。我为此新
生之桂林师范惋惜。桂林师
范在广西各中学中,宗旨最
为远大,希望最为丰厚。我
被邀初到桂林时,会见校长
,即承告‘以艺术兴学’‘以礼
乐治校’之旨。此旨实比抗
战建国更为高远。”丰子恺
的“比抗战建国更为高远”的
志向,在他1938年11月18
日的日记里写得明明白白:
“武力侵略,必不能持久。
日本迟早必败。我们将来抗
战胜利,重新建国的时候,
就好比吾人大病初愈,百体
疲乏,需要多量的牛奶来营
养调理,方能恢复健康。桂
师便是一种牛奶,应该把它
好好地保藏起来,留给将来
,不要在病中当作白开水冲
药吃了。”这一观点,在当
时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西
迁浙江大学的校长竺可桢也
这样认为,他在1941年7月
13日的日记中写道:“八点
半开始举行典礼。余报告,
励学生以建国事业大于抗战
。”在抗战最艰难的日子,
能够有这样高屋建瓴的远见
,是很不容易的。如果盲目
冲动硬拼,损失的是一大批
将来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本书的另一条主线是他
对老人的敬重与对孩子的教
育。
丰子恺的岳母,是在即
将逃难的时候恰巧来缘缘堂
串门,便加入了逃难的队伍
。出行时大家还抱有不久就
能返乡的幻想,谁知避寇桐
庐一段时间,敌人又逼近了
,只得再次西行。丰子恺犹
豫不决:岳母年纪大了,如
果继续一起逃难,也许身体
吃不消,左思右想还是把岳
母留下来托人照管。但船行
不久,他就后悔了,让人返
回桐庐接岳母同行。从此,
无论爬山、涉水,岳母都有
人陪着背着抬着,直到在重
庆沙坪坝定居以后因病逝世

丰家的孩子大多是丰子
恺自己承包教育,在需要考
学校时再报名插班学习,参
加考试。丰子恺有自己的教
育理念。他曾写过一篇文章
,叫《无学校的教育》,批
评民国时期的教学方式。所
以丰家的孩子们都不用去上
学,缘缘堂时期是这样,逃
难路上更是这样。丰子恺信
奉他的老师李叔同
导语
一是宣传鼓动抗日,记录可歌可泣的全民抗战;二是逃难路上对岳母的关心照顾和对孩子们的抚养教育。
丰子恺曾经写道:“人间的事,只要生机不灭,即使重遭天灾人祸,暂被阻抑,终有抬头的日子。个人的事如此,家庭的事如此,国家、民族的事也如此。”
有人说丰子恺是一本书,一本很大的书,一本丰富多彩的书,一本可以读一辈子的书,而《丰子恺·艺术的逃难》,就是这本书里最高光的一章。
后记
通读全书,回味无穷,
再通过这篇后记来谈谈编书
与《丰子恺·艺术的逃难》
电影拍摄背后的一些故事。
这本与电影同名的丰子
恺散文集,编选篇目主要按
照丰子恺1937—1947年这
十年间所跨越的十余个省份
的逃难路线编排。书中划分
的六编,是丰子恺与家人逃
难途中的六个重要居留点,
目的是帮助读者了解丰家在
逃难途中某个时段所发生的
事情。因为当年丰子恺写文
、绘画时不曾想过编辑这么
一本书,更没有想过还会把
这十年的经历拍成电影,所
以有的文章是他当时所记,
有的是后来追记的,因而在
时间、地点甚至事件的内容
表述方面有交叉或者不完全
一致,也是难免的。
由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
、浙江传媒学院与桐乡市委
宣传部联合拍摄的电影《丰
子恺》于2020年夏完成拍
摄,这是有关丰先生的第一
部影片。因为其中有些镜头
需要用“手替”演员,而我表
哥宋雪君多年习丰体字画,
摄制组便邀请我们前往横店
影视基地。所谓“手替”,也
就是只拍摄背影或手部特写
,但凡电影中需要拍摄丰子
恺先生作画或写字的镜头,
都由表哥宋雪君来完成。
我们一行是怀着好奇的
心情来到这里的。毕竟是第
一次拍摄丰子恺主题电影,
而且丰子恺电影的脚本又是
选取丰子恺一生最难表述却
又最有教育意义的一段——
抗日战争时期的逃难。丰子
恺有七个子女,其中最小的
儿子丰新枚是在逃难路上出
生的,电影脚本所写的时间
跨度将近十年,这样光是丰
子恺的子女就要有两套小演
员班子:开始逃难时六个子
女,后来孩子长大,要换另
外一套演员并增加诞生于逃
难路上的孩子丰新枚,这样
就有十三个孩子。这些孩子
怎样管理,怎样指导他们拍
戏,以及这么多场景怎样协
调,都是我们最最好奇的。
片场“手替”拍摄的任务
顺利完成,抽空与部分演员
合影后我们就回到上海,期
待着电影配音、剪辑等后期
制作的顺利完成。到2021
年的春节前夕,我们等来了
家属即将观看样片的好消息
。兴奋之余,表哥宋雪君问
了声:“外公有关逃难这段
经历的书还没有吧?”丰氏
家族的著作权是我们几个在
管理的,但记忆中确实没有
这样一本书。丰先生的随笔
集出版了很多,但选编类似
的比较多,一些名篇都是反
复入选,唯独写逃难路上艰
险经历的文章、抗战中的一
些檄文,以及表现抗战主题
的许多漫画,却是很少入选
,而这些,无论是在抗战时
期,还是在当今社会,都是
很有教育意义的。
于是立刻动手,查找资
料,修整漫画图片,查找老
照片,撰写前言、后记以及
编者导言,我们在最短的时
间里把这本书编写了出来。
《丰子恺》这部影片不
是院线片,而是由电视台播
放,所以不像院线商业片那
样,要召集许多明星演员。
这部片子的导演是王小列,
以前曾担任《战狼Ⅱ》的海
外拍摄,这一次是担任导演
。主要演员,也就是丰子恺
夫妇的扮演者,由毕业于北
京电影学院表演专业的演员
担任。演外公丰子恺的是李
解,演外婆徐力民的是王晴
。小演员是从五百多个孩子
中海选的,主要是桐乡籍孩
子,仅丰华瞻的扮演者是杭
州人。他们虽然都是第一次
担任电影演员,但演出认真
、自然、到位,感人至深。
还有一件很有趣的事,
电影拍摄期间,孩子们都按
自己在剧中担任的角色相互
称呼,就这样,我们在这群
孩子身上看到了我们上一辈
儿时的影像并听到了他们的
名字:陈宝(阿宝、宝姐),
林先(先姐),宁馨(软软),
华瞻(瞻瞻),元草(草弟),
一吟(小妹),新枚(恩哥),
丰子恺夫妇和他们的孩子们
,活跃在横店影视基地。
这部影片虽然不是院线
片,可五百人以上的大场景
就安排拍摄了四次。有不少
镜头场面宏大,横店影视基
地找不到合适的外景,只得
移师浙江的乡村选取外景拍
摄地。
可惜我们去的时候不是
时间,仅看到了拍摄乘船逃
难的一段。这一天摄制组全
员出动,百十人摸黑分几批
出发。据扮演大女儿丰陈宝
的小演员梓丹同学记述,她
是早晨五点起床,六点半出
发前往仙居响岩村的永安溪
河滩。一开始车队行驶在高
速公路,最后一段是极其颠
簸的泥路村道。在那里看到
摄制组早已到达,所有拍摄
准备工作也已完成,就等着
换衣服开始拍摄了。
这一天仙居是三十八度
高温,拍摄的内容是乘船逃
难。由于丰子恺一家老人孩
子多,为防抢劫,现金是分
散放置的,有的卷起来塞在
丰子恺姐姐丰满的拐杖里,
有的是缝在孩子的衣服里。
结果在船上,孩子把拐杖插
到河里当桨划,吵闹中又把
衣服都弄湿了,这样就把大
人们急坏了:那可是丰家仅
存的一点现金。
这一段的拍摄是全方位
的,有无人机从高空拍摄,
也有贴着水面拍摄,这就苦
了摄影人员,真的是整天顶
着烈日泡在水里拍摄。小演
员们还稍微好一些,因为船
是带篷的木船,至少不用整
天暴晒。
经历了这酷热,我们最
担心的还是孩子们,无论是
病倒了还是耍脾气了,都会
影响拍摄进度。但我们看到
的这群快乐的孩子,全然不
顾高温,个个精神十足。因
为都
精彩页
辞缘缘堂——避难五记之一
民国二十六(1937)年十一月下旬,寇以迂回战突犯我故乡石门湾,我不及预防,仓促辞缘缘堂,率亲族老幼十余人,带铺盖两担,逃出火线,迤逦西行,经杭州、桐庐、兰溪、衢州、常山、上饶、南昌、新喻、萍乡、湘潭、长沙、汉口,以至桂林。当时这路上军输孔急,人民无车可乘。而况我家十余人中半是老弱,不堪爬跳,不能分班,乘车万无希望。于是只有坐船,浮家泛宅,到处登岸休息盘桓。因此在途有数月之久。许多朋友早已到了长沙、汉口,我独迟迟不至,消息全无。有的人以为我们全家覆没了。因此每到一处,所遇见的旧友新知,必定在寒暄中惊问我流亡的经过。我一一报告,有时一天反复数次,犹似开留声机片一般。家里的孩子们听得惯了,每当我对一新客重述的时候,必在背后窃笑,低声说道:“又是一遍!”我自己也觉得可笑。又觉得舌敝唇焦,重复得实在可厌。然而因为温习的次数太多,每次修补整理,所以材料已经精选,措辞颇得要领。途中我就陆续把这些话记录在手册中。然而这是朋友垂询时所答复的话,不过是我们流亡经过的梗概而已。等到客人去了,我们这个流亡团体共聚在旅合中,或者共坐在船舱里的时候,闲谈的资料便是流亡前后的种种细事。有时追谈战兴以前的生活,有时回顾仓皇出走的光景,有时详述各处所得的见闻,有时讨论今后避地的方针。感叹咨嗟,慷慨激昂,惊愕忧疑,轩渠笑乐,好比自然界的风雨晦明,变化无定。我们的家庭空气,从来没有这么多样的!于是我又把这些琐屑的谈话资料随时记在手册中。这手册就好比一个电影底片,放映出来的是我家流亡生活的全景。
民国二十八(1939)年春,我家离去桂林,迁居宜山。夏天又离开宜山,迁居思恩。思恩地在深山之中,交通阻滞。我们住在欧阳氏①榴园中的小楼上,几乎终日不闻世事。我偶在山窗下展开手册来,检点过去的流亡生活,觉得如同一场幻梦。这梦特别清晰,一切景象,历历在目。可用文章记述,也可用图画描写。于是乘兴握笔,拟把手册中的记载演成五篇记事。开头写第一记《辞缘缘堂》时,不胜感慨。“古者重去其乡,游宦不逾千里。”我为不得已而远离乡国。如今故园已成焦土,飘泊将及两年,在六千里外的荒山中重温当年仓皇辞家的旧梦,不禁心绪黯然,觉得无从下笔。然而环境虽变,我的赤子之心并不失却;炮火虽烈,我的匹夫之志决不被夺,它们因了环境的压迫,受了炮火的洗礼,反而更加坚强了。杜衡芳芷所生,无非吾土;青天白日之下,到处为乡。我又何必感慨呢?于是吟成两首七绝,用代小序:
秀水明山入画图,兰堂芝阁尽虚无。
十年一觉杭州梦,剩有冰心在玉壶。
江南春尽日西斜,血雨腥风卷落花。
我有馨香携满袖,将求麟风向天涯。
走了五省,经过大小百数十个码头,才知道我的故乡石门湾,真是一个好地方。它位在浙江北部的大平原中,杭州和嘉兴的中间,而离开沪杭铁路三十里。这三十里有小轮船可通。每天早晨从石门湾搭轮船,溯运河走两小时,便到了沪杭铁路上的长安车站。由此搭车,南行一小时到杭州;北行一小时到嘉兴,三小时到上海。到嘉兴或杭州的人,倘有余闲与逸兴,可屏除这些近代式的交通工具,而雇客船走运河。这条运河南达杭州,北通嘉兴、上海、苏州、南京,直至河北。经过我们石门湾的时候,转一个大弯。石门湾由此得名。无数朱漆栏杆玻璃窗的客船,麇集在这湾里,等候你去雇。你可挑选最中意的一只。一天到嘉兴,一天半到杭州,船价不过三五元。倘有三四个人同舟,旅费并不比乘轮船火车贵。胜于乘轮船火车者有三:开船时间由你定,不像轮船火车的要你去恭候。一也。行李不必用力捆扎,用心检点,但把被、褥、枕头、书册、烟袋、茶壶、热水瓶,甚至酒壶、菜榼……往船舱里送。船家自会给你布置在玻璃窗下的小榻及四仙桌上。你下船时仿佛走进自己的房间一样。二也。经过码头,你可关照船家暂时停泊,上岸去眺瞩或买物,这是轮船火车所办不到的。三也。倘到杭州,你可在塘栖一宿,上岸买些本地名产的糖枇杷、糖佛手;再到靠河边的小酒店里去找一个幽静的座位,点几个小盆:冬笋、茭白、荠菜、毛豆、鲜菱、良乡栗子、熟荸荠……烫两碗花雕。你尽管浅斟细酌,迟迟回船歇息。天下雨也可不管,因为塘栖街上全是凉棚,下雨不相干的。这样,半路上多游了一个码头,而且非常从容自由。这种富有诗趣的旅行,靠近火车站地方的人不易做到,只有我们石门湾的人可以自由享受。因为靠近火车站地方的人,乘车太便;即使另有水路可通,没有人肯走;因而没有客船的供应。只有石门湾,火车不即不离,而运河躺在身边,方始有这种特殊的旅行法。然客船并非专走长路,往返于相距二三十里的小城市间,是其常业。盖运河两旁,支流繁多,港汊错综。倘从飞机上俯瞰,这些水道正像一个渔网。这个渔网的线旁密密地撒布无数城市乡镇,“三里一村,五里一市,十里一镇,廿里一县”。用这话来形容江南水乡人烟稠密之状,决不是夸张的。我们石门湾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15:5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