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从地理学、灾害学和管理学三大学科交叉的研究视角出发,基于韧性城市、脆弱性、应急管理三大主要理论,结合文献检索、实地调查、定量模型、地理信息系统等的方法和技术,立足不同尺度、不同类型、不同案例对广州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布局、特点和管理进行研究。本书共分为九章:第一章系统介绍了本书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意义、理论基础和技术路线,为后面的章节提供了脉络和思路;第二章主要总结了城市灾害的类型和特点,从时间阶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梳理了国内外城市灾害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城市灾害研究的相关展望;第三章总结了应急避难场所的类型,利用citespace和Netdraw等方法与文献计量工具对国内外应急避难场所的研究现状、特点和相关进展进行梳理;第四章主要分析了广州市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特点和影响,并基于韧性城市的视角,定量评价了广州市城市综合脆弱性的时空演变;第五章从全局上总结了广州市应急避难场所资源的类型和空间分布,并从经济、人口、土地和城市规划等方面分析其形成原因,提出空间优化策略;第六章基于社区尺度上,选择荔湾区、越秀区、番禺区3个案例地的应急避难场所进行空间可达性分析,对比了广州中心城区和外围城区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可达性的差异;第七章通过构建应急避难场所空间适宜性指标体系,以广州市2大商圈(北京路、上下九)、黄埔体育馆、番禺区南区公园等不同类型的应急避难场所为案例进行定量评价,结合人口容量、区位特征和路网布局等条件,探寻广州市不同类型的应急避难场所选址、布局和效率的问题;第八章结合广州应急避难的需求和问题,从制度创新的视角对广州应急避难场所的管理与运营体系进行优化;第九章是本书的总结和展望部分。 作者简介 唐波,湖南衡山人,理学硕士。广州新华学院(原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副教授,毕业于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主要从事城市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区域经济发展和韧性城市等方面的科研、教学与文践工作。先后主持广东省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青年项目,广东省教育厅青年创新人才项目,广东省教育厅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四五”规划等课题,发表论文30多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第三节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技术路线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城市灾害研究进展回顾 第一节 城市灾害的类型 第二节 城市灾害的特点 第三节 国外城市灾害研究进展 第四节 国内城市灾害研究进展 第五节 城市灾害研究的相关展望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应急避难场所研究进展 第一节 应急避难场所的类型 第二节 国外应急避难场所研究进展 第三节 国内应急避难场所研究进展 第四节 应急避难场所研究展望与建议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州主要城市自然灾害和脆弱性空间格局 第一节 广州市主要城市自然灾害 第二节 韧性城市视角下广州市脆弱性评价体系和方法 第三节 广州市脆弱性时空格局与演变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州市应急避难场所资源空间分布特点 第一节 广州市应急避难场所资源概况 第二节 广州市应急避难场所资源空间分布特点 第三节 广州市应急避难场所空间格局影响因素 第四节 广州市应急避难场所空间优化策略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社区尺度的应急避难场所空间可达性分析 第一节 可达性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应急避难场所可达性评价方法 第三节 应急避难场所可达性案例分析——以越秀区、荔湾区、番禺区为例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应急避难场所空间适宜性评价和疏散路径分析 第一节 应急避难场所空间适宜性评价 第二节 应急疏散路径分析 第三节 案例1:北京路和上下九城市商圈 第四节 案例2:应急避难场所功能布局与优化——以广州市黄埔区体育中心为例 第五节 案例3:公园绿地型应急避难场所功能布局与疏散路径——以广州市番禺区南区公园为例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制度创新下的广州市应急避难场所管理与建议 第一节 应急管理和应急避难场所管理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广州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制度创新视角下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管理 第四节 广州市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和优化对策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