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匡庐纪游、入蜀记、漂泊西南天地间三部分组成,其中文章均写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朱偰先生是文化名人,有极深的国学修养,他的游记文辞典雅、笔力清丽,诗词典故,信手拈来。内容所及除描写山川自然风光,更有对地理地貌、历史沿革、民情风俗的考察和论述,并配以大量精美图片,使文章生动、有趣而富于美感。此外,漂泊西南天地间的文章写于抗日战争前后,文中除描写自然美景之外,还抒发了对国破家亡的忧愤,表达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漂泊西南天地间(现代名人游记精选)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朱偰 |
出版社 | 凤凰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由匡庐纪游、入蜀记、漂泊西南天地间三部分组成,其中文章均写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朱偰先生是文化名人,有极深的国学修养,他的游记文辞典雅、笔力清丽,诗词典故,信手拈来。内容所及除描写山川自然风光,更有对地理地貌、历史沿革、民情风俗的考察和论述,并配以大量精美图片,使文章生动、有趣而富于美感。此外,漂泊西南天地间的文章写于抗日战争前后,文中除描写自然美景之外,还抒发了对国破家亡的忧愤,表达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朱偰先生是文化名人,有极深的国学修养,他的游记文辞典雅、笔力清丽,诗词典故,信手拈来。本书为其游记文作品集。全书由匡庐纪游、入蜀记、漂泊西南天地间3部分组成,并配以大量精美图片, 内容涉及对山川自然风光的描写,以及对地理地貌、历史沿革、民情风俗的考察和论述等。 目录 匡庐纪游 弁言 匡庐纪游 一 溯江而上 二 九江 三 初识庐山真面目 四 土坝岭之晓光 五 仙人洞、御碑亭、文殊台及大天池诸胜 六 神龙宫、黄龙潭、黄龙寺及交芦桥(石门涧水系) 七 再探石门涧之胜 八 登大牯牛岭望鄱阳湖 九 芦林 一0 五老峰 一一 屋脊岭之云海 一二 乌龙潭 一三 含鄱岭、太乙峰 一四 水口听瀑 一五 三叠泉及九叠谷 一六 太白书堂 一七 碧龙潭双瀑 一八铁船峰、静观亭 一九 三探石门涧之胜 二O 雨后观石门涧瀑布 二一 上霄峰 二二 仰天坪、九奇峰 二三 越五老峰至海会寺 二四 白鹿洞 二五 栖贤寺、玉渊、金井、第六泉 二六 晓日照五老峰 二七 万杉寺、秀峰寺 二八 黄岩寺、虎山、文殊塔、开先瀑 二九 栖贤谷 三0 别匡庐 入蜀记, 自序 三峡胜览 一 绮丽之神话 二 西蜀地形天下险 三 长江下游风光 四 武汉三镇览胜 五 荆襄一瞥 六 三峡览胜 七 西上秭归第一峡 八 巫峡云深 九 夔门及白帝城 蜀江纪行 一 万县 二 忠州 三 涪陵及重庆 四 长安寺、慈云寺 五 江津 六 合江、泸州 七 叙府 平羌江纪行 一 汉嘉山水 二 平羌江 三 上溯岷江 四 凌云山 五 乌尤寺 六 嘉州阻雨 七 别嘉州 峨眉纪游 一 峨眉览胜 二 发嘉州 三 报国寺至大峨寺 四 大峨寺溯黑龙溪至洪椿坪 五 发洪椿坪历九十九倒拐宿九老洞仙峰寺 六 发九老洞仙峰寺登金顶 七 雪岭大观 八下山 归航 南泉探胜(附) 北温泉探胜(附) 漂泊西南天地间 自序 巫山纪游 一 西陵峡 二 巫峡云深 三 巫山 缙云游草 南泉建文峰纪游 川南纪行 一 文献上未辟之领域 二 海棠溪綦江道上 三 幽僻之山溪——蒲河 四 奇伟之峻岭——老瀛山 五 綦江下游风光 六 綦江烟雨 七 归途 锦城小记 一 成渝道上 二 驷马桥、金马祠 三 散花楼、望江楼、薛涛井 四 万里桥、武侯祠、昭烈帝陵 五 青羊宫、百花潭、工部草堂 六 文殊院、少城公园菊花会 七 重访武侯祠 玉垒纪行 蔗田千顷之内江 川中公路素描 自流井视察记 一 沿革 二 井之分类及其生产能力 三 参观经过 蜀之胜在嘉州 重游峨眉 一 虎溪精舍 二 双桥清音 三 洪椿晓雨 四 九老洞 五 化城寺 六 重登金顶 七 山顶冷杉 八 下山 蜀道看云 清渊硐大瀑布纪游 一 长寿 二 桃花溪瀑布 三 清渊硐瀑布 梁滩河大瀑布纪游 一 遍青山啼红了杜鹃 二 兴隆场 三 大磨滩瀑布 乐西公路沿线胜览 一 沿线风景速写之一——从乐山至皇木厂 二 沿线风景速写之二——从皇木厂至富林 三 沿线风景速写之三——由富林至农场 四 沿线风景速写之四——由农场至西昌 邛都胜览 一 导言 二 概说 三 邛城一瞥 四 北山夷区视察 五 邛海放舟 六 别邛城 邛海泛舟记 螺髻山探胜记 一 “螺髻山开,峨眉山闭” 二 方志之记载 三 发西昌至西溪登山 四 由山麓至一天门 五 由一天门至三天门 六 天池 七 螺髻绝顶 八 螺髻山之命名 黔游日记 一 川黔道中 二 娄山山脉 三 桐梓县 四 乌江渡 五 贵阳一勺 六 花溪 七 黔南道中 八 黔桂道中 桂林纪游 一 城中名胜 二 城东诸胜 三 城西诸胜 四 城南诸胜 五 城北诸胜 六 归航 阳朔纪游 一 西林公园 二 阳朔道中 三 青崖渡 四 沿漓江行 五 阳朔公园 湘游日记 越行散记 一 昆明一瞥 二 西山 三 龙门 四 初至河内 五 浪泊及竹帛湖 六 受降典礼 七 客居杂感 八 访问越南旧家 重游滇越 一 重来昆明 二 大观楼 三 再飞河内 四 剑湖 五 文庙 六 唐安南都护府遗址 七 植物园 八 二征祠 九 再归陪都 海防、涂山纪游 一 海防途中 二 海防一瞥 三 涂山 越南雄王陵访古 潇湘纪行(附) 一 洞庭湖 二 潇湘夜雨 三 再泛洞庭 试读章节 越南雄王陵访古 一 越南之有雄王陵,亦犹我国之有黄帝陵,同为民族开国古迹,俎豆馨香,万古不替。民国三十五年(1946)春,余奉使越南,驻节河内,闻越池有雄王陵,遂驱车往游。山川雄伟,气象阔大,因为一国肇始古迹,故走笔记之。 雄王之事迹,史乘记载不详。《越史略》卷一《国初沿革》,但言:“周庄王时,嘉宁部有异人焉,能以幻术服诸部落,自称碓王,都于文郎,号文郎国,以淳质为俗,结绳为政。传十八世,皆称碓王。越勾践尝遣使来谕,碓王拒之。周末为蜀王子泮所逐而代之,泮筑城于越裳,号安阳王,竟不与周通。”其所谓碓王,即后世所称雄王,《越史略》为越南最古史籍,据《四库全书提要》考证,盖作于陈太王时(当中国南宋季年),然其所纪雄王事迹,不过如是而已。大抵开国之初,鸿蒙未辟,文献记载,阙焉不详,然雄王为越南开国之祖,则无论中越史乘,皆有确切之记载也。 二 民国三十五年三月二十六日,余偕陈修和君,作雄王陵访古之行。修和治越南古史,著有《越南古史及其民族文化之研究》一书,倡越南民族系由中原南迁之说,以越史上之碓王,我国史籍中之洛王或骆王,实即周代伊洛之戎之徙于南越者。闻越池有雄王陵,遂约余往访。是日清晓,发自河内,渡红河大桥,沿红河右岸上驶,平原茫茫,一望无际。过永安后,始有丘陵,遥见青山横亘,云气葱郁,即著名之Tam Dao山,高一千零五十公尺,系西人避暑之所。越南山川,雄奇秀丽,洵如李英宗所谓山奇水秀。然山水虽佳,子孙不能保有其地,驯至文化沦亡,数典忘祖,亦可哀已。 自河内上驶七十八公里,始抵越池,越池古称峰州,麋冷县治,古雄王建都之所,为越北上游重镇。地当红河及清水河之会,红河发源云南蒙化,清水河发源云南开远,二水泾清渭浊,各不相混。渡清水河,饭于越池。下午继续前驶,凡十二公里,遥见二峰特起,佳木蓊郁,地图上所谓龙岭,即雄王庙及陵寝所在。乃舍车步行小道,三四里抵山麓,仰见琳宫琼宇,掩映丛林间。绕至山后,有坊高耸,远望群山环绕,拱立如屏。拾级而登,凡二百余级,始至半山,雄王庙在焉。庙深藏山坞之中,三面环山,中有平地,其平如砥,前为庙门,后为正殿,右为碑亭。大意谓雄王庙系南越古迹,启定二年重修。正殿门户深扃,不得入内,中供塑像,戴平天冠,作王者状。庭前苍松古柏,扶疏拂檐,天风浩浩,颇有出尘之感。远望群山环拱,二水交流,形势至胜。更拾级而上,为雄王陵,前为牌坊,额日“南越肇祖”,内联云: 葱葱蔚蔚,中有陵焉寝焉,龙交仙母之精灵,启佑后人罔铗; 古古今今,见此山也水也,圣祖神尊之创造,于戏前王不忘。外联云: 过故国盼泸洮,依然碧浪红涛,襟带双流回白鹤; 登新亭拜陵寝,犹是神州赤县,山河四面控朱鸢。 按所谓泸洮,即指红河及清水河,白鹤即今越池,而朱鸢则古地名也。坊后为前庑,匾日“表此南邦”,又匾日“苗裔永存”。后为正殿匾,曰“南交初祖”,又匾曰“南国山河”,又匾日“南土是保”。四壁楹联,琳琅满目,择其佳者录一二如下: 讽讽乎大王雄风,百粤黔黎皆子姓; 郁郁哉此山佳气,五洲桑海屹神京。 又曰: 登是南邦,天地并功开帝宅; 眷维西土,江山阅世想皇风。 后为神龛,供神主牌位,额悬阮伯仪题诗云: 国辟文郎古,王书越史先。 显承十八代,形胜一山川。 旧冢高山半,荣祠峻岭巅。 方民颐陟降,香火到今传。 款书“大南嗣德岁丙寅春孟上沅山牧阮伯仪拜题”。案逊清嘉庆年间,越南王嘉隆即位,僭称大南,所谓嗣德,即其三世孙也。左为碑亭,类皆漫漶莫辨,中有一碑尚可识,谓:“庙之作不知何日,嗣德二十七年间,三口总督阮伯仪奉敕重修,日月几何,而空山遗庙,浮云已变古今矣。”登临而望,郁郁苍苍,西北连山绵亘,峰峦无极;东南则平原、猕迤,二水萦回,洵为胜地。是邦以每年旧历三月初十为国祭之期,想见其香火绵绵,历久不衰也。庙侧为雄王陵,或亦衣冠冢之类,未足信也。从此取小径下山,凡十余折,始抵山麓,依山有祠,联曰: 十八传为君为王,重出仙娥维末造。 五十子归山归海,别钟神女绍英风。 案《大越史记·鸿庞氏纪》:首日泾阳王,相传我越之始君也。泾阳生子崇缆,号貉龙君,貉龙君娶妪姬,生百男,是为百粤之祖。后貉龙君不惯陆居,因分五十子从父入海,五十子从母居山,此“五十子归山归海”之说所由来也。祠门深扃,阒无一人,味其辞意,盖祀二征,征侧、征贰,于汉光武时反,固雄王之后也。巡礼既毕,乃驶车归越池,再渡清水河,访公路傍之雄王祠。据修和考证,盖系雄王末代之祠,时已去山陵而就原隰,逐渐渡河而东徙矣。祠前为坊,额日“南国灵祠”。联曰: 一胞百丘分封治; 十有八代世传王。 询之祠守,则日系雄王山之分庙,上供三神像,左为公主,中为宫妃,右为王者,前各立牌位,殿中过于幽暗,字不可辨,询系何王,则日年代久远。王者姓名已不可考矣。特王居右,妃居中,而公主居左,亦属可异也。按高熊征《安南志原》,曾纪伞圆山媚娘神一则,“相传乃雄王之女,王爱之,欲择才能者为婿。时嘉宁山有二人,一日山精,一日水精,能透山石,能没入水,二人谋以方物来献。翌日,山精以金银宝玉、奇禽异兽,陈于王庭,厚礼相婚,因挟媚娘匿雷动山。水精后至,献珍珠玳瑁、奇贝龟鳖等物,而媚娘已为山精挟去,大怒,破雷动山。山精因迁媚娘于伞圆山巅,水精年年怨伐不已,至今犹然。其媚娘亦灵怪,尝现其形貌。”然则此祠所奉雄王及妃、公主,得毋即系媚娘之神话耶? 驶归河内,天色垂暮,大地沉沉,夜色渐深。过红河大桥,除中越军以外,已有法军守卫,越人一载奋斗结果,只得名义上之自治而已。余有谒雄王陵诗,并录之以为殿焉: 帝子归何处,萧条问水浔。 空山人迹少,古祠落花深。 弓剑留天地,浮云变古今。 徘徊怀往烈,风雨起龙吟。 P260-263 序言 明月不随江水去,山光依旧照人来——写在朱偰游记《汗漫集》、《漂泊西南天地问》出版之际 “明月不随江水去,山光依旧照人来”,是先父朱偰先生游记中的两句诗,现在移用过来表达我此时的感受是最恰当不过的了,一切有价值的东西,终将会像山光明月一样长留天地之间。 曾有过“新徐霞客”之誉的父亲,一生爱好旅游,并写有大量的游记,曾主编过《中央日报》山水专栏(南京版)。他生前先后出版过《汗漫集》、《匡庐纪游》、《入蜀记》、《漂泊西南天地间》四部游记,以及带有游记内容的《行云流水》、《庐山新导游》、《康昌考察记》、《越南受降日记》四部著作。另外还有大量的游记散见于各报章杂志之中,此外还有未及出版的《欧亚十八国游记》。1963年8月31日,父亲手列一目,将自己从1918年至1946年所写游记精选71篇,拟出一部游记选集,可惜天不遂人愿,其时的政治气候已不允许了。此次出版的父亲的游记,基本是其国内纪游,包括《汗漫集》、《匡庐纪游》、《入蜀记》、《漂泊西南天地间》四部,另附《黄山三度登临》、《潇湘纪行》、《北温泉探胜》、《南泉探胜》四篇。如果日后还有机会,将再行出版其国外的游记。还要说明的是,父亲爱好摄影,本次出版的父亲游记中的所有照片,均为他当时旅途中所摄。 父亲不是专业的旅行家,他是经济学家和文史学家,旅游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他从小爱读《史记》,爱读《水经注》,爱读《徐霞客游记》,前贤笔底那波光云影,山岚奇峰,一直在他心头鼓荡;那吞吐千古的精神,那以性灵游、以躯命游的豪兴,一直在他心头腾跃。他想像李白那样“一生好入名山游”,他想像徐霞客那样涉三江五湖,游名山大川,孤筇双履,穷河沙,上昆仑,探星宿海,历西域,题名绝国。他说:“余既已许身山水,拟岁岁作名山游。”他曾发愿:“要游遍四海五岳二十八省区。”所以他自订的1934年年度计划中首先是漫游,其次是著书。然而,父亲不是置身世外的高人,他还有他自己的事业,他说:“徐霞客千古奇人,逍遥世外,所以他的漫游,是出世的漫游。我们世间的人,总还不免有自己所认清的责任,自己所认定的使命,霞客是不可几及的。我们不能忘情的,还是民族与社会,我们还愿意尽自己一点力量,造福于民族,造福于社会。”所以最终他还是写的书比走的路多。 父亲的游记,其笔意似郦道元,其叙事类徐霞客,所以,他的游记既有郦道元的磅礴气势,又有徐霞客的诡怪奇谲。每至一处,记日按程,凿凿有稽,考渊源,论山经,辨水脉;模山范水,大抵据景直书,正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如晓岚,如晚霞,如落日衔山,如长河夕照,虽一草一木之微,无一非真切之印象。”父亲非有意于刻画点缀,托兴抒怀,但天趣旁流,自然奇警;文辞雅丽,足怡人情。父亲无意与古人一争高下,但奇峰怪石,隐跃毫端,大河飞瀑,腾轩纸上,奇踪胜迹,灿若列星,自有一种逸兴,别有一种豪气,从自家胸中汩汩而出。兹不举例,读者诸君,自可辨识。 文人本也柔弱,但敢涉大川,登险峰的文人,其精神总是强健的。父亲就是这样的人。你看他登匡庐三探石门涧,从兽径猱升绝壁,再由天池下绝百丈梯,至石门瀑布,一路攀藤附葛,乘危履险,到千年以来人迹罕至之地;再看他深入蛮荒,露宿西昌之螺髻山,伐木为排栏,燃火以防兽,仰望云汉,星辰在目,寂坐倾听,鹃鸣在耳,不复知此身在何处。有此强健的精神,才能历艰难而不屈服。父亲尤爱峨嵋冷杉,“遥见风霜之中,冷杉数株,临空独立。更远危崖之上,犹有百丈杉木,矗立云雾之中,枝头尽北向,叶尽脱落,干亦枯槁,虽龙鳞尽退,犹不改凌云本色”。每读于此,总觉这是父亲晚年遭受迫害时的写照。 父亲一生爱游,但因种种原因不能尽情而游。综其一生,国内仅十七省,海外凡二十国,其“穷河沙,上昆仑,探星宿海,历西域,题名绝国”的愿望最终未能实现。到了后期,政治的、经济的原因,更使他不能远行。他说:“继今而往,欲求放踪高蹈,云游四海,更难乎其难矣!然余游兴未减,壮志依旧,当神游八极之表,以骋目赏怀也。”在他晚年完成的《天风海涛楼札记》回忆随笔中,有《名山忆语》、《名湖忆语》各一卷,内容均为他曾经游骖所及之处,在那样的环境中,父亲依然“神游”、“卧游”于他的理想世界之中,真是“龙鳞尽退,犹不改凌云本色”。 此次,凤凰出版社将父亲的游记精选为《汗漫集》、《漂泊西南天地间》出版,使尘封了几十年的佳作再吐光芒,也证明了一切有价值的东西终将如山光明月一样永照人寰。在此,对为父亲《汗漫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出版付出心血的所有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7年11月12日于南京清溪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