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就技术形态而言,我们可以把当今时代界定为赛博技术时代。技术的赛博性,凸显的是自然-人-机器的共存-共生-共演特性。本书基于“作为知识与表征的科学”向“作为实践与文化的科学”的科学观转变,对作为“实践科学观”的哲学本体论基础的生成本体论的内涵、思想历程,以及这种新的科学观对科学与技术发展演化的解释力,进行了系统的、批判性的梳理和整合。强调作为实践的科学的生成本体论,勾勒出了主体与客体、自然与社会、人与物、符号与实体耦合式的共存、共生与共演图景和技术的赛博现实,提供了一种思考科学和技术发展走向的路径。 本书可供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社会学及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者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邢冬梅,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博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哲学系和社会学系、英国爱丁堡大学科学研究中心、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社会学系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STS),近期聚焦赛博科技诸多论题的哲学探析。 在《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科学文化评论》等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科学技术哲学相关论文30余篇,数篇学术论文在《新华文摘》等重点文摘期刊上全文转载。 翻译出版当代科学文化领域代表人物作品《实践的冲撞——时间、力量与科学》《科学实践与日常活动:常人方法论与对科学的社会研究》《科学知识:一种社会学的分析》等6部,出版学术专著《实践的科学与客观性的回归》。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寻回自然科学的“生活世界起源” 第一节 回到“实践唯物论” 第二节 消除STS中的“理论优位”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拉图尔:行动中的科学 第一节 行动者网络理论 第二节 网络与理论 第三节 科学的实验室研究 第四节 科学事实的网络生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皮克林的辩证新本体论 第一节 建构夸克 第二节 对库恩范式理论的实践动力学解读 第三节 实践的冲撞:物质-概念-社会之间力量的共舞 第四节 辩证的新本体论 第五节 皮克林对拉图尔的批判性继承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日常而有秩序的科学——科学的常人方法论研究 第一节 “左派维特根斯坦”与“右派维特根斯坦” 第二节 出尔反尔的ANT 第三节 寻求“索引性表述的理性特征”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哈拉维的女性主义生成本体论 第一节 女性主义发展的三阶段 第二节 赛博与女性主义 第三节 情境知识论中的主体与客体的重构 第四节 重构客观性 第五节 哈拉维、拉图尔、皮克林的比较研究 本章小结 结语:从认识的反映论走向本体的生成论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