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粳稻产量品质形成及调控对策
分类
作者 马莲菊//王术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绪  论

第1章 粳稻产量形成研究进展

 1.1 粳稻产量构成要素

 1.2 粳稻灌浆特性与产量关系

 1.3 光合特性与产量关系

 1.4 高产粳稻群体结构特征与产量关系

1.4.1 茎叶结构

1.4.2 穗粒结构

第2章 粳稻稻米品质形成研究进展

 2.1 稻米品质研究概况

2.1.1 稻米的组分及其品质评价

2.1.2 稻米品质性状的相关性

 2.2 稻米品质形成的生理基础

2.2.1 蔗糖及与其相关的酶

2.2.2 淀粉的生物合成及其关键酶

2.2.3 稻米品质形成过程中关键酶及其活性的动态变化研究

2.2.4 胚乳淀粉积累与稻米品质的关系

 2.3 粳稻灌浆特性与稻米品质关系

第3章 高产粳稻群体调控技术

 3.1 粳稻栽培技术对产量的影响

3.1.1 粳稻种植方式发展趋势

3.1.2 氮肥施用技术现状

 3.2 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生物制剂在粳稻生产中的应用

3.2.1 植物生长调节剂

3.2.2 生物制剂

第二篇 粳稻生理与产量形成

第4章 不同穗型粳稻品种抽穗后物质生产与灌浆特性的比较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穗型品种的产量比较

4.2.2 不同穗型品种抽穗后物质生产与分配的比较

4.2.3 不同穗型品种穗部性状和籽粒灌浆特性的比较

4.2.4 不同穗型品种穗部功能的初步比较

 4.3 结论和讨论

第5章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产量生理特性与株型特征的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产量构成因素与稻谷产量的关系

5.2.2 高产粳稻群体生理特性研究

5.2.3 高产粳稻群体株型特征的研究

 5.3 小结

 5.4 讨论

5.4.1 从品种演变看产量三因素在粳稻高产中的作用-

5.4.2 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在粳稻产量形成中的作用

5.4.3 粳稻品种的光合特性与高产育种和栽培

5.4.4 高产粳稻品种的株型特征

第三篇粳稻生理与品质形成

第6章 辽宁省粳稻品种品质特点

 6.1 材料与方法

6.1.1试验材料

6.1.2方法

 6.2结果与分析

6.2.1不同类型粳稻稻米品质及经济性状概况

6.2.2品质性状与经济性状的关系

6.2.3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6.2.4品质性状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6.3小结

6.4讨论

6.4.1外观品质是影响辽宁省粳稻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

6.4.2利用AMMI模型分析粳稻品种品质的稳定性

第7章 稻米品质形成生理的比较研究

 7.1材料与方法

7.1.1试验材料

7.2.1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2.1 籽粒灌浆特性

7.2.2 籽粒发育期间胚乳中有关糖代谢的酶的活性变化 

7.2.3 酶活性与灌浆速率的关系

7.2.4 八品种强、弱势粒稻米品质

7.2.5 生理特性与稻米品质的关系

 7.3 小结

 7.4 讨论

第四篇 施肥及栽培方式对粳稻产量影响

第8章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氮肥利用效果研究

 8.1 材料与方法

8.1.1 试验材料

8.1.2 试验方法

8.1.3 项目调查

 8.2 结果与分析

8.2.1 不同氮肥水平下各品种生物产量、经济产量和经济系数

8.2.2 不同氮素水平下各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

8.2.3 不同氮素水平下各品种的生理特性研究

8.2.4 不同氮素水平下各品种某些形态特征的差异

8.2.5 不同品种中等肥力下群体生产力和个体生产力的比较

 8.3 小结

第9章 栽培方式对粳稻产量的影响

 9.1 材料与方法

9.1.1 供试品种

9.2.1 栽培方式

9.3.1 田间管理

9.4.1 测试方法

 9.2 结果与分析

9.2.1 不同栽培方式对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9.2.2 不同栽培方式边际效应分析

9.2.3 不同栽培方式对粳稻群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9.2.4 不同栽培方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9.3 小结

第五篇 有效微生物群对粳稻产量影响

第10章 有效微生物群(EM)对粳稻发芽和秧苗素质的影响

 10.1 材料与方法

10 .1.1 EM粳稻浸种试验

10.1.2 EM浸种防治病害试验

10.1.3 EM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发芽试验

10.1.4 EM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秧苗喷施试验

 10.2结果与分析

10.2 .1 EM粳稻浸种对粳稻发芽势的影响

10.2.2 EM浸种对粳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10.2.3 抗病效果和EM-5号抗病菌群的分离

10.2.4 粳稻秧苗喷施EM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秧苗素质比较

 10.3结论

第11章 有效微生物群(EM)对粳稻产量的影响

 11.1 材料和方法

11.1.1 试验材料

11.1.2 试验方法

 11.2 结果与分析

11.2.1 EM浸种粳稻对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11.2.2 粳稻苗期EM喷雾增产效果

11.2.3 粳稻秧苗喷施EM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秧苗素质和增产效果比较

 11.3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辽宁省水稻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属粳型,直链淀粉含量低,胶稠度大,适口性好,深受人们青睐。株型理想的直立穗型水稻品种辽粳5号育成使辽宁水稻单产有了大幅度提高。继辽粳5号之后,又有一批丰产性良好的品种问世,如辽粳326、沈农91、沈农611等。这类品种具有喜肥、喜水、抗倒伏等特点,为水稻生产作出了突出贡献。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稻米市场的开放等,人们对稻米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研究粳稻产量品质形成基础及相应的高产优质配套措施对粳稻生产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粳稻产量品质形成及调控对策》对与产量形成关系密切的生理性状进行研究,探讨了株型特征、水稻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抽穗后干物质生产等方面对产量的影响;利用偏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AMMI模型及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稻米品质特点及稻米品质稳定性;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进行源库处理,探讨不同粒位稻米品质形成生理基础;从施肥、栽培方式及有效生物群方面探讨北方粳稻高产优质配套措施等,为水稻高产优良品种选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马莲菊和王术著作的《粳稻产量品质形成及调控对策》可供水稻种植、管理工作者和高等农业院校师生及有关科技人员参考。

编辑推荐

由马莲菊和王术著作的《粳稻产量品质形成及调控对策》对与产量形成关系密切的生理性状进行研究,探讨了株型特征、水稻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及抽穗后干物质生产等方面对产量的影响;利用偏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AMMI模型及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稻米品质牺牲特点、稻米品质稳定性及气候生态因子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对不同穗型水稻品种进行源库处理,探讨不同粒位稻米品质形成生理基础;从施肥、栽培方式及有效生物群方面探讨北方粳稻高产优质配套措施等,为水稻高产优良品种选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7: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