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玛丽亚·康尼科娃是一名心理学博士,在本书中她介绍了自己如何在一年内,从不知道一副扑克牌有几张的菜鸟,化身为职业扑克牌手,进军PCA扑克锦标赛并夺冠的传奇经历。这里没有必胜的故事,只有如何通过努力与提升自己来实现不可能。 本书不是一本详尽的游戏指南,探究如何玩扑克,怎么赢,如何出人头地,而是把扑克看作一个镜头,探究生活中我们如何做好那些最为困难的、极其重要的决策。扑克有着大量的可适用性和启示性,从情绪管理到读人识人,从减少损失到收益最大化,再到自我鼓励,成为最好的自己,此外扑克还能让你学会如何掌握控制权,处理突发情况,战胜投机心理,锻炼逆向思维等。在一个干扰处处可见的时代,扑克提醒我们,仔细观察、专注、全身心投入和学习新事物对于成功而言是何等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破解人生中的决策难题,赢得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赛局”。 作者简介 玛丽亚·康尼科娃(Maria Konnikova)毕业于哈佛大学,并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了心理学博士学位,目前是纽约大学新闻学院的访问学者。康尼科娃定期为《纽约客》《大西洋月刊》《纽约时报》《石板》《新共和》《巴黎评论》《华尔街日报》《沙龙》《波士顿环球报》《科学美国人》《连线》《史密森尼》等撰稿。她的作品获得了无数奖项,包括2019年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协会颁发的“科学新闻奖”,以及入选美国最佳科学与自然类作品,并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康尼科娃曾出版畅销书《信心游戏》《智谋:如何像福尔摩斯一样思考》等。 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科尼科娃成为国际扑克冠军,并赢得了将近30万美元的比赛收入。科尼科娃还主持了Panoply Media的播客the Grift,这为她赢得了2019年全国杂志奖提名。 目录 序曲 大战之前 第一章 拜师学艺 传奇玩家:埃里克赛德尔 在运气和技巧之间寻找平衡 心理学家与扑克菜鸟 竭尽所能 本书教你如何玩转世界 第二章 赌徒的诞生 你要成为一名职业玩家吗? 拿最差的牌也可能赢,拿最好的牌也可能输 只有当教授才是正经事儿吗? 第三章第一堂扑克课:输的艺术 老棋迷和年轻奇才的对决 只有通过失败才能得到答案 少一点确定,多一点质疑 第四章 一位战略家的思维 开始玩线上扑克 最致命的错误:大多数决定的出发点不对 埃里克的“蜻蜓隐身模式” 选好你的位置 第五章第一次实战比赛:一个男人的世界 我的第一场扑克锦标赛 败下阵来:惊慌失措与虚张声势 第六章 没有爆冷门 梦幻之地:拉斯维加斯 保持冷静,做好预算 掉进狐狸的陷阱 不要回味爆冷门 第七章 发短信会让你损失百万美元 在观察之际,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不执着的玩家才会赢 第八章 一个讲故事的行当 在扑克游戏中,既要做侦探,又要做讲故事的人 第一次赢得比赛 第九章 规则与概率的对抗 蒙特卡洛站赛事 冯诺依曼的洞见产生之地 场外打赌与猜心游戏 扑克与人生:数学、运算与策略 第十章 虚张声势:如何发现和掩藏马脚 是发现了马脚还是基于偏见 忽略自己喜欢留意的线索,观察他人的身体信号 第十一章 读懂我自己 牌桌上的思维,手势与掩饰 重新审视自己的可疑动作 解读他人与审视自己同样重要 第十二章 克服失重:做出可靠决策 参加世界扑克系列赛 赛绩总结 丹尼尔卡尼曼:非理性的毅力 主赛事落败 停止盲目的希望,开始行动 无处不在的“失重状态” 学会处理情绪 第十三章 从一无所知到全国冠军 第一场PCA锦标赛 战略与感情上的重置 巅峰对决:获得PCA全国冠军 勇气和运气之间的比率 第十四章 如何正确看待信念 不想成为昙花一现的奇迹 直面运气的机会和方式 扑克和运气不等于赌博和迷信 自我强化有可能改变个人表现 扑克给我上的最后一课 第十五章 扑克也是一种人生 遭遇生命中最可怕的时刻 扑克让我学会了人生中的必要技能 学会挑战极限和后退一步 扑克术语表 致谢 序言 房间里挤满了人。他们 低着头,神色忧虑,并且大 都穿着套头衫,戴着太阳镜 、帽子和硕大的耳机。数千 位玩家紧挨着绿色的牌桌, 看似混乱地坐在椅子上。这 些椅子的椅垫是橙黄色的, 椅腿是金色的,框架是近似 正方形的,有点儿像20世纪 70年代餐厅中的餐椅。炫目 的霓虹灯悬挂在临时设置的 横梁上,让这个房间看起来 像装饰得过于喜庆的医院。 这里的一切都有些陈旧和过 时,甚至有些磨损的痕迹。 只有从天花板垂下的绳子上 系着的各种颜色的标识牌, 暗示着这个地方有更为隐秘 的用途。标识牌有橙色的、 黄色的和白色的,每个标识 牌上都写有一个数字,而数 字下方则配有一张单个筹码 的图片。房间的空气中弥漫 着难闻的赌场味儿——陈旧 的地毯味儿,脂粉味儿,淡 淡的且令人不悦的香水味儿 ,冷掉的油炸食品味儿,走 了气的啤酒味儿,还有从早 上开始就共处一室的数千位 筋疲力尽的玩家所散发出的 金属般的刺鼻气味。 在这种强烈的感官冲击 中,一开始你很难确定为什 么这里会有一种不对劲的感 觉。然后你就会突然意识到 :这里太安静了,甚至有点 诡异。如果这里是一场派对 ,你会听到各种嘈杂的声音 ——无数人说话的声音、椅 子挪动的声音、来来回回的 脚步声。然而这里只有紧张 的气氛。你可以闻到、听到 、感受到这种紧张的气氛, 这种紧张的气氛也会影响你 的心理活动。房间里只有一 种声音,这令人联想到夏天 的蝉在求爱仪式中高亢嘹亮 的鸣叫声,这种声音就是扑 克筹码碰撞的声音。 这是年度最大的扑克比 赛——世界扑克系列赛 (World Series of Poker, 简称WSOP)主赛事的第一 天。这是世界杯,是美国大 师赛,是超级杯,只不过不 是超级厉害的运动员才能参 赛,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其中 。这个冠军赛是面向所有人 的。只要有1万美元,世界 上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报名参 赛并争夺荣誉和奖励——世 界冠军的头衔和众所周知的 高达900万美元的奖金。如 果你恰巧是英国人或澳大利 亚人,这笔奖金甚至还可以 免税。对于任何扑克玩家而 言,参与主赛事都是其事业 的顶峰。如果你可以赢得主 赛事,那么就能为自己在扑 克史上赢得一席之地。在这 里,你能够有机会与最优秀 的玩家同席,赢得扑克界最 有声望、奖金最丰厚的赛事 。有些人为了抓住这次机会 已经准备了很多年。 这一天快要结束了。想 要参赛的人太多了,因此最 初几天的节奏比较慢,为的 是让所有人都能够适应赛场 环境;虽然冠军梦是昂贵的 ,但也是异常诱人的。很多 人这时候已经被淘汰了,用 扑克术语来说就是他们已经 出局(go bust)了。留下 来的人都全神贯注,努力让 自己坚持到第二天,谁都不 想辛苦了一天却在快结束的 时候被淘汰,最后一无所获 。每个人都在竭力争取填满 那个“魔力袋”——一个象征 着荣耀的透明密封塑料袋, 那些足够幸运、在一场持续 很长时间的比赛中坚持到次 日的人可以将自己的筹码放 在这个密封塑料袋中。在用 不太黏的胶带将魔力袋封上 之前,你可以在袋子外面用 大写字母兴奋地写下你的名 字、国籍和筹码数,然后再 拍一张必不可少的、带有筹 码数的照片,发到社交媒体 上,并加上“#WSOP'’的标 签。最后疲惫不堪的你就可 以躺在某个没什么特色的酒 店里休息。 不过现在还没有到最后 的阶段,这一天还有两个小 时才能结束呢。在这两个小 时内,可能会发生很多事情 。有一张牌桌显得与众不同 。在这张牌桌上,八个玩家 以其应有的姿势坐着,接发 牌员发的牌,并做出扑克玩 家会做的各种与扑克牌相关 的动作。不过牌桌前中间的 第六个座位却是空着的。正 常情况下,这也不是什么奇 怪的事情,在一个玩家出局 之后、新玩家还没来占据这 个位置之前,就会出现空位 的情况。然而,今天还没有 人出局。空位前面的绿色毛 毡上整齐地码着几堆筹码, 面额从高到低,色码从左到 右。每一局,发牌员在发两 张底牌之前都会探身拿走宝 贵的赌注——这是牌桌上的 每一位玩家在每局拿到底牌 之前必须下的强制性注码— —发给这个空位的两张牌随 后会被随意地扔到弃牌区, 因为没有玩家打这手牌。每 过一局,这几堆筹码就会变 少一些,而那个位子依旧是 空着的。哪个笨蛋会在付了 l万美元报名参加世界上最 有名的扑克赛事后却不出席 呢?哪个傻瓜会在主赛事的 中途让自己blind down(扑 克术语,指不出牌任由自己 的筹码减少)呢? 很遗憾地告诉你,这个 笨蛋就是我,也就是本书的 作者。在牌桌上每个玩家都 在漫不经心地猜测我可能面 临的命运时,我正蜷缩在里 约大酒店赌场洗手间的地板 上,脑浆都快吐出来了(我 找不到更好的形容了)。我 会不会是食物中毒了?我就 知道不应该在晚餐的时候在 走廊尽头的那家墨西哥餐厅 吃牛油果沙拉酱。这会不会 是应激反应?又或许是拖到 这会儿才发作的肠胃炎?不 过我觉得很有可能是偏头痛 引发的反应。 为了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我已经做了数不清的准备 ,当然,也包括偏头痛。我 遭受偏头痛 导语 作者在经历一连串人生打击后,将《纽约客》特约记者的职业生涯搁置一边,转身成为德州扑克牌职业玩家,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系统训练以及自身的心理学知识,终于赢得扑克锦标赛全国冠军。作者藉由扑克来看人生,用牌桌上的技巧——决策、专心、观察力、应对能力、情绪控制、读人、止损,以及如何掌握控制权——来帮助我们制定生活和工作中的重大策略,减少情绪决策。 本书生动描写了拉斯维加斯、蒙特卡洛等“赌场圣地”的环境,扑克界的名人逸事,牌桌上的潜规则等,介绍了专业的扑克训练方法,结合心理学知识,阐述了向扑克界顶尖玩家求教时和自己比赛过程中体悟到的各种扑克策略。此外,作者也介绍了在扑克这样一个“男人的世界”里,身为女性玩家摸爬滚打时遭遇的种种偏见和挑战,分享了自己在比赛中对抗性别刻板印象的体会,鼓励女性在面临困境时,积极应对。 书评(媒体评论) 房间里挤满了人。他们 低着头,神色忧虑,并且大 都穿着套头衫,戴着太阳镜 、帽子和硕大的耳机。数千 位玩家紧挨着绿色的牌桌, 看似混乱地坐在椅子上。这 些椅子的椅垫是橙黄色的, 椅腿是金色的,框架是近似 正方形的,有点儿像20世纪 70年代餐厅中的餐椅。炫目 的霓虹灯悬挂在临时设置的 横梁上,让这个房间看起来 像装饰得过于喜庆的医院。 这里的一切都有些陈旧和过 时,甚至有些磨损的痕迹。 只有从天花板垂下的绳子上 系着的各种颜色的标识牌, 暗示着这个地方有更为隐秘 的用途。标识牌有橙色的、 黄色的和白色的,每个标识 牌上都写有一个数字,而数 字下方则配有一张单个筹码 的图片。房间的空气中弥漫 着难闻的赌场味儿——陈旧 的地毯味儿,脂粉味儿,淡 淡的且令人不悦的香水味儿 ,冷掉的油炸食品味儿,走 了气的啤酒味儿,还有从早 上开始就共处一室的数千位 筋疲力尽的玩家所散发出的 金属般的刺鼻气味。 在这种强烈的感官冲击 中,一开始你很难确定为什 么这里会有一种不对劲的感 觉。然后你就会突然意识到 :这里太安静了,甚至有点 诡异。如果这里是一场派对 ,你会听到各种嘈杂的声音 ——无数人说话的声音、椅 子挪动的声音、来来回回的 脚步声。然而这里只有紧张 的气氛。你可以闻到、听到 、感受到这种紧张的气氛, 这种紧张的气氛也会影响你 的心理活动。房间里只有一 种声音,这令人联想到夏天 的蝉在求爱仪式中高亢嘹亮 的鸣叫声,这种声音就是扑 克筹码碰撞的声音。 这是年度最大的扑克比 赛——世界扑克系列赛 (World Series of Poker, 简称WSOP)主赛事的第一 天。这是世界杯,是美国大 师赛,是超级杯,只不过不 是超级厉害的运动员才能参 赛,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其中 。这个冠军赛是面向所有人 的。只要有1万美元,世界 上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报名参 赛并争夺荣誉和奖励——世 界冠军的头衔和众所周知的 高达900万美元的奖金。如 果你恰巧是英国人或澳大利 亚人,这笔奖金甚至还可以 免税。对于任何扑克玩家而 言,参与主赛事都是其事业 的顶峰。如果你可以赢得主 赛事,那么就能为自己在扑 克史上赢得一席之地。在这 里,你能够有机会与最优秀 的玩家同席,赢得扑克界最 有声望、奖金最丰厚的赛事 。有些人为了抓住这次机会 已经准备了很多年。 这一天快要结束了。想 要参赛的人太多了,因此最 初几天的节奏比较慢,为的 是让所有人都能够适应赛场 环境;虽然冠军梦是昂贵的 ,但也是异常诱人的。很多 人这时候已经被淘汰了,用 扑克术语来说就是他们已经 出局(go bust)了。留下 来的人都全神贯注,努力让 自己坚持到第二天,谁都不 想辛苦了一天却在快结束的 时候被淘汰,最后一无所获 。每个人都在竭力争取填满 那个“魔力袋”——一个象征 着荣耀的透明密封塑料袋, 那些足够幸运、在一场持续 很长时间的比赛中坚持到次 日的人可以将自己的筹码放 在这个密封塑料袋中。在用 不太黏的胶带将魔力袋封上 之前,你可以在袋子外面用 大写字母兴奋地写下你的名 字、国籍和筹码数,然后再 拍一张必不可少的、带有筹 码数的照片,发到社交媒体 上,并加上“#WSOP'’的标 签。最后疲惫不堪的你就可 以躺在某个没什么特色的酒 店里休息。 不过现在还没有到最后 的阶段,这一天还有两个小 时才能结束呢。在这两个小 时内,可能会发生很多事情 。有一张牌桌显得与众不同 。在这张牌桌上,八个玩家 以其应有的姿势坐着,接发 牌员发的牌,并做出扑克玩 家会做的各种与扑克牌相关 的动作。不过牌桌前中间的 第六个座位却是空着的。正 常情况下,这也不是什么奇 怪的事情,在一个玩家出局 之后、新玩家还没来占据这 个位置之前,就会出现空位 的情况。然而,今天还没有 人出局。空位前面的绿色毛 毡上整齐地码着几堆筹码, 面额从高到低,色码从左到 右。每一局,发牌员在发两 张底牌之前都会探身拿走宝 贵的赌注——这是牌桌上的 每一位玩家在每局拿到底牌 之前必须下的强制性注码— —发给这个空位的两张牌随 后会被随意地扔到弃牌区, 因为没有玩家打这手牌。每 过一局,这几堆筹码就会变 少一些,而那个位子依旧是 空着的。哪个笨蛋会在付了 l万美元报名参加世界上最 有名的扑克赛事后却不出席 呢?哪个傻瓜会在主赛事的 中途让自己blind down(扑 克术语,指不出牌任由自己 的筹码减少)呢? 很遗憾地告诉你,这个 笨蛋就是我,也就是本书的 作者。在牌桌上每个玩家都 在漫不经心地猜测我可能面 临的命运时,我正蜷缩在里 约大酒店赌场洗手间的地板 上,脑浆都快吐出来了(我 找不到更好的形容了)。我 会不会是食物中毒了?我就 知道不应该在晚餐的时候在 走廊尽头的那家墨西哥餐厅 吃牛油果沙拉酱。这会不会 是应激反应?又或许是拖到 这会儿才发作的肠胃炎?不 过我觉得很有可能是偏头痛 引发的反应。 为了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我已经做了数不清的准备 ,当然,也包括偏头痛。我 遭受偏头痛 精彩页 我从房间的另一头看到了埃里克·赛德尔标志性的棒球帽放在长椅上,就在他身边。我之所以知道那是他的标志,是因为我曾经远远地仔细研究过他。我在牌桌边留意过他的性格——至少是他表现出来的性格。他与那些寻求众人关注的顶级专业玩家不同,大多数人喜欢镜头,喜欢观众,喜欢幽默的风格,不管那种幽默风格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或是乱发脾气,或是疯狂的进攻,或是在牌桌上喋喋不休。而埃里克·赛德尔安静、矜持、专心致志。他玩牌的时候看起来从容、审慎。此外,他还是冠军,拿过多条世界扑克系列赛的冠军手链,赢过世界扑克巡回赛的冠军,赢得了数千万美元的奖金。我慎重考虑之后才选择他做导师,毕竟,我要拜托他陪我度过接下来一年的时间——你可以把这当作初次约会后就求婚。因此我一定要调查得仔细些。 我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紧张过了。我仔细挑选了要穿的外套——成熟但不古板,正经但又不过于正经。穿上它会让人觉得我值得信任,值得依赖,同时又觉得可以与我喝喝酒,聊聊天。这是一次精心设计的“引诱”。 我们约好在一个好莱坞风格的法式咖啡厅见面。我到得早,但是他到得更早。他就坐在那里,在房间那头靠右的角落里,坐在一个小得放不下他那细长的四肢和6.5英尺高的身体的酒桌前。在黑色T恤的映衬下,他那专注的脸庞显得有些苍白。他正在读一本杂志,令我感到宽慰的是,他读的似乎是《纽约客》8月最新的一期——封面上是桑贝所绘的柔和的海景水彩。一个会读《纽约客》的扑克玩家正是我所中意的。我小心翼翼地走近小酒桌,像一只猎犬嗅到了猎物的味道又怕吓跑它。 传奇玩家:埃里克·赛德尔 毫无疑问,埃里克·赛德尔或许是世界上最不喜欢出风头的扑克冠军。除了扑克荣誉之外,他之所以能从众多玩家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的扑克生涯很长:自20世纪80年代末竞技生涯开始以来,他一直都在争夺冠军。这是需要下一些功夫的,因为在过去30年间,扑克游戏发生了很大变化。现代生活中很多方面的定性因素已经被忽略,定量因素转而得到青睐,扑克游戏也是如此。评估变得比直觉重要,数据变得比观察重要,游戏理论变得比“感觉”重要。我们已经看到这种趋势在诸如心理学等领域上演——社会心理学让位于神经科学。在音乐领域,也有专家利用算法量化我们所听的歌曲,不仅如此,他们还会精确到几分之一秒,量化一首歌该怎样作词、作曲才会最受欢迎。扑克领域也是这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博士会绘制相关图表,牌桌上也经常会出现打印出来的统计表。往往谈话一开始,就会有人随口提及最优游戏策略(game theory optimal, GTO)或正期望值(positive expected value, +EV),关于频率的讨论也多过关于感受的讨论。不过,尽管外界预言埃里克的游戏风格——一种心理学的风格,更多地基于对人文因素的理解,但对计算结果的依赖较少——会让他落伍,埃里克仍旧是顶级玩家。在充斥着浮夸、男性荷尔蒙、咒骂、妄自尊大的职业扑克界,埃里克是非典型玩家,这不仅因为他谦逊的作风,还因为他或许是唯一一个有布鲁克林音乐学院学位的职业扑克玩家。他愿意飞到美国的另一端去看大卫·查普尔的脱口秀,而且他对从洛杉矶到马尼拉的餐厅的最新资讯有着百科全书式的了解。此外,他还是唯一一位在纽约和拉斯维加斯之间偏爱纽约的职业扑克玩家。除了在拉斯维加斯常住外,他还在曼哈顿上西区有一栋房子。上西区是他从小长大的地方,他偶尔会去那儿住上一阵儿。他有着真实的、无尽的好奇心,他对生活的热爱感染着其他人。 “你知道Julia & Angus Stone吗?”我们第一次见面时,他开口就问。 谁?我都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难道是我从未听说过的作者?还是不幸被我无视的演员?抑或是埃里克以为我认识的纽约的某个人?结果都不是,他们是音乐家。希望我没让他失去兴趣,希望我足够成熟,可以通过他的面试。我担心自己正在被迅速地否定掉。 “他们是来自澳大利亚的姐弟组成的二人乐团,真的很有特色。我听过很多次他们的演奏。” P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