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新文化史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研究(精)/马克思主义研究文库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温小平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以新文化史学为新的视野,本书重点关注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叙事问题,研究的是“如何让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话语、叙事方式、叙事风格真正为大众所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认知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和行为认同”等问题,以便“通过叙事的回归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升,凝聚价值共识”。
此外,本书关注的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史上具有“符号”及其代表意义的领域,而不再限于中共党史和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关注的经典著作、党的文件、领导讲话、人物传记、杂志报纸等,将研究的对象扩充至日常用品、画像、图片、影像、绘画、雕塑等实物中,还有口号、广告、故事、歌谣等过去不被重视的资料中。
因此,该书“强调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具体事实,以物质文化、政治文化、身体和概念、性别、记忆、形象和想象为对象,从概念、心态和心性角度出发,关注纪念性空间、符号、仪式等内容,围绕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娱乐、旅游、节庆、欲望、品位、文物、街道、建筑等进行广泛的探索”。
作者简介
温小平,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博士后,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海南省南海名师青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10余项,先后获得中国南海协同创新中心一等奖学金、海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海南省高校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四完成人)等奖励。
目录
第一章 文本·图像·记忆: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建构与社会认同
一、思想政治教育文本叙事
二、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叙事
三、社会记忆与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建构
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社会认同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文本叙事的历史与发展
一、文本与叙事
二、思想政治教育文本叙事的功能价值
三、思想政治教育文本叙事的功能运用
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文本叙事的优化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叙事的历史与未来
一、图像与叙事
二、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叙事的历史发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叙事的现实危机
四、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叙事的未来转向
第四章 社会记忆与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建构
一、社会记忆与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建构
二、社会记忆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现实挑战
三、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记忆叙事的优化
第五章 红色记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作用发挥
一、红色记忆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二、传承红色记忆面临的现实挑战
三、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红色记忆叙事的优化
第六章 国家记忆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
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内涵
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要求
三、国家记忆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四、以厚植国家记忆推进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
第七章 纪念性符号与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建构
一、纪念性符号
二、纪念性符号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三、纪念性符号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运用
四、运用纪念性符号建构思政叙事面临的问题
五、优化纪念性符号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第八章 纪念性空间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一、纪念性空间
二、纪念性空间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
三、纪念性空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运用
四、优化纪念性空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第九章 纪念性仪式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一、纪念性仪式
二、纪念性仪式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
三、纪念性仪式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面临的现实问题
四、优化纪念性仪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第十章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转向与价值共识
一、人性完善:达成价值共识之基
二、统筹博弈:汇聚价值共识之术
三、幻境困境:实现价值共识之障
四、叙事转向:通往价值共识之路
第十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转向与国际传播
一、世界眼光: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新思维
二、价值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新使命
三、话语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新挑战
四、中国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新目标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为人作序,在我看来是
件很神圣的事情。我对此一
直充满敬畏感。自序是自己
写的,无所谓高低,说出想
说的话即可。他序是为别人
写的,当然应该是名人。我
几乎从未为人作序,因为不
敢以行家里手自居,也不想
贻笑大方,更何况我在20世
纪就曾撰文批评过为他人作
序中的不良现象。为他人作
序等于给自己画地为牢,设
定了一个不可企及的目标,
哪里敢不自量力,再去问津
这个领域呢?
既然他序者必须是名家
,因此,其序虽不至于句句
都是至理名言,但也得“名
,可名,非常名”,可高屋
建瓴,指点江山,挥斥方道
,发人深省。在本书作者出
生的那年,我在1986年8月
8日的《光明日报》发表了
一篇题为《序跋漫议》的政
论文。那时因为忙于读书,
而且读书先翻前序和后跋,
翻得多了,便发现了当时的
序跋中存在的不少问题。我
兴之所至,便写了那篇文章
,初生牛犊不怕虎,茫然地
投向《光明日报》理论版,
没想到很快就发表了。我在
文中批评了当时的种种不良
现象:“序跋者不但对书中
的内容缺乏研究,甚至只看
到书中的一鳞半爪,便率尔
成文。有的敷衍成篇,纵然
对书中的内容有所涉及,也
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有
的空洞无物,既没有自己的
独到的感受与评判,又提不
出有助于了解著作的史料;
还有的尽述自己与作者的关
系如何如何,仿佛撰写的是
自己的回忆录。”既然如此
尖锐地批评他序,还有打击
一大片的嫌疑;而且自己虽
然后来一直在写文章写书,
却不敢以为是所谓的行家里
手,在有人出于尊重,想请
我作序时,我都婉言谢绝了

关于序跋的性质和功能
,我在《序跋漫议》中将其
定位为“奖掖后进,提携来
者”“给读者和著述者之间架
起桥梁,把年轻作者引荐给
读者”,促成“民族文化的优
秀传统在两代人之间加速交
接和传递”。至于如何写序
题跋,我在文中提出:“它
不能详尽地抒发自己对著述
中问题的意见,并作出最终
的评价,更不能离开著述的
内容,漫无边际地涉笔。它
应该是提纲挈领式地就著述
中最重要的问题进行评说,
既可以涉及著述中的观点,
也可以不涉及著述中的观点
,用意在于突出问题的重要
性,引起读者的重视和兴趣
。”在自以为是地做了一番
评古论今的论述后,我还回
顾了序跋在中国的历史:“
在著述或作品中作序或提跋
,并不是舶来品。它在最初
也出自他人之手,是历代我
国文艺批评家借他人的园地
来发表自己的文学见解的一
种文艺批评方式。著名的《
毛诗序》和萧统的《文选序
》便是明证。”我那时初涉
学问,想引起别人的关注,
写文便有故作惊人之语的可
能,因此,在文章的结尾,
我提出,最好不请人作序题
跋:“曹雪芹没有请人作序
题跋,但他的《红楼梦》却
不胫而走,流芳千古,后起
的学人才子反而争先恐后为
它作序题跋作序,倒也值得
人深思。”
我反对请名人作序,可
事实上并没有免俗。我的博
士论文《悲喜剧引论》出版
时,我的导师、著名戏剧理
论家陈瘦竹先生已经去世。
这是我的第一部学术专著,
我十分看重,当然想引起学
界的关注,于是就想到了中
国艺术研究院话剧文学研究
所所长、戏剧批评家田本相
教授。他是陈瘦竹先生在世
时给我们请来的校外导师。
田本相先生当然满口答应,
在通读了我那三十多万字的
著作后,给我撰写了一篇万
言字的序,全面评价了我的
博士论文,让我在诚惶诚恐
之余,十分汗颜,为自己当
年批评序跋的言行感到后悔
。当我完成《琼剧文化论》
后,又想重蹈覆辙,也想把
琼剧研究推向全国,便请中
国戏曲史研究专家、中山大
学的黄天骥教授为我作序。
其实,我只在博士毕业时去
中山大学求职见过他一面。
没想到,黄天骥先生没有任
何犹豫,一口答应下来,从
中国戏曲史和中国文化史的
角度为我撰写了一篇三千余
言的序。这两次请名人作序
的经历,改变了我对请人作
序的看法,从此把为人作序
视为一件十分神圣的事情,
充满敬畏感。后来,我再有
学术著作问世时,轻易就不
敢再浪费专家们的宝贵时间
了,基本都是自己写序言,
说明一下全书的内容,顺便
介绍下宗旨、目的和动机,
当作代序。
……
本书作者曾经跟从我研
习中共党史,后来又在南京
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
我也是在南京大学获得的博
士学位,但那是20世纪80
年代末。这也许就是缘分。
每每看到青年学子,我就会
想到我的学生时代。如今,
我常常怀念我在华中师大读
硕士和在南京大学读博士的
时光,常常会想到我的导师
陈瘦竹先生和黄曼君先生。
黄曼君先生是我的硕士生导
师。他们先后出生于1909
年和1935年,都是终生以
学问安身立命的人。当学者
商人化、学术商品化成为一
种社会现象时,他们那始终
保持学者独立人格和自由精
神的气魄、气度,总会时时
浮现在我的眼前。陈瘦竹先
生在年已八十岁且双眼视力
仅0.03的时候,仍坚持借助
双倍放大镜笔耕不辍,每年
发表的学术论文以数万字计
。黄曼君先生去世前写下的
《老境》一诗表达的也是他
壮志未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0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