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群狼环伺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德)布鲁诺·阿皮兹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这曾是一个真实发生过的故事:纳粹德国崩溃前夕,布痕瓦尔德集中营里的犯人受到愈发残暴的虐待。德国地下党组织的武装暴动已蓄势待发。但就在此时,犯人们发现了一个被藏在皮箱里的犹太小男孩。把他交出去可以换来上万人的安全,以及反戈一击的机会;保护他则需要冒着性命之忧挑战党卫军,还可能让重拾自由的努力功亏一篑……生命该如何论处轻重?当死亡降临,人是否还能保有最后的人性? 目录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布痕瓦尔德六记:来自布痕瓦尔德2417号犯人的记录 布鲁诺·阿皮兹个人年鉴 译后记:手无寸铁,群狼环伺 导语 这是一个堪比《美丽人生》《辛德勒名单》的集中营故事,一个早已失去父母的犹太小男孩,他的生命之火能否在纳粹狼爪之下继续燃烧?在无尽的虐待与囚禁之后,黑暗中的人们心中是否还能保有一线微光? 时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三联生活书店全新推出“胜利日”译丛,将从文学、历史多角度地讲述发生在战争背后的真实故事。《群狼环伺》正是“胜利日”开篇,开启了胜利背后的探索旅程。 集中营文学是人类历史上永恒的伤疤,在这苦难的经典主题之下,本书的故事将带给人们得以坚持人性最彻底胜利的机会,致敬生命。 能超越战争的,从来都不是政治,而是人心。 后记 译后记:手无寸铁,群狼环伺 一翻开这本书,我就仿佛又看到了德国的春天。 那里的三月和四月,是湿冷阴暗的。绵绵的细雨,灰 色的云,口中喷出的白气,还未吐芽的突兀枝条,以及泥 泞地面上覆盖了整整一冬的枯枝败叶。一切都透露出一种 诗意的伤感。今天的德国和80 年前的德国,春日之景并 无差别。 这是无上的美景,在衰败中又带着复苏的希望。然而 对于集中营里的犯人们而言,这景象恐怕与诗意和美丽无 关。 魏玛,德意志文明之光,充满了哲思与诗情的一座城 市。这里有歌德和席勒的不朽足迹,包豪斯等现代艺术也 在此熠熠生辉。 和这些荣光相比,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的这段历史,似 乎就不那么夺目了。人性的光辉与沦丧,不过一线之隔。 集中营是整个人类的伤疤。尽管过了近一个世纪,那 些触目惊心的数据、资料、档案……还是如同一根根剑 刺,刺透厚厚的时间,令人不寒而栗。 这本小说里并没有精彩激烈的战斗场面,没有刺激悬 疑的谍战故事,只是一段灰暗的岁月而已。 党卫军军官们尽数逃走了,他们会得到应有的制裁 吗?随着转运出发上路的博果斯基呢?他的起义成功了 吗?其他几万走上不归路的犯人呢?他们有谁能活到最 后? 热情快活的皮皮希活下来了吗?胆小怯懦的罗瑟泄露 秘密了吗? 最重要的是:彦科夫斯基怎么样了? 人们匆匆登场,匆匆离去。没有最终的胜利。 这就是真实的历史。面对全副武装的法西斯,手无寸 铁的犯人们根本谈不上和敌人斗智斗勇。他们唯一能做的 事情,就是等待。尽一切可能让自己活下去,只有活着, 活到最后,才是胜利。恐惧和自私,是人类与生俱来的。 勇敢与希望,太难了。活下来的人,死掉的人,最终都会 淹没在历史的大潮中,无声无息,了无痕迹。 这是这本书的深刻意义之所在。当人处于极端状况之 中的时候,大部分人只是普通的“人”而已。战争史属于 那些骁勇善战的将军们,然而如雷霆闪电般的漂亮战役毕 竟只是历史长河中的明珠,光华璀璨,却并不代表一切。 战争,更多还是意味着无数人在漩涡中苦苦挣扎,如草芥 般活着,又如蝼蚁般死去。 很多时候,人的力量太弱小了。 本书书名直译过来为“赤裸在狼群之中”,“赤裸” 意味着“一无所有”。犯人们,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生 存条件、物质和精神世界、自卫能力、作为人的价值和尊 严,他们都一无所有。 人应该活得像一个人。当不可抵挡的外界力量剥夺了 你一切的 一切之时,还有什么能证明你还是个“人”呢? 是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是对自由的渴望与眷恋。 伟大的灵魂,永垂不朽。 书评(媒体评论) 本书包含了许多东西,情节的震撼透过故事的节 奏、力量和强度展露无遗。 ——BBC 本书展现了人性最彻底的胜利,以及对善良和同 情的赞歌。 ——马塞尔·莱希·拉尼奇,波兰裔德国著名文 学评论家 本书的出版,让作者和他的故事重新得到了应有 的待遇。 ——《中德日报》 精彩页 埃特斯堡山巅的树木沉默着,巍然矗立于茫茫湿气之中,仿佛要滴下水来。山丘被林木环绕,与周围其他景物隔绝开来。冬日里脱落殆尽的树叶腐烂在地上,散发出湿润的光泽。 这里的春天总是来得那么迟疑。 树林中间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警告语: “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司令部辖区。注意,有生命危险!私自进入者将被直接击毙。”下面还画了一个骷髅和两根交叉的骨头作为标志。 在1945年3月的这个傍晚,水泥台上列队站了50名纳粹党卫军军人。他们头上有遮雨棚,而无休止的绵绵细雨还是往他们的大衣上沾。这个水泥台子,就是被称作“布痕瓦尔德站”的站台了。它位于从魏玛到埃特斯堡山顶的这段铁路的尽头。而火车站附近,就是集中营所在地。 向站台北面的下坡延伸处,就是犯人们的集合地。此刻,他们正在向那里走去。一个营区挨着一个营区。德国人、苏联人、波兰人、法国人、荷兰人、奥地利人、捷克人、犹太人;又或是神职人员、罪犯……一大群“乌合之众”,向着同一个明确的方位聚拢列队,等待命令。 今天,在列队的犯人之中悄悄流传着耳语声。不知是谁在集中营里散播出了一个消息:美国人已经在雷马根渡过了莱茵河… “你听说了吗?”奥托·伦基问他身边站着的赫尔伯特·博科夫。 伦基是营区里资格最老的犯人。博科夫站在第38营区的第一列,两人挨着。博科夫点点头。“估计他们是造了桥头堡。” 海因里希·舒普站在第二列,在这两个人的后面偷偷插话:“雷马根?路还很长。”他没有得到回答,便眯缝着眼睛,盯着博科夫的后脖颈。集中营电工舒普的脸上总是保持着天真又惊讶的表情:圆张着嘴,瞪圆了眼睛,在那副黑色圆眼镜后面净是新鲜事带来的兴奋。营区内其他的犯人也在交头接耳。伦基嘀咕了一声“注意”,打断了窃窃私语。营区长,也就是党卫军里的低阶军官,从上面走下来,纷纷走到自己负责管辖的区内。耳语声消失了。兴奋感躲到了麻木的脸孔后面。 雷马根! 从那里到图林根,确实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无论如何,苏联红军已经穿过波兰、直刺德国,由于这场决定性的冬季反攻,西线战场也开始有动作了。 消息极大地震动着犯人,但是他们的脸上依旧波澜不惊。 他们沉默地站在排头后面。按照队列方向,他们悄悄注视着在营区里来回溜达、清点人数的营区长。他们一如既往地保持着沉着和镇定。瓦尔特·克莱默在坡上的大门处。他是集中营里的犯人头目。克莱默把集中营里全部人员清单上交给党卫军参谋官后,便按照规定,站在了庞大的犯人队伍的前头。尽管他的想法和坡下数万犯人一样,但他也依然不动声色。 营区长们早就得到了参谋官海尔曼·雷涅博特的通知,在大门前排列起松散的队伍,纷纷上交各自营区的名单。这持续了大概一个小时,直到数字确认完毕。终于,雷涅博特走到了架在三脚架上的麦克风前。 “完毕!注意!” 庞大的队伍突然紧张了起来。 “脱帽!” 犯人们唰地从脑袋上摘下了又脏又破的帽子。站在铸铁大门那儿正等雷涅博特做汇报的集中营“二把手”克鲁提希,潇洒地举起了右手臂。 数年来都是这样。 此刻,那个消息一直浮现在舒普的大脑里。他实在忍不住,顺着博科夫的后脖颈,从嘴角溜出一句话:“上面的这帮傻瓜马上就要滚蛋了……” 博科夫把笑容隐藏在他麻木不仁、充满褶皱的脸皮后面。 雷涅博特又走到麦克风前。 “戴帽!” 嗖!油腻腻的破帽子又纷纷飞回到脑袋上。 P3-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