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这是作者的一本图文集。汇辑了20世纪60 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的一百余幅照片,呈现了一位纪实摄影家对故乡关中的人文观察,以及摘掉“理想主义”眼罩后对它们的阐释。这些图文,虽然无法全面展现某一地域和时代的社会风貌,但读者从中却不难窥见其社会转型的蛛丝马迹,切实感受庶民百姓的生存状态、生存理念、生存智慧和生存技巧,并进而领悟作者生命历程的内心呼唤。 目录 代序 天行乾——胡武功与纪实摄影的陕西群体 杨浪 读碑 包饺子 跳皮筋 演出 民居 花牌 窗花 打墙 嫁妆 婚嫁 满月 独子 黄风 土布 坐席 长面 慈母 父亲 赶集 拔牙 标语 彩票 穿耳孔 炒豆 车技 吹手 存车 打尜 灯笼 地头 读书 电影 蹲功 饭馆 关中汉 光场 合影 和谐 虎头帽 土炕 粉屋 连环灶 天水 看相 买卖 大棚 吃饭 草帽 鞭炮 服饰 木偶 泥塑 年画 卡拉OK 照相 皮影 秦腔 热闹 拳脚 庙会 鼠药 泥路 碾场 碾子 劝酒 日子 杀猪 人家 跳房 顽童 台球 父子 涂鸦 复制秦俑的人 塑像 舞场 秋千 试新衣 洗脸 喂牛 剃头 排队 野山 兄弟 恋侣 拴马桩 小脚 孝子 上坟 送葬 祝寿 坐车 细狗撵兔 上课 石子馍 小站 信念 女人 收获 信仰 社火 地窑 移树 被遮掩的面目 锣鼓 电话 咖啡厅 模特 赵家堡的女人 油瓶 小吃 农民工 麦客 后记 导语 《对影胡说》是一本图文集,汇集了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所拍摄的100余幅照片以及摘掉“理想主义”眼罩后对它们的阐释。 后记 后记 胡武功 《对影胡说》是一本图文集,汇集了20世纪60年代 后期至21世纪初所拍摄的100余幅照片以及我摘掉“理 想主义”眼罩后对它们的阐释。 100余幅照片,无法全面展现某一地域和时代的社 会风貌,但它们似乎又能粗略勾勒出某一地域社会转型 的蛛丝马迹。 编发这些照片,无意“忆苦思甜”。它们在展现其 客观性的同时,实在是笔者生命历程的内心呼唤。 从1956年(上小学)进入城市开始,我就一直体验 着“业余政治运动员”的生活。直到拿起相机,从混沌 到自省,在较为松散的农村,才能感受到些许老百姓质 朴的、自然的、传统文化的正常生活,尽管它们已经不 那么纯粹了。 从照片所反映的普通百姓的脸上、服饰上、饮食起 居上、生产劳动上、丧葬婚礼宗教娱乐上,我们可读出 另一种历史。于是就有了许多反映庶民百姓生存状态、 生存理念、生存智慧、生存技巧的一系列摄影作品和有 关的故事。 这些照片是随着时代脉搏跳动按下快门的,它们是 各时期某一细节的原始记录。因此,有痛苦、有被动、 有质朴、有美好,使人难以忘怀。 几十年来,我坚持拍摄关中,与其说我坚持了一种 摄影理念,不如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生活是一本书 ,我要永远认真读下去;生活是最大的天才,创造着无 尽的形式和形态,我只能发现和捕捉;生活是宗教,我 只有顶礼膜拜。 五千年农耕生活与文化传统,被短短的四十年变革 迅速消融着。从变革之初,我就怀着一颗诚惶诚恐之心 ,记录着这些必将消亡的细枝末节。待它们真的都消失 了,这些影像便成为可视的历史文本。 这些照片和文字大都发在自媒体上,受到许多读者 的青睐,有些读者曾留言,希望正式出版成书,使我深 受鼓舞。非常感谢冯克力先生和山东画报出版社,为本 书的出版所付出的努力和辛勤劳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