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孩子在成长过程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害羞孤僻、口吃尿床、打架说谎、逃学闹事……如何帮助孩子培养健全的人格,更顺利地成长? 本书着眼于如何帮助儿童塑造健康的人格这一核心问题来展开,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教育理念。从儿童的整体性、目的性、内驱力、社会感等角度解密儿童的发展。阿德勒在文中指出儿童的异常行为只是表象,背后有着深刻的心理动力,孩子种种的异常行为只是为了获得关注,追求优越。阿德勒主张要用正确的方法来培养孩子坚强、勇敢、自信的健全人格,提高孩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不能因为遇到一点挫折就放弃孩子,而应该竭尽所能地帮助孩子,让孩子重新获得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念。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被称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1895年,获得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先后受聘为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长岛医学院教授。曾是弗洛伊德的学生、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后因观点不同与之决裂。阿德勒一生著作颇丰,代表作有《自卑与超越》《人性的研究》《儿童的人格教育》等。 目录 Chapter 1 导读 Chapter 2 人格统一性 Chapter 3 追求优越 Chapter 4 正确引导儿童追求优越 Chapter 5 自卑情结 Chapter 6 帮助儿童预防自卑情结 Chapter 7 社会感及其发展的阻碍 Chapter 8 儿童在家庭中的位置:心理处境和补救方法 Chapter 9 用新环境考验儿童是否做好准备 Chapter 10 学校里的儿童 Chapter 11 外在环境对儿童的影响 Chapter 12 青春期和性教育 Chapter 13 教育方法中的错误 Chapter 14 对父母的教育 附录1 个体心理学问卷调查 附录2 五个案例的陈述及分析 导语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20世纪三大心理学家之一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儿童教育理念的扛鼎之作。 引导孩子超越自卑,成就自我。 尽早读懂阿德勒,你的孩子会感谢你。 本书是一部深度解析儿童行为动机的心理学佳作。 本书汲取多年儿童心理研究的精髓,从各个方面向读者阐述了如何理解儿童的心理,如何进行儿童的人格教育,如何去呵护孩子、爱孩子,并让孩子顺利地长大成人。 书评(媒体评论) 正面管教是基于阿德勒 心理学的理念建立起来的。 这本书可以帮助家长、老师 和其他儿童教育工作者理解 儿童的整体性——不仅仅是 他们的行为,还有他们行为 背后的信念。张婷婷女士是 一位正面管教高级导师,这 几年一直在践行阿德勒的核 心理念。她深刻地领悟到, 只有理解了阿德勒的思想源 头,正面管教才能从更深层 次发挥作用。 ——简·尼尔森 正面管教 创始人 这本书不仅为理解儿童 的个性发展、儿童如何经常 与自卑和不足的感觉斗争提 供基础,也为父母、教师和 儿童教育工作者如何支持儿 童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方法 。 ——泰瑞·科特曼 阿德勒 游戏治疗创始人,美国注册 游戏治疗督导 培养儿童成为未来文明 社会的贡献者是父母和其他 儿童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任 务之一。阿德勒的著作《儿 童教育心理学》是帮助儿童 教育工作者理解他们这一任 务的最有价值的资源。 ——保罗·R.拉斯马森 北 美阿德勒心理学会(NASAP )认可专家 阿德勒的《儿童教育心 理学》是关于儿童最有洞察 力的书籍之一,它将儿童、 儿童发展和儿童行为以整体 的方式呈现。 ——玛丽娜·布鲁斯丁 国 际个体心理学学会(IAIP) 主席,北美阿德勒心理学会 (NASAP)认可专家 精彩页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对成人而言,教育问题可以归结为自我认识和用理性进行自我指导的问题;对儿童而言,教育问题也是如此。但是,儿童和成人还存在着这样的差异:由于儿童仍未发育成熟,而成人本身有一定的自我指导能力,所以成人对儿童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可以拥有两万年的时间和有利的环境,只要愿意,我们完全可以让孩子自主地发展,他们最终也会达到成人的文明水平。当然,这种方法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成人必须关注和引导儿童的发展。 这里面最大的困难是成人缺乏引导儿童的正确知识。对成人来说,了解自己、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好恶——简而言之,要了解自己的心理已属不易,更何况要理解儿童,还要用正确的知识引导儿童,更是难上加难。 个体心理学特别注重儿童的心理,既因为儿童的心理本身很重要,也因为我们能借助儿童的心理去认识成人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与其他心理学方法不同的是,个体心理学不存在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脱节。个体心理学专注于人格的统一性,并研究人格在努力追求自身发展和表达时所展现的动力。从这种角度来看,个体心理学中所包含的科学知识本身就是实践的智慧,因为这些智慧来源于对人们错误行为的总结。无论是心理学家、父母、朋友还是个体本身拥有这种知识,都能立即运用这些知识去指导人格的发展。 个体心理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使它的理论学说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根据个体心理学理论,个体的行为是由统一的人格驱动和指导的,因此个体的行为反映了个体的心理活动。在本篇导读里,我们会对个体心理学做一个整体的概述,而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将对这里提出的各种相互关联的问题做更详尽的论述。 人类发展的一个基本事实是,人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充满活力、有目的的追求。从出生那一刻起,人类就在不断地追求发展,追求伟大、完美和优越。这种追求是在无意识中形成的目标,且无时不在。它反映出人类独特的思考力和想象力,主宰我们一生中所有的具体行为。它甚至主宰我们的思想,因为我们的思维并不是客观的,而是按照已经形成的生活目标和生活风格而进行的主观思考。 人格统一性隐含在每个人的身上。每个个体既展现出人格的统一性,又展现出他如何用独特的方式塑造出这种人格统一性。因此,每个人既是一幅画,又是这幅画的画家。他是自己人格的画家。但作为一个画家,他既无精湛画技,也不能对自己的灵魂和肉体拥有完整的认知——他只是一个软弱、极易犯错和不完美的人。 在考察人格的建构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人格的统一性、每个人的生活风格和目标并不是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个体对生活事实的主观看法上。人对客观事实的看法和观点,绝不等同于事实本身。因此,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的人,才会以不同的方式塑造自己。每个人都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看法来进行自我规划,这些看法有的合理,有的不合理。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认真考察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遭遇的错误和失败,特别是在童年早期对事物形成的错误理解,因为这些错误理解会影响到他后来的人生轨迹。 这里我们来举一个例子。有一个52岁的妇女,她总是没完没了地贬低年龄比她大的女性。她回忆起小时候,因为有一个被所有人关注的姐姐,所以她总感到被羞辱和不受重视。用我们个体心理学中所说的“纵向”的观点来探讨这个例子,可以看到,她的人生从童年时期到生命的后期阶段,都存在着相同的心理机制和心理动力。她总害怕自己被别人轻视,总因为别人受到偏袒或偏爱而感到愤怒。因此,即便对这个女人的生活或人格统一性一无所知,我们依然可以根据她描绘的事实而对她有所了解。在这里,心理学家就像一位小说家,他以一条明确的行为主线、一种生活风格或行为模式来构建人物,以确保人格完整的统一性。好的心理学家甚至能够预测这个女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并清楚地描绘出,如果以童年事件作为“生命线”,她会发展出什么样的人格。 个体的追求或实现目标的活动构建了个体人格,同时也假设了个体身上存在另一个重要的心理学事实,那就是自卑感。所有儿童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卑感,它激发了儿童的想象,促使他们试图改善处境来消除心理上的自卑感。境况的改善会减弱一个人的自卑感,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作心理补偿。 关于自卑感和心理补偿机制,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这两者会大大提高犯错误的可能性。自卑感可能会促使个体去实现目标,但也可能导致个体只是单纯地进行心理调适,从而扩大个人与客观现实之间的差距。自卑感也可能给人带来巨大的不幸,以至于克服它的唯一方法是发展心理补偿的特性,这些特性虽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对个人来说是必不可少且无法避免的。 P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