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危重症医学是一门在重症监护病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医学学科。鉴于危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缺乏统一的临床规范,由上海市中医药学会危重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伟、上海市医学会危重病专业委员会原主任委员陈尔真、上海市医师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诸杜明共同倡议,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医学院校的多家附属医院,以及上海市属多家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专家与相关学者团队,历经多年编撰,经反复推敲,打磨润色,数易其稿,合力完成了业界首部危重症现代中西医临床诊疗学专著。本书回顾危重症医学的发展历程,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危重症的理论基础,详述危重疾病的中西医病因病理、诊断鉴别与临床治疗方法,提炼中西医协同诊疗的思路与要点,总结危重疾病监测与核心治疗技术,归纳当今发展较快、学术界普遍关心的学术问题、最新成果和研究进展。全书全面总结了国内外特别是上海该领域近10年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堪称一部汇集中外、协同中西的危重症临床诊疗大全,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学术性和实用性。 本书可供中医、中西医结合相关领域的临床工作者参考借鉴。 目录 上篇/绪论 第一章 危重症医学概念及发展历程 第一节 危重症医学的概念 第二节 危重症医学的发展 一、中医危重症医学的历史雏形 二、西医危重症医学的发展历程 三、中西医结合危重症医学的建立与发展 第二章 危重症中西医临床诊疗思路及特点 第一节 危重症中西医临床诊疗思路与要点 一、诊疗思路 二、诊疗要点与 第二节 危重症中西医临床诊疗思路举隅 一、扶正固本与危重症的 二、“菌毒同治”与脓毒症 三、“菌毒同治”临床及基础研究 第三章 危重症中西医临床诊疗的地位及展望 中篇/常见危重症中西医临床诊疗 第一章 心脏骤停 第二章 多能障碍综合征 第三章 脓毒症 第四章 循环系统危重症 第一节 休克 第二节 恶性心律失常 第三节 急性心肌梗死 第四节 急性心力衰竭 第五节 高血压急重症 第五章 呼吸系统危重症 第一节 重症肺炎 第二节 呼吸衰竭 第三节 重症哮喘 第四节 急性肺栓塞 第五节 咯血 第六节 急性肺损伤与呼吸窘迫综合征 第六章 神经系统危重症 第一节 急性脑梗死 第二节 急性脑出血 第三节 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第四节 癫痫持续状态 第七章 消化系统危重症 第一节 急性消化道出血 第二节 肝功能衰竭 第八章 内分泌代谢系统危重症 第一节 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酒精性酮症 饥饿性酮症 酮症酸中毒(消渴) 第二节 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第三节 低血糖 第四节 甲状腺危象 第五节 水盐电解质酸碱失衡 第九章 泌尿系统危重症 第一节 急能衰竭 第二节 泌尿道感染 第十章 血液系统危重症 第一节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二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附 重症监护患者中的凝血与纤溶 第十一章 急性中毒 第一节 农药中毒 第二节 毒品中毒 第三节 中毒 第四节 食物中毒 第五节 气体中毒 第六节 毒蛇咬伤 第七节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第十二章 创伤 第一节 创伤后全身性并发症 第二节 重症颅脑损伤 第三节 颅内血肿 硬膜外血肿 急性硬膜下血肿 慢性硬膜下血肿 外伤性脑内血肿 第四节 气胸与血胸 气胸 血胸 第五节 创伤 第六节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第十三章 外科危重症 第一节 肠梗阻 第二节 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 第三节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下篇/危重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技术 第一节 静脉置管术 第二节 人工气道的建立 第三节 机械通气技术 第四节 血液净化技术 第五节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第六节 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第七节 支气管镜技术 第八节 颅内压监测技术 第九节 腹腔压力监测技术 第十节 体外膜肺氧合技术 第十一节 能监测 第十二节 循环系统监测 第十三节 肾功能监测 第十四节 消化能监测 第十五节 能监测 第十六节 麻醉与镇痛 第十七节 中药灌肠 附 危重症与营养研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