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茨威格小说精选)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奥)斯蒂芬·茨威格 |
出版社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茨威格小说精选)》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灼人的秘密》等代表作。茨威格的小说心理描写细致入微,结构曲折富有戏剧性,语言简洁优美。故事讲述一位出身显贵的夫人四十二岁时一次说不清道不明的奇遇,她在一家赌场奇妙地迷恋上一个赌徒的手,并跟随他共度了一夜。这二十四小时的经历此后如梦魔缠身,始终折磨着她,直到晚年也摆脱不了阴影。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游历世界各地,结识罗曼·曼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一九三四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和巴西。一九四二年在孤寂和幻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茨威格在诗歌、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传记《三大师》等。 目录 灼人的秘密/韩耀成 高中甫 恐惧/关惠文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韩耀成 看不见的收藏/高中甫 情感的迷惘/关惠文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纪琨 译后记 茨威格主要作品 导语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曼·罗兰称茨威格为“灵魂的猎手”;弗洛伊德、托马斯·曼、高尔基、余华、麦家……数位名家阅读并盛赞过茨威格的作品。 收录茨威格名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豆瓣常年9分以上。2005年同名改编电影上映,徐静蕾执导并参演,姜文主演,广受好评。 一本写尽世间情感百态的爱情之书。翻译家关惠文、高中甫、韩耀成、纪琨原文直译,经典全译本。 以儿童视角对成人精神世界的探索、爱而不得迷失自我的凄美暗恋、婚姻家庭生活中的背叛与救赎、冲动激情驱使下的奋不顾身……每位读者都能在茨威格创造的情感世界里找到共鸣。 新增作者主要作品年表,展现茨威格的创作生涯。收录译者关惠文所作4000字后记,深入了解作家生平经历和生活背景。 内外双封,烫银工艺;封面光影与人像明暗呼应,内封彩虹渐变色递进情感层次;随书附赠“玫瑰之爱”书签,纪念动人爱情。 后记 斯蒂芬·茨威格1881年11 月28日出生在维也纳。父母 都是犹太人,父亲是纺织厂 主,母亲是一个银行家的女 儿。他的童年是在优裕的生 活条件和良好的教育中度过 的。 他所就读的中学是奥地 利最著名的维也纳马克西米 连中学。1900年,茨威格 入维也纳大学,专攻哲学、 德国文学和法国文学, 1904年获博士学位。 当时,维也纳是奥匈帝 国的首都。1867年建立的 奥匈帝国,历经几十年的发 展,到19世纪末已开始衰落 。但这一时期却是奥地利历 史上文学艺术欣欣向荣的发 展时期,正如茨威格所说, 这里呈现的是“西方一切文 化的综合”。马赫(1838— 1916)的哲学,弗洛伊德 (1856—1939)的精神分析学 ,马勒(1860—1911)、施特 劳斯(1864—1949)、勋伯格 (1874—1951)的音乐,以及 建筑和绘画艺术上分离派和 印象派的成就,赢得了世界 声誉,文学上则是“青年维 也纳”的崛起。 这个文学流派很快就成 为奥地利维也纳的文学生活 中心,它标志着一个新的文 学时代的开始,迅即为青年 一代所景仰和追随。茨威格 就是在这样时代的文学艺术 氛围中走上文学道路的。 1902年,茨威格发表了 第一篇短篇小说。1904年 ,他的第一部小说集《艾利 卡·埃瓦尔德之恋》出版, 这个集子共收四篇小说:《 雪中》、《出游》、《艾利 卡·埃瓦尔德之恋》和《生 命的奇迹》。1911年,茨 威格的第二本小说集出版, 书名为《初次经历》,收有 《朦胧夜的故事》、《家庭 教师》、《灼人的秘密》和 《夏天的故事》。小说的副 标题“儿童国度里的四个故 事”指明,这几篇小说描述 的是由青春萌发期儿童的视 角观察为情欲所主宰的成人 世界。《灼人的秘密》便是 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这部 小说集标志着茨威格独特创 作风格的形成,这就是他此 后作品的基调:探索和描绘 为情欲所驱使的精神世界。 他的这种“灵魂的猎者”的才 能在小说集《热带癫狂症患 者》(1922,除冠题篇外, 收有《奇妙的夜》、《一个 陌生女人的来信》和《芳心 迷离》等)和小说集《情感 的迷惘》(1929,除冠题篇 外,还包括《一个女人一生 中的二十四小时》和《一颗 心的沦亡》等)中发挥到了 极致。这后两部小说与《初 次经历》被称为“环链”系列 小说集。 “环链”是指人生中的三 个阶段:《初次经历》描述 的是儿童期;《热带癫狂症 患者》写的是成年男女在情 欲方面的心态;《情感的迷 惘》的主人公都是饱经沧桑 的人,小说家探索和描绘的 则是他们偶发或怪异行为的 心路,即他们的精神活动。 按照茨威格本人的表述,就 是这些作品都具有精神分析 的印记,都是探索个人的, 与“激情的黑暗世界中的幽 明”相联结的经历。 直至1933年希特勒攫取 政权,是茨威格创作的鼎盛 时期,他除了创作小说和剧 本,还撰写了许多部传记文 学作品,如《罗曼.罗兰》 (1921),“世界建筑师”系列 的《三大师》(巴尔扎克、 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 1921),《斗魔鬼》(荷尔德 林,克莱斯特和尼采, 1925)和《三诗人》(卡萨诺 瓦,司汤达和托尔斯泰, 1928),《约瑟夫·福歇》 (1929),《玛丽·安托瓦尔 特》(1932),以及《精神疗 法》(关于催眠术的发明者 梅斯梅尔、基督教科学创始 人玛丽.贝克尔埃迪和精神 分析学家弗洛伊德,1931) 等。茨威格的传记文学作品 独具一格,非同凡响。在这 些著作中,他不仅讲述了各 人的生平和作品(或著作或 活动),尤其描绘了他们的 心理活动和他们的精神世界 。茨威格的传记感人至深, 受到各界读者的赞赏,高尔 基就说茨威格的传记“有许 多新颖的、精到的见解,全 文叙述得极为优美”,称他 为“一位艺术家,一位才华 惊人的艺术家”。托马斯·曼 也曾高度赞扬过茨威格。在 20世纪30年代,茨威格就 成为当时最著名的传记文学 作家了。 …… 一战前欧洲四十年的和 平安宁、发展繁荣,使人们 滋长了乐观主义情绪。茨威 格这一代世纪转折前后的年 轻人,几乎没有人不相信和 平昌盛的年代会一直延续下 去,没有人不相信人们会永 享安宁。但是,就在1914 年,第一世界大战爆发了。 人们无不万分震惊。人们从 光明的顶峰跌入黑暗的深渊 。然而,大多数人却被狭隘 的“爱国主义”所迷惑。他们 慷慨激昂地投身战场。茨威 格虽然厌恶战争。主张和平 ,但为形势所迫,不能公开 表态,只好托人进入国防部 军事档案馆工作。不到两年 ,杀戮的残酷使茨威格幡然 醒悟。早已孕育在胸的和平 主义和世界主义精神占了上 风,他成了一名反战者,并 于1916年写了诗体悲剧《 耶利米》,号召人们“用肉 体反对战争,用生命维护和 平。”经历过战争,茨威格 更加成熟,他增强了责任感 。战后这十几年,茨威格的 创作如日中天,硕果累累。 这十几年,人们感到欧洲将 会有一个光明的前景,人们 渴望着幸福和安宁。但实际 上,战火一直在酝酿之中。 终于,1933年,法西斯头 子希特勒上台了。人类最黑 暗,最残酷的年代于是开始 ,犹如数百年前欧洲的大瘟 疫,专制暴力 精彩页 灼人的秘密 伙伴 机车沙哑地吼叫着,塞默林到了。黑色的列车在山上银白色灯光的照耀下停了一分钟,下来几个穿着五颜六色衣服的乘客,又上了几个人。到处是恼人的噪音。接着,前面的机车又沙哑地嘶鸣起来,扯动黑色的车链,嘎嘎地开了过去,冲进隧道的洞口。广漠的景色又纯净地展现出来了,清晰的背景,被湿润的风吹得分外明亮。 下车的人中有一位年轻人,他那考究的衣着,带有天然弹性的步履。给人以好感。他迅速地走在别人前边,叫了一辆去旅馆的马车。马儿不慌不忙地在上坡路上嘚嘚地走着。空气里充满春意,那只有五六月才特有的洁白而轻盈的浮云,像穿着白色衣裳的轻佻的小伙子,在蓝色的空中嬉戏奔跑,时而躲藏在高山背后,时而互相拥抱,又再度逃开,有时像手绢似的揉成一团,有时又散成丝片,末了又戏弄地给群山头上戴上白色的帽子。风在高空奔驰,狂暴不羁地摇动着细长的沐雨的树枝,直摇得根根枝丫咔咔作响,飞落下千百颗晶莹的水滴。有时仿佛从山里飘来清凉的雪的芬芳,随后又让人呼吸到一种又甜又冲鼻的气息。空中和地上的一切都在骚动,显得极度的烦躁不宁。马匹轻轻地喷着鼻息,往已是下坡的路上跑去。小铃铛在前边叮叮当当作响。 一到旅馆,这位年轻人就立即跑到旅客登记处,匆匆地稍一浏览,马上就失望了。“我千吗到这里来?”。他开始烦躁不安地自忖,“光在这里的山上待着,没有社交,这比在办公室还烦人。显然,我来得不是太早就是太晚,每逢假期,我的运气总是不好,登记本上没有一个熟悉的名字。哪怕有几个女人在这里也好,那就可以来次小小的、必要时甚至是真挚的调情,而不至于索然寡味地度过这个星期。”这位年轻人是个男爵,出身于一个名望不是那么太高的奥地利官僚贵族,现在总督府供职。他这次短短的休假并没有特别必要,只是因为他的同事都休过了一星期春假,而他又并不愿意把自己的一周假期送给国家。他虽然不乏才干,却具有一种喜爱社交的秉性,喜欢在各种人物的圈子里出头露面,并深知自己对于孤独是一筹莫展的。他从来不喜欢深届简出,尽可能地避免只身独处,因为他根本不愿意闭门反躬自省。他知道,他需要人的摩擦面,以便使他内在的才华、他心底的热情得以放纵,并燃起火光,而他一人独处时则是冷冰冰的,毫无用处,就像那装在匣子里的火柴。 他沮丧地在空无一人的前厅里踱来踱去,时而心不在焉地翻翻报纸,时而又在音乐室的钢琴上弹一曲华尔兹,不过手不由己,老是弹不出正确的旋律。后来他就烦躁地坐下,凝视着窗外。窗外夜幕正缓缓下垂,灰色的雾霭像蒸气一样从松林中升腾起来。他心烦意乱、百无聊赖地在那里待了一个小时,就走进了餐厅。 餐厅里才只有几张桌子坐了人,他都匆匆地投以一瞥。毫无所获!只有那边的一位教练——他是在跑马场认识的——漫不经心地招呼了他,还有一张面孔在环城路上见过,此外,什么也没有了。没有女人,没有任何能够引起一次——即便是短暂的也好——钟情的对象。他本来就沮丧的情绪变得更加烦躁。像他这样的年轻人,他们标致的面孔常使他们获得成功,他们心里总是在为一次新的相遇、一次新的经历做好准备,他们总是急不可待地憧憬那未知的艳遇,他们对任何看来意外的事情都不会吃惊,因为一切早就在他们预料之中了。他们的眼睛不会放过任何性爱的东西,因为他们投向每个女人的第一瞥目光,就是从肉欲上打量的,而且不管她是朋友的妻子,还是给他开门的女仆。如果以某种草率的鄙视态度把这些人称作追逐女人的能手,那么无意中就会使这个字眼包含多少由观察而得来的真理啊!因为在他们身上确实集中了狩猎者各种强烈的本能:侦察、兴奋和心灵的冷酷。他们的举止总是落落大方,时刻准备着,而且一心想寻花问柳,并穷追不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他们总是充满激情,但不是恋人那种高尚的激情,而是赌徒那种冷酷的、谋略的、危险的激情。他们当中有一些固执的人,他们不仅把青年时期,甚至单是由于等待机缘就把整个一生变成无穷无尽的追逐冒险,他们把一天分解成几百次小的官能享乐——马路上的一瞥、一个瞬息即逝的微笑、对坐时轻轻触到的膝头,把一年又分解为儿百个这样的日子。对他们来说,官能享乐就是永远潺潺流动的、富于滋养的、充满刺激的生活的源泉。 P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