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西方文学史十二讲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英)托马斯·卡莱尔 |
出版社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英国著名评论家、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在伦敦发表的关于西方文学的十二次演讲的讲稿。托马斯·卡莱尔对每一个时代的特征,对每一个民族的性格,对每一位作家的品格都有深刻、独到的理解和概括。如希腊人的欢快,罗马人的讲究实际,中世纪的信仰、忠诚,塞万提斯的幽默,但丁心灵的高贵、灵魂的博大等。贯穿整个演讲的是文学大师们那伟大的人格魅力:坚强、乐观、坦诚、幽默、谦逊、执着、追求真理,对人类充满爱。他们的作品是“大自然伟大心灵的絮语,是人类心灵的真诚袒露”。 目录 原序 1 第一部分 第一讲 002 文学总论——语言、习俗、宗教、种族——希腊人:他们的历史特征,他们的命运、行为——神话——神的起源 第二讲 014 荷马:英雄时代——从埃斯库罗斯到苏格拉底——希腊的衰落 第三讲 030 罗马人:他们的性格、他们的命运、他们的作为—— 从维吉尔到塔西佗——异教的终结 第二部分 第四讲 050 中世纪——基督教——信仰——创造——虔诚信仰基督教的基础——希尔德布兰德教皇——十字军东征——行吟诗人——《尼伯龙根之歌》 第五讲 066 但丁——意大利人——天主教——炼狱 第六讲 082 西班牙人——骑士制度——伟大的西班牙民族——塞万提斯:他的生平、创作——洛普——卡尔德隆——新教和荷兰战争 第七讲 098 德国人——他们的所作所为——宗教改革——路德——乌尔里希·冯·胡滕——伊拉斯谟 第八讲 116 英国人:他们的起源、他们的经历和命运——伊丽莎白时代——莎士比亚——约翰·诺克斯——弥尔顿——怀疑论的开端 第三部分 第九讲 134 伏尔泰——法国人——怀疑论——从拉伯雷到卢梭 第十讲 135 18 世纪的英国——怀特菲尔德——斯威夫特——斯泰恩——约翰逊——休谟 第十一讲148 怀疑论的终结——少年维特式的多愁善感——法国大革命 第四部分 第十二讲 164 德国现代文学——歌德及其作品 译后记 178 导语 ■世界著名批评家、史学家,英国文坛怪杰托马斯·卡莱尔西方文学史讲演录,一部享誉世界的简明西方文学史。 ■作者权威。卡莱尔被看作是维多利亚时代重要的社会评论员,对当时英国的社会舆论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他一生中发表了很多在维多利亚时代被赞誉的重要演讲,作品在当时颇具影响力,被誉为“切尔西的圣哲”。 ■十二次文学演讲,讲述欧洲文学从古希腊至18世纪末的发展演变,兼具见识与通俗性,直到今天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卡莱尔以独特的有机体史观统摄全书,历叙每个民族的盛衰历程和精神气质,把捉民族精神与作家创作之间的关联,使得本书不止是文学史,更是文明史、精神史。 ■本书由演讲整理而成,表达口语化,由山东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姜智芹翻译,流畅好读,增加149条注释,使读者能轻松地进入博大精深的西方文学世界。 ■封面采用现代简约设计,著名作家人名使用老式打字机字体,居中为渐变的星体,指向本书“作家本身就是发光体”的主题。封面采用莫兰迪本白,精致文雅。 ■随书赠送全文配乐有声书,轻松听享,阅读不受限。 精彩页 第二讲 荷马:英雄时代——从埃斯库罗斯到苏格拉底——希腊的衰落 我们现在简要介绍一下希腊文学,尽管时间有限,但对希腊五百年的文学史我们有必要做一个概括。 首先要介绍的是《荷马史诗》。《荷马史诗》讲述的历史我们在第一讲中已经提到,是希腊历史上的第一个伟大时期——特洛伊战争。《伊利亚特》(Iliad),或者说《伊利昂之歌》(Song of Ilion),是由很多我称为叙事性的歌谣组成的,这些歌谣讲述了当时发生的各种事件,而不只是对特洛伊战争本身的叙述,因为它从事件的中间开始,也在事件的中间结束。《奥德赛》(Odyssey)讲述了战争结束以后,奥德修斯(Odysseus),也叫尤利西斯(Ulysses),从特洛伊返回家乡的冒险旅行。故事发生的时间,据阿伦德尔·马布里斯推测(主要依据希罗多德),是在公元前800年,抑或是在公元前900年,不管怎么说,和《伊利亚特》里面的故事在时间上大致相同。约翰尼斯·冯·缪勒认为这两部史诗是仅次于《圣经》的最古老、最重要的作品,它们甚至比中国的文学作品还要古老,因为尽管有人说中国的文学历史悠久,但没有证据表明其文学作品比《荷马史诗》出现得更早。中国有一些作品出现的时间与《荷马史诗》大致相当,但那些不是什么重要的作品,只是一些传奇或编年史。荷马是谁,或者谁是这些史诗的真正作者,我们尚不清楚。博物馆里确实有阿伦德尔伯爵提供的荷马半身塑像,在其他地方还有一两个荷马的塑像,但我们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它们就是荷马。我们也不能肯定《荷马史诗》是出自一个人之手,还是多人合作的结晶。人们曾一度认为荷马是一个行吟者、一个乞丐、一位盲人,在1780年之前一直这么认为。但是这一年,一位名叫沃尔弗的德国人受命为格拉斯哥版的《荷马史诗》写一个序言,他在序言里首次提出一个令专家学者们都非常吃惊和困惑的观点,说荷马实无其人,并且说《伊利亚特》的成书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时间,是许多行吟歌手或诗人的集体创作,这些人经常出入希腊王公贵族的府邸,还说那时希腊境内流传着上千首关于特洛伊战争的歌谣。继庇西特拉图斯、希庇亚斯和喜帕恰斯的后代首次出版《荷马史诗》三百年之后,这是第二次出版。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说莱克格斯已经搜集整理了有关材料,但他说得非常含糊,而且证据不足。下一个版本是亚历山大大帝收集整理的,只做了几处改动,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在我看来,一个人如果不用笔记录下来,很难创作出这样宏大的史诗。其他的诗是用来吟诵的,但这一首太长,在一次宴会上吟诵似乎不太可能;另一方面,如果那时没有读者,这些诗也不可能写出来。荷马不识字,这也是一个公认的事实。荷马用自己的嘴巴,把这些故事从一个首领那儿传唱到另一个首领那儿,当他清楚地表达出来时,故事就被记录下来,不是用字母,而是用一种类似象形文字的符号。事实上,赞成荷马是史诗的真正作者的唯一证据,来自对这一问题的共识和史诗的前后统一性,这种看法一度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人们把它归结为一群有才华的作家,以偶然相同的风格创作的意外巧合的作品,它应该是在印刷术发明之后才成书的。但前不久我开始阅读《伊利亚特》,离开学校以后我就一直没有碰过它,我必须承认在阅读时我完全赞同这一说法,即史诗不是一个人所作。赖特本人强烈支持相反的一方,他认为《奥德赛》出自另外一个人之手,而我们现在看到的《伊利亚特》被抄写者改动很多。总而言之,他并不十分赞同自己一方的观点。但最有说服力的见解是从阅读诗歌本身得出来的。至于史诗的前后一致,我觉得可以在不破坏前后连贯的前提下,分写成两部或三部书,它的价值不在于人物的完美延续上。《荷马史诗》的风格一点也不像莎士比亚对人物的刻画,它里面只有狡猾的人,头脑简单、粗鲁、愚蠢的人,骄傲的人。尽管如此,没有任何人能刻画出《伊利亚特》里面人物的性格。我们都知道意大利的古代喜剧,剧中有小丑哈勒昆、学者和科伦芭茵,《伊利亚特》中的人物也有类似的特征。因此,如果可以把大事件与小事件做比较的话,我们在英国的文学中能找到类似的例子。我们有大量关于罗宾汉的歌谣集。罗宾汉是一个反叛者,住在舍伍德森林中,名噪诺丁汉和英国北部。在14世纪,英国有许多歌谣传唱他,特别是在英国北部,流传着许多他同长官作对的故事,还有他的各种冒险经历。这些歌谣是由那些拉琴手和年老的盲人,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吟唱出来的。仅仅在五十年前,约克郡的一个书商把这些歌谣收集起来,加以出版。他把这一块拿掉,填到另一处,使它成为一部像《伊利亚特》一样前后连贯的长诗。现在,把富有乐感的希腊人和不那么富有乐感的英国人相对照,把竖琴和提琴(二者很相似)相比较,不要忘记一个是在酒馆里传唱,另一个是在王公贵族家里吟诵,我们看到罗宾汉歌谣和另一个时期产生的“神圣的特洛伊故事”,有着相似的结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