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5分钟爆笑诗词(杜甫篇)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历史的囚徒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为什么杜甫被称为“老杜”,李白不叫“老李”?因为杜甫从未“年轻”,而李白从未“老去”。上天赋予杜甫奇才的同时,又给了他一副沉重的肉身。杜甫在59年的生命历程里,独立于天地之间。他在物质上深深地感到无力和孤独,但他精神上有力和富足。杜甫的一生,就像他的作品一样,沉郁顿挫。
杜甫曾紧盯远方,追逐梦想,仕途沉浮,但最后柴米油盐让他回到人间。老杜的命运与国家的运数几乎完全重叠。老杜个人的命运,就是大唐兴亡史的一个缩影。也正因如此,杜甫的诗则如泣如诉、如怒如恨,是饱含辛酸的大唐乱世图景。
《5分钟爆笑诗词:杜甫篇》以生动的历史故事、活泼幽默的笔触,漫画和文字结合的形式来讲述诗圣杜甫的一生,在故事情境中解读杜甫重要的诗歌创作。全书既有趣又极具知识性,激发孩子对古诗词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将杜甫的诗歌创作分为八大分类:友情诗、揭露诗、自然风景诗、饮酒诗、狂诗、写及妻子的诗、战争诗、仕途沉浮诗,来引领读者在会心一笑的同时细细品鉴。一本书阅尽杜甫的人生故事,5分钟浓缩杜甫诗词的精髓。
作者简介
历史的囚徒,本名程义峰,出生于江汉平原,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一枚。业余时间爱揣摩古人心理,还原历史现场,其幽默诙谐的语言自成一派,尤其擅长通过冷峻的笔锋写情,他的文章往往令人感动流泪(特别坚强的读者除外)。
全网首创幽默对话体——古人面对面,打通今人与古人沟通的经脉。
目录
1“对朋友我是一流的”——杜甫的友情诗
2.“大唐首席时事评论员”——杜甫的揭露诗
3.“大自然最好的对话者”——杜甫的自然风景诗
4.“喝不过你,我还写不过你?”——杜甫的饮酒诗
5.“我也是‘楚狂人’”——杜甫的狂诗
6.“老婆就是用来宠的”——杜甫写及妻子的诗
7.“大唐第一战地记者”——杜甫的战争诗
8.“做官这事,我努力过”——杜甫的仕途沉浮诗
序言
杜甫:盛唐的同龄人
1
杜甫的价值一直都被低
估了。在人们看来,他就是
一个枯瘦潦倒的老头,此印
象历经千年,在人脑海中一
直挥之不去。
为什么杜甫被称为“老杜
”,李白不叫“老李”?因为
杜甫从未“年轻”,而李白从
未“老去”。
杜甫死后几十年,诗人
元稹才发现杜甫杰出不凡。
晚唐时期,因为杜甫的诗里
尽是盛唐的历史碎片,所以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又过
了好多年,王安石、苏轼、
黄庭坚等,全是杜甫的超级
粉丝。
有人学他的书法,有人
学他的诗风,有人学他的人
生态度。
到了明代,杜甫的地位
登峰造极,他被尊称为“诗
圣”。
2020年,英国广播公司
还专门为杜甫拍摄了纪录片
,称他为中国“最伟大”的诗
人。
上天赋予他奇才的同时
,又给了他一副沉重的肉身

就看杜甫如何突围了。
2
俗话说,二流诗人,以
诗为生命,一流诗人,以生
命为诗。
杜甫在59年的生命历程
里,独立于天地之间。他在
物质上深深地感到无力和孤
独,但他精神上有力和富足

杜甫体内的小宇宙,爆
发出的巨大能量,令人匪夷
所思。这种能量,可以包容
乾坤。
杜甫曾紧盯远方,追逐
梦想,但柴米油盐让他回到
人间。
杜甫很少俯视人间,有
生之年,他的姿态越来越低

他忠厚善良、悲天悯人
,是个耿直的老男孩。
他是尘埃里开出的花。
3
盛唐时以天下为己任的
人有很多。
杜甫和李白是比较特殊
的两个,两人十分相似。
李白有鼓吹永王东巡,
杜甫有上疏救房琯。
这说明杜甫与李白一样
,满腔爱国热情,但在政治
上太过天真。
他们在仕途上一败涂地
,但总是心存幻想,一次次
通过写诗为自己鼓劲加油。
再后来,杜甫在精神上
逐渐长大,完全超脱小我,
撒向普罗大众的都是爱。
杜甫已经很惨了,但他
更关心的,是比他更悲惨更
无力的群众。
他吟道:“安得广厦千万
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
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不是情之圣者,是什
么?
杜甫曾将建功立业、奉
儒守官视为人生最高理想。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
皇。”
他最早的创作就是关于
凤凰的,那时候还没有和平
鸽,凤凰就象征着天下太平

可是他在壮年遇到的,
刚好是大唐最不太平的那些
年。
4
老杜出生的那一年,正
是李隆基掌权(公元712年
),开始创造盛唐神话之时

而后,在小杜变成老杜
之时,大唐的国运也由盛转
衰,急转直下。
老杜的命运与国家的运
数几乎完全重叠。
老杜个人的命运,就是
大唐兴亡史的一个缩影。
眼见大唐起高楼,眼见
其宴宾客,眼见其楼塌了。
虽然后来大唐又在建楼
,但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大
唐了。
杜甫40岁之前所写的诗
,只留下数十首,据说“十
有九失”。而安史之乱爆发
后的十几年,
他写了
1000多首诗,占其所有诗
作的70%以上。
古希腊大哲学家亚里士
多德说过,诗比历史更真实
。这说的不就是杜甫吗?
杜甫从自身经历出发,
从生活中提炼具有普遍意义
的主题,既客观反映社会现
实,又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
色彩,让人爱得不要不要的

跟李白的不可模仿相比
,杜甫是接地气的,是可以
学习的,尤其在他充分挖掘
语言潜力,挑战僵死的文学
传统这方面。
5
杜甫活得太累了。这在
他的诗里都有记录。
三年犹疟疾,一鬼不销
亡。(《寄彭州高三十五使
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
十韵》)
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月
聋。(《耳聋》)
衰年病肺惟高枕,绝塞
愁时早闭门。(《返照》)
疟病餐巴水,疮痍老蜀
都。(《哭台州郑司户苏少
监》)
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
偏枯半耳聋。(《清明二首
》)
可能在种种疾病的痛苦
折磨之下,人的某些感觉会
变得特别敏锐。
比如杜甫,在情感的凝
聚力方面,以及濒于绝望的
忧愁表达方面,明显拥有天
赋。
很多人说,读他的诗,
不知不觉就泪流满面。
6
最后想讲个小故事,好
像可以看出杜甫为什么那么
杰出。
他自幼丧母,被寄养在
姑母家。姑母对他很好,爱
他甚至超过自己的亲生儿子

有次,小杜甫与姑母的
儿子同时生重病,有女巫说
,要想病好,病人需要睡在
东南角的床上。
东南角的床铺只有一张
,想让谁活,就把他抱到那
边去。姑母默默地把亲生儿
子留下,将小杜甫放到东南
角的床上。
再后来,姑母的亲生儿
子死了,而小杜甫活了下来

你们说,是不是要特别
感谢杜甫的姑母(她连名字
都没留下)?
正因为有这种超级的善
良和无私的大爱的浸润,杜
甫才会对世间万物充满了爱

同样,因为杜甫的悲天
悯人,他给人类留下了宝贵
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
谨以此书献给认真生活
过的杜甫先生,2022年是
他诞辰
导语
作者身为历史学博士,擅长以生动的方式讲历史故事,文字活泼幽默,巧妙地将古诗词无痕融入故事情境中,让古诗在现代语境中重现杜甫是文字大师,也是天生的观察者
知名作者“历史的囚徒”曾做过12年记者,极善于挖掘古人内心故事,让历史人物远比课本上讲的更有趣,古诗词的学习也远比语文课本教的更有趣。
一本书阅尽杜甫人生故事,八大创作分类读懂杜甫,从历史的脉络中进入杜甫的内心世界,理解杜甫,读懂杜甫。
古代诗人说起来都知道,其实你想不到他们之间的关系有多妙,一本书理清杜甫和他的朋友圈,串联起大唐诗人和诗歌,理解巧记效率翻倍。
精彩页
1
在杜甫的朋友圈里,最重磅的人物当数李白。
杜甫对李白,一生都是高度尊重和深切爱护的。
关于他们的初见,闻一多先生是这么评价的:
“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
两位大诗人风格迥异,杜甫难为李白之飘逸,李白难为杜甫之沉郁。
可是,他们成了彼此精神上的至交。
其实,他们的会面,只在从公元744年春天到745年秋天这一段时间。
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神都洛阳。
那一年,李白44岁,杜甫33岁,两人正值壮年时期。
因为不适应官场,李白刚被“踢”出皇宫。
好在玄宗给李白留了点面子,送他“伴手礼”,赐了几锭金元宝。
诗仙如大鹏折翅,天马坠地,精神上受到的震荡可想而知。
好在诗仙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这是他后来保持一生的习惯),于是第一时间来到小酒馆,暂且先喝个痛快。
毕竟是初夏,生机盎然,一切都充满希望,诗仙的心情自然也不坏。
正值下午,酒客不多。
一位瘦弱的读书人,悄悄地走到李白的酒桌边,这位读书人就是杜甫。
当时李白已经名满天下,皇宫三年的翰林生涯,令他妇孺皆知。
对李白大哥的才华,杜甫是佩服的,这次的偶遇令他惊喜万分。 “我叫杜甫,喜欢诗歌,来自河南。”杜甫小心翼翼地做自我介绍。
那些年,李白见过的文学青年太多了,他们写的作品都很平庸。
可是眼前这个穿蓝衫的年轻人,看上去似乎不同寻常。
具体怎么个不同寻常法,李白一时说不上来。
“今天没去上班吗?”李白再次确认了眼神,声音和缓。
“一直失业呢!”杜甫尴尬地笑了一下。
李白的心忽然隐隐作痛:“天下该有多少这样的痴人?”
“不如,你跟我去寻仙吧!”
这句话脱口而出之时,连李白自己都有点惊讶。
他很少对粉丝这样,更何况是在初次见面之时。
然而,无形中有一种强大的直觉支配着李白。
“好的好的,太白老师,”杜甫受宠若惊道,“反正我最近没什么事。”
于是,李白和杜甫结伴出发了。
途中,他们遇到了一个脸上满是青春痘和疤痕的诗人,此人名叫高适。
对,就是那个写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家伙。
那个时候,高适还只是一个落魄的读书人而已。
他们三人从河南出发,一路浪到山东地界,边寻仙边打猎。
在寻仙途中,杜甫常常写诗,记录与李大哥的美好生活片段,比如下面这首: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从诗题可知,李白和杜甫二人一同去寻找一位姓范的隐士,但是诗的开头六句却只字未提寻人,而是盛赞“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即李白的诗总是写得很漂亮,有点像以前那个叫阴铿的文学家,并交代杜甫自己与李大哥喝完酒可以睡一条被子,白天手牵手一起玩耍(“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深厚友情。
P1-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2:5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