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教育科研方法》着重介绍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骤,辅以实例,帮助学习者树立明确的教师研究意识,提高应用教育研究解决教育实践问题的能力。
《教师的教育科研方法》突出教育科研方法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操作性,适合教师教育专业学生学习使用,以及中小学教师在职学习与工作之用。
丛书主编:郭宁生。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兼任江苏省高教学会理事,江苏省高校教育技术研究会副秘书长。长期从事中国古代经济史、高等教育管理的研究和教学,在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多篇,参撰、参编学术专著、教材多部。 本册主编:乔建中 赵家荣。乔建中,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学与教师教育。在核心期刊发表江研究论文多篇,参撰、参编学术专著、教材多部。赵家荣,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师教育。在核心期刊发表江研究论文多篇,参撰、参编学术专著、教材多部。
高等院校教师教育专业旨在培养能够胜任基础教育教科研任务、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研究型教师。科研方法已成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必不可少的内容。为什么中小学教师需要学习、掌握并运用科研方法呢?答案非常简单:因为科研方法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太重要了。
首先,科研方法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方法本身很重要,方法不对,研究结果自然无效。自然科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科学的研究方法,即实证法。教育科学研究者想借鉴自然科学研究方法,但是他们发现,教育现象十分复杂,作为教育科学研究对象的人(学生、教师……)也十分复杂,所以研究者不可能像在实验室里那样严格控制、精准测量各种变量。在教育科学领域,研究者所采用的是一套适用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将自然与社会、科学与人文统一起来,揭示教育现象特殊的本质和规律。中小学教师如果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能够进一步揭示教育教学的本质和规律,必然要掌握科学的方法。
第二,科研方法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对科研方法不甚了解,或者有所误解。从不少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课题报告和文章来看,许多成果之所以不能推广或不能让人信服,原因之一就是科研方法不对头。有些教师研究者甚至不懂何为科研,其科研或是大谈“我认为……”“我感到……”等,或是断章取义摘抄别人的文章,或是绝口不提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或是使用了科研方法但欠标准(工具不准、程序有误、统计方法欠妥等),或是不列出参考书目。这种成果显然不是扎扎实实科学研究的产物。所以,作为中小学教师,既然要寻求专业成长,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让自己的科研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科学化,特别是实证化。
第三,科研方法之所以对中小学教师重要,是因为一线教师是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直接接受者和实施者,如果教师对研究者所采用的科研方法不了解、不熟悉,就不能有效地判断自己或他人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及有效性,从而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不能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真正受益于教育研究成果。科研方法并不是专业研究者的专利,教师也不应是科研的外行,教师学习并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对破除科研神秘论是很有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