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也是临床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本书共七章,以国家脑科学研究战略为导向,从认识疼痛、评估疼痛和环节疼痛三个方面,系统概括并评述了疼痛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动态,涉及多种在体电生理和神经影像技术;从宏观和介观层面探讨了不同类型疼痛从感受器、传导通路到大脑皮层的投射等的认知神经机制;充分考虑动物模型研究和非侵入性人体研究的互补性,整合了跨物种研究成果;详细阐述了基因-环境-脑结构/脑功能.行为的多维度疼痛评估方法,并深入探索了各类非药物镇痛方法及其机制。 本书对疼痛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临床医生、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对疼痛相关知识感兴趣的普通大众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胡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运用电生理和神经影像技术,研究疼痛信息处理的脑神经机制,探索客观准确的疼痛评估方法,开发基于心理物理法的镇痛策略。近年来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世界疼痛研究学会国际合作基金等项目。在Trends in Neurosciences、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Neuroscience和PAIN等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目录 丛书序(杨玉芳 吴艳红) 前言 缩略语表 第一章 疼痛认知神经科学概述 第一节 伤害性疼痛 第二节 神经病理性疼痛 第三节 心因性疼痛 第二章 疼痛理论与疼痛维度 第一节 疼痛理论 第二节 疼痛维度 第三章 疼痛测量 第一节 疼痛的感觉-辨别测量 第二节 疼痛的情绪-动机测量 第三节 疼痛的认知-评价测量 第四节 基于神经影像技术的疼痛评估 第四章 伤害性疼痛的认知神经机制 第一节 伤害性疼痛的中枢神经机制 第二节 伤害性疼痛的动物模型 第三节 躯体疼痛 第四节 内脏疼痛 第五章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认知神经机制 第一节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神经机制概述 第二节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第三节 慢性腰背痛 第四节 幻肢痛 第五节 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常见心理问题 第六章 疼痛的影响因素:基于生理-心理-社会模型的视角 第一节 疼痛与遗传 第二节 疼痛与性别 第三节 疼痛与年龄 第四节 疼痛与学习记忆 第五节 疼痛与应激 第六节 疼痛与共情 第七节 疼痛的社会因素 第七章 疼痛的调节 第一节 安慰剂和反安慰剂效应 第二节 神经调控技术 第三节 条件性疼痛调节 第四节 音乐镇痛 第五节 运动镇痛 第六节 心理治疗的镇痛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