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人类情感史(精)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英)理查德·弗思-戈德贝希尔
出版社 中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情感如何塑造人类的历史进程?我们对情感的理解和体验又是如何随着人类发展而演变的?

人总是喜欢把自己看作理性的动物,靠智慧与博弈生存至今。但那些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并不是关乎事实,而是关乎情感。从哲学的起源到宗教的诞生,从罗马帝国的陨落到科技革命的兴起,甚至是那些最血腥残暴的战争,若不理解其中的情感,都难以洞见底蕴。

情感的地位常常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书中,理查德·弗斯-戈德贝希尔用一场贯穿古今、跨越东西的旅行,带领读者领略情感在人类社会中的核心地位。

本书借鉴了心理学、神经科学、哲学、艺术和宗教史的观点,生动地展示了人类对情感的理解和体验随人类发展而演变的过程,阐释了我们对情感的看法以及情感本身是如何深刻地塑造了人类和整个世界。

作者简介

理查德·弗思-戈德贝希尔(Richard Firth–Godbehere),剑桥大学哲学硕士、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博士,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情感史中心研究学者,英国高等教育学院院士。弗思-戈德贝希尔博士是一名备受赞誉的历史学、心理学、语言学、未来学和哲学领域的独立研究员与顾问,被公认是世界领先的研究厌恶与情感的专家。

目录

第 1 章? 古典美德的信号: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情感观

第 2 章? 佛教的兴起:阿育王欲望观的转变

第 3 章? 基督教的创立:使徒保罗的激情

第 4 章? 十字军东征:以爱之名

第 5 章?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奥斯曼人的恐惧

第 6 章? 猎巫狂热:憎恶、恐慌与极端厌女

第 7 章? 美国的诞生:对甜美自由的向往

第 8 章? 我思故我在:情感到底是什么?

第 9 章? 日本的崛起:樱花盛开之耻

第 10 章? 金凳子之战:非洲女王的怒火

第 11 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炮弹休克症

第 12 章? 美苏争霸:被操纵的爱与恨

第 13 章? 伟大的情感对峙:越容易产生厌恶感的人越保守?

第 14 章? 进击的人工智能:人类会梦见电子羊吗?

结? 语? 最后的情感是什么?

致? 谢

序言

你感觉怎么样?

我的猫扎齐大部分时间都在生气。通常,她表达愤怒的方式是一边拍打、追赶自己的尾巴,一边尖叫、咆哮或发出“嘶嘶”声。旁观者或许认为她只是不喜欢自己的尾巴,但我向你保证,这是她针对我的坏脾气。当我给她喂食迟了半个小时,或坐在沙发上属于她的专座,或犯下让天下雨的滔天罪行时,她就会这样做。当然,我家的猫可不是唯一一只会因主人的不服从而怒气冲冲的宠物。养过宠物的人,无论养的是猫、狗、兔、蛇还是其他动物,都知道,宠物能感受情感,而且一有机会就会表达。它们可能会生气、挑剔、示爱,这些情感经常同时出现。情感似乎在我们的动物伙伴体内自由流动,正如在人类体内一样。

但转折来了——宠物并不能体会情感。先别急于辩解“我的猫爱我”,因为不仅宠物如此,人类也不是生来就能体会情感的。大约两百年前,讲英语的西方人把一组感觉归到一起,这才有了“情感”这个新概念。“情感”是一个现代概念,一种文化建构。在19世纪早期,才有人提出“感觉是大脑的产物”这一主张。[1] 

根据语言学家安娜·韦日比茨卡(Anna Wierzbicka
)的说法,有关情感的词汇中,只有feel(感觉)这个动词可以直接从一种语言翻译到另一种语言。[2]

但是你能感觉到的,绝不仅限于通常意义上的情感——你还能感觉到生理上的疼痛、饥饿、冷暖,还有触摸某物的感觉。仅在英语中,不同历史时期就用了不同的术语来描述特定类型的感觉。比如,“气质”(temperaments)是指影响行为方式的感觉;“激情”(passions)是指先在肉体上感知而后触动心灵的感觉;“情操”(sentiments)是指人看见美丽事物或行为不道德之人时的感觉。人们早已把历史上用过的这些概念大部分都抛诸脑后,取而代之以一个笼统的术语“情感”(emotion)来描述大脑中产生的感觉。问题在于很难确定哪些感觉构成情感,哪些不构成。有多少人研究情感,就有多少种关于情感的定义。有些人把饥饿和生理上的疼痛包含在内,另一些人则不这么认为。有关情感的概念并非完全准确,有关激情的说法也并非一派胡言。情感只是一个边界定义模糊的新集合。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情感真的只是某种模糊的现代观念,那么关于它的书该从何处着笔呢?

情感是什么?

试图回答“情感是什么”这一问题有点像回答“蓝色是什么”一样,这是最大的难点。你或许能够举出一些关于光学折射和波长的科学数据,然而事实是,蓝色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具有不同的含义。在一些文化中,比如在纳米比亚的辛巴部落中,人们压根不认为蓝色是一种单独的颜色。辛巴人把它看作一种绿色,是有助于他们区分所居住的丛林与草地中叶子色调微妙差异的众多绿色之一。能否分辨出有毒的黄绿色叶子和安全可食用的蓝绿色叶子,可能意味着生与死的区别。[3]

如果我们设计一个颜色试验,让辛巴部落的成员将物体分成两堆,一堆是颜色像草地的物体,另一堆是颜色像天空的物体,那么你将得到一堆绿色物体和一堆蓝色物体。不难理解,这可能会让你觉得“绿色”和“蓝色”是普遍性概念。但是,如果你让他们将物体分成蓝色堆和绿色堆,你就会看到一大堆蓝色物体被分到西方人所谓的绿色堆中。这时,同样不难理解,你会认为对颜色的感知是由文化建构的。
[4]
   

……

出国旅游时,你会有同样的感受。实际上,你甚至不必跑得太远。我曾去英格兰小镇巴恩斯利(Barnsley)听音乐会,那里的听众在演出过程中面无表情、一动不动。但是当音乐停止后,早已经有一队人准备好涌向乐队,为他们买啤酒,告诉他们演出是多么美妙。在这座城镇特有的情感团体中,一种不分男女的、坚忍的男子气概否认了在别处,甚至仅在几英里”之外的城镇,能见到的那种热情表达。

人可以属于多个情感团体或情感体制。例如,乘务员在其工作时所属的情感体制中表现出的宽容大度不会延伸到他对足球的狂热中。当他与曼联球迷一起站在看台上时,这个在工作中看似无比耐心的人对待对方球迷的方式可能既野蛮又粗鲁。当他看比赛时,他处在一个情感团体中,摆脱了在工作中支配他行为的情感体制。这个情感团体鼓励他自由表达情感。

这让我想到了本书的另一个核心方面。纵观历史,某些强烈的情感曾充当变革的动力。在许多情况下,欲望、厌恶、爱、恐惧,有时还有愤怒,似乎代替了文化,驱使人们做出可以改变一切的事情。我将探究这些情感以及人们对它们的不断演变的看法,是如何发挥改造世界的作用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看到过去人们对欲望、厌恶、爱、恐惧和愤怒的体验与今天相比有何不同。

导语

历史如何被爱与恨主导?情感如何改变世界?  

人类总认为自己是因为思考与探索生存至今,但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并不是关乎事实,而是关乎情感。可能发动最血腥残暴的战争,也可能为一滴雨、一朵花感动落泪,人类终究是情感的动物。

本书涉猎心理学、神经科学、哲学、艺术和宗教史等不同领域,论述了情感在世界上不同的角落所扮演的核心却往往被低估的角色,从哲学的起源到宗教的诞生,从罗马帝国的陨落到科技革命的兴起,从古希腊到非洲、日本、奥斯曼帝国、美国以及其他更遥远的时空。

精彩页

第1章
   古典美德的信号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情感观

让我们从一些总体思想开始。历史上充满了关于情感的思考——情感是什么?从何而来?应当怎样表达和控制?这些思考帮助人们建立了如今仍然存在的宗教与哲学。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关于感觉的认知对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过,在进入讲述古印度、新约时代以及圣徒与先知的思想的章节之前,我想先从最初的时代讲起——至少这是我们公认的起点。这个时代诞生了关于情感有史可稽的第一批思想。让我们回溯到古希腊时代!

柏拉图和苏格拉底  

大约在耶稣出生前399年,一个二十多岁的男人卧病在床。这个男人健壮的体格闻名雅典,这也使他成了颇有名气的摔跤手。他甚至可能参加过古代奥运会。今天人们所熟知的是他的绰号——柏拉图(Plato),这个词在希腊语中是“宽阔”的意思。

柏拉图不仅拥有一副令人生畏的体魄,他还是一位思想上的巨人。后来,他创办了一所地位非凡的学校,取名“学园”(Academy),这个词沿用至今,成为大学中“学院”一词的来源。在柏拉图学园里,他撰写哲学著作,但从不写长篇散文。他写了一系列辩论对话,后来被称为《柏拉图对话录》。除了其中一篇,其主要人物都是他深爱的年长导师——苏格拉底(Socrates )。

《柏拉图对话录》的重要性再强调也不为过。两千多年后,英国哲学家与数学家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Alfred NorthWhitehead)认为,此后的所有西方哲学都只是“对柏拉图的一系列注脚”。但是,如果没有公元前399年柏拉图躺在病床上那无法平静的一天所发生的事情,以及导致那件事的一切,他可能就会像成百上千的伟大思想家一样被遗忘在时间的洪流中。正是在柏拉图卧病在床的这一天,他的导师苏格拉底被处决了。对此,柏拉图百感交集。

柏拉图论感觉

希腊人将情感称为pathe,意思是“体验”或“受难”,具体翻译成哪一个词取决于你正在经历的情感类型。柏拉图认为情感是灵魂的扰动,是由外部事件或知觉感受引起的涟漪,它使人失去平衡,扰乱人的安宁。不过,对柏拉图来说,灵魂指的不仅仅是人的非肉体的部分。

对柏拉图而言,灵魂无比重要,因为它代表了他哲学核心思想中的人性部分。柏拉图不认为我们所见到的周围的世界就是全部。他认为,从人类到树木再到椅子,一切事物都只是他所谓“智慧世界”(kósmos noetós)或称“理型”(forms)的不完美形态。柏拉图相信,我们生来就拥有对这些完美理型的固有知识。所以我们可以识别出两种不同的物体,比如板凳和王座,它们在本质上都是椅子,二者都映射到刻在我们脑海中的一把完美椅子的理型。柏拉图将人对现实的体验比作住在山洞里的人看见洞外的事物在石壁上投下影子。我们所认为的现实只不过是影子而已。在柏拉图看来,人的灵魂才是现实,才是在洞口阳光下翩翩起舞的人的完美理型。人的肉体只是灵魂投射的影子。人们体会到情感,是由于某些东西惊扰了灵魂,引发了肉体上的感觉,使影子发生出乎意料的扭曲。让柏拉图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普通人如何能够同时体会到两种不同的情感。怎么会有人既恐惧又无畏,比如战场上既欲战又想逃的士兵。他得出的结论是,人的灵魂不止一个部分。

柏拉图推论道,因为动物拥有灵魂却不能进行复杂的思考,所以必然存在一种属于动物的灵魂和另一种属于人与诸神的灵魂。属于神的灵魂是纯粹理性的,不会直接被情感干扰。柏拉图把这部分灵魂称为“逻各斯”(lógos)。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29 16: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