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永不瞑目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海岩 |
出版社 | 花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永不瞑目》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爱情悲剧,女刑警欧庆春将已故未婚夫的眼角膜捐给大学生肖童,重获光明的肖童被欧庆春的成熟稳重深深吸引。肖童出于对欧庆春的爱慕,接受了深入贩毒集团内部充当内线、刺探内幕的任务,配合警方将贩毒团伙一网打尽,也为此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作者简介 海岩,知名作家、编剧、企业家、高级经济师、收藏家、设计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小说、散文以及剧本创作。 代表作:长篇小说《便衣警察》《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永不瞑目》《你的生命如此多情》《平淡生活》《河流如血》《五星大饭店》《舞者》《长安盗》等,以及中篇小说集《死于青春》《海岩文集》(十二卷)《海岩电视小说书系》(十二卷)《我笔下的七宗罪》《煽》和若干的散文、专著等。 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 三十六 三十七 三十八 三十九 四十 四十一 四十二 四十三 四十四 四十五 四十六 四十七 我为什么写缉毒的小说——代后记 导语 海岩情感四部曲之一,经典再现; 你不能错过的海岩小说。 为恋爱男女特别创作; 一段激情澎湃的爱情故事。 “没有你,时间寸步难行,我停在原地,任回忆凝积——”随着一声枪声,一切都成为了岁月的痕迹,只有纯洁、热情与执着,还一直陪伴着你,永不瞑目。铿锵的歌声又在耳边响起:“你快回来——我一人承受不来,你快回来——生命因你而精彩”! 后记 我为什么写缉毒的小说 ——代后记 海岩 我写缉毒的小说,是因 为有人约我写,我答应了 不便反悔。于是从今年六 月开始,一直到八月底, 每天下班之后,我在我家 那间没有空调的屋子里, 熬过了北京几十年来最热 的一个夏天,匆匆写出了 这本《永不瞑目》。其实 在这之前,我几乎完全不 知道海洛因是什么东西。 现在我知道了,海洛因 是1898年一个德国人在吗 啡中添入某种化学物质加 热合成的。纯粹的海洛因 是一种白色的粉末,所以 人们称之为“白粉”。而吗啡 则是在1815年从鸦片中分 离提炼出来的一种叫作“生 物碱”的东西。第一次分离 出吗啡的也是一位德国人 。他们都是药剂师。他们 创造出海洛因和吗啡本来 是出于高尚的目的,只是 想把这两种可以减轻病人 痛苦的镇痛药贡献给以救 死扶伤为己任的医学,而 并没有想到他们的科学发 明后来竞无可挽回地导致 了全人类永远的俑首。 从那时开始就没有人能 够阻止这场灾难,人们甚 至没法准确统计出全世界 到底有多少人公开地或悄 悄地走进吸毒者的行列。 最近有统计说全世界每年 消费的毒品价值在三千亿 美元以上。也有统计说, 在世界上全部刑事犯罪中 ,和毒品有关的就占了三 分之二。因此可以说,毒 品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第 一大公害。 正因为这样,有人就劝 我赶紧写缉毒的小说。因 为毒品问题当仁不让地成 了一个世界性的永恒的主 题。 也正因为这样,另一些 人就劝我千万别写。因为 反映缉毒、吸毒和戒毒的 作品已经太多,读者早已 倒了胃口,吸毒的危害、 戒毒的艰难、缉毒的惊险 ,人所共知。你硬挤进去 炒冷饭,写得再离奇也没 人爱看。 为了让人爱看,我在写 的时候就采取了“戏不够, 爱情凑”“爱情不够,景来凑 ”的办法。让这个故事的许 多情节,都发生在好看的 风景胜地。就像电影《庐 山恋》似的,不爱看故事 ,就看看景吧。 好在毕竟是写了毒品, 这个让整个地球都为之战 栗的东西,如今突然闯入 了中国,闯入了我们许多 人的生活里,让人猝不及 防。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 的人关心缉毒问题,也会 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听到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角度的 描述。于是我还是坚持花 了三个月的业余时间,为 大家编了一个缉毒的案件 ,并借这个案件,描述了 我们的公安队伍和我们的 人民中,那些不消灭毒品 就永不瞑目的人,和就发 生在今年的一段故事。 精彩页 一 谁都知道胡同和四合院是北京的象征,可欧庆春虽然生在京城,却一直被那种鸽笼式的单元房圈到了二十多岁,从没住过一天胡同。单从这一点看,她的北京人的生活,也显得不那么正宗。她本质上其实是一个从父亲那辈才迁进来的外地移民。 算上今天,她在这个招待所的阁楼上已待了四天。透过这里的窗口,她第一次这样长久地、专注地凝视着一条典型的北京胡同,和在这胡同里来来往往的老北京人。和其他胡同不同的是,在鳞次栉比的传统四合院和它的破坏性变形—大杂院的夹缝中,这里居然还挤着一栋两层的老式西洋楼。那西洋楼斑驳的外观看上去像有上百年的历史,大概也是西方列强当年趾高气扬的一个物证。但现在,它以同样的陈旧,协调着周围低矮的平房那波浪般层层铺展的灰色房顶,竟使人感到一种建筑群落样式的丰富与色调的和谐。 今天,她的差事还是照相,她再一次把镜头对准了那栋西洋楼的残败的楼门。当那个提着公文箱的西服笔挺的男人被长焦镜头牢牢套住的瞬间,欧庆春已经不再像前几天那样兴奋。她只是熟练地,甚至是机械地按下相机的快门,只有快门连续发出的带着些沙哑的喳喳声,能给人带来一种隐约的快感。相机的机身已经老旧,但它硕大的镜头却显得簇新而且气派,能把那张粗糙的脸拉得近在眼前。直到李春强在一边推她:“差不多了,节省点吧。”她的快门才停下来。 她放下相机,心里笑了一下,为最后一个镜头而暗暗得意。最后这张照片她拍了一幅大全景,把跟在那家伙身后往街口走的胡新民也拍得清清楚楚。天色有些黑了,但胡新民脸上的那份天生的沉着仍然触目。她想,但愿这案子早点儿有个着落,最好别误了他俩后天的苏杭之行。 牛高马大的杜长发和组里的几个新手这时还闪在阁楼的窗边,目送着胡新民跟着那家伙消失在街口。同时,他们都听见了队长李春强拨通了手提电话,他们都知道马处长正等着这个电话。李队和马处的通话很简短,简短得近于暗语,但欧庆春完全可以听得明白无误。在李春强面无表情地收起电话之前,她已经知道了处长的决定。 “行了,按早上布置的,端了吧。” 每个人的心里都感到了几分轻松。已经四天了,他们蹲守在这间有股子霉味儿的阴暗的阁楼里,盯着下面胡同里那栋文物一样歪斜着的西洋楼,用相机的镜头捕捉着在那楼门口进进出出的每一张可疑的面孔,然后按照李春强的判断,有选择地一对一地尾随而去。四天了,从被跟踪过的人看,几乎清一色都是来这里买货的一般吸毒者。他们刻意要等的送货人却一直没有出现。今天早上,他们这组人准备出来和夜班的同志换岗的时候,处长马占福已经表示了不想再等的意思。这个意思在和李春强刚才的通话中,显然已经变成了明确的命令。大家开始默默地检查各自的武器,试枪栓、压子弹的声音此起彼伏。欧庆春只是习惯性地按了按腋下的手枪,早上出来的时候,一切都已检查过了。虽然她刚满二十六岁,但在他们这组人中,除了李春强和胡新民外,她就算来刑警队最早的同志了。 P1-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