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赵光义的一生,似乎总是被笼罩在阴影之下。早年,父兄皆是战功赫赫,兄长更是在几年之间黄袍加身,从一个落魄流浪者摇身一变成了九五之尊,而他却默默无闻,只能在掌权后为自己编造一段漏洞百出的少年时光;青年时,母亲着他与权臣赵普相交,多加学习,培植势力,赵普却一力反对他成为皇储,乃至因此被罢相;人至中年,终于登极,皇位的合法性却又成了一桩众说纷纭的悬案,史家争论千年,至今未有定论。
重重挥之不去的阴影笼罩着他五十九年的人生,造就了他的多疑、固执与好大喜功,也造就了他的勤政爱民与文治之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宋太宗(阴影下的帝王)(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张其凡 |
出版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宋太宗赵光义的一生,似乎总是被笼罩在阴影之下。早年,父兄皆是战功赫赫,兄长更是在几年之间黄袍加身,从一个落魄流浪者摇身一变成了九五之尊,而他却默默无闻,只能在掌权后为自己编造一段漏洞百出的少年时光;青年时,母亲着他与权臣赵普相交,多加学习,培植势力,赵普却一力反对他成为皇储,乃至因此被罢相;人至中年,终于登极,皇位的合法性却又成了一桩众说纷纭的悬案,史家争论千年,至今未有定论。 重重挥之不去的阴影笼罩着他五十九年的人生,造就了他的多疑、固执与好大喜功,也造就了他的勤政爱民与文治之功。 作者简介 张其凡(1949—2016),四川篷溪人,生于重庆,长在新疆。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暨南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籍研究所所长。1996—2005年,培养中国古代史与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生、博士生累计40余名。主要研究宋代政治、军事、人物、文献诸方面,在《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文史》《中华文史论丛》《文献》《文史哲》《史学月刊》《史学集刊》等刊物发表论文近200篇,出版专著十余部、合著多部。 目录 宋太宗论(代前言) 第一章 扑朔迷离:青少年时代 第一节 出生与父兄 第二节 扑朔迷离的早年 第三节 “陈桥兵变”前后 第二章 韬晦蓄势:太祖在位时期 第一节 准皇储地位的确立——与赵普之政争 第二节 光义势力的发展 第三节 烛影斧声,千古之谜 第三章 巩固帝位:即位初期 第一节 安抚人心,树立威望 第二节 迫死弟、侄,以遂传子之欲 第三节 “金匮之盟”,迷雾重重 第四节 独裁君主的登场 第四章 完成统一:底定赵宋帝国 第一节 漳泉纳土 第二节 吴越纳土 第三节 攻灭北汉 第五章 大阐文治:文官统治之确立 第一节 大开科举之门 第二节 三大类书之编 第三节 宋代文官统治之确立 第六章 对辽作战:积贫积弱之形成 第一节 序幕:石岭关之战 第二节 高梁河之战 第三节 雍熙北征 第四节 积贫积弱之危局 第七章 统治危机:农民起义之爆发 第一节 宋初的川峡地区 第二节 王小波、李顺起义 第八章 皇位传授:继位人地位的艰难确定 第一节 长子元佐 第二节 次子元僖 第三节 太子之立 第四节 舔犊之情:其余诸子 第九章 家庭生活:寡人有好色之癖 第一节 后宫 第二节 好色 第三节 女儿 第十章 体态、才艺与思想 第一节 体态风貌 第二节 书法棋艺 第三节 思想倾向 第十一章 宗教政策:厚道教而不薄佛教 第一节 继位与道教 第二节 优待道教 第三节 不薄佛教 第四节 总结 第十二章 君臣之间:太宗与其宰相 第一节 太宗勤政 第二节 太宗之用相 第三节 太宗与赵普 第四节 太宗与李昉 第五节 太宗与吕蒙正 第六节 太宗与吕端 第七节 总结 第十三章 太宗之死:危局之遗留 第一节 太宗晚年的危局 第二节 箭疾的困扰 第三节 托孤吕端 第十四章 千秋功罪:留与后人评说 第一节 前人评论 第二节 太宗功过评说 第三节 太宗之历史地位 附录 附录一 宋太宗大事年表 附录二 主要参考论著 附录三 引用书目版本 序言 宋太宗论 宋人每喜言祖宗之法 ,奉为圭臬。一般以为, “祖”者,太祖也;“宗”者 ,乃太宗矣。研究宋初历 史,论及宋太祖者为数颇 多,论及宋太宗者甚少。 然而,在宋初历史上,太 宗朝实在是一个重要的转 折时期。笔者在《从高梁 河之败到雍熙北征》。一 文中业已指出,宋代的积 贫积弱局面,即开始形成 于太宗时期。本文则拟全 面考察太宗其人及其在位 时期的政治状况。 第一节 即位前的太宗 太宗初名匡义,赵宋 开国,改名光义;即位后 ,改名炅。他生于后晋天 福四年(939)十月,死 于至道三年(997)三月 ,终年59岁。撇开早天者 不计,太宗兄弟三人而居 其中,哥哥即太祖匡胤, 弟弟是廷美(原名匡美、 光美),俱为杜太后所生 。太祖生于后唐天成二年 (927),廷美生于后汉 天福十二年(947),太 宗比太祖小12岁,而大廷 美8岁。后来,在雍熙元 年(984)正月廷美死后 ,太宗曾说廷美的母亲是 自己的乳母陈国夫人耿氏 。清代钱大昕指出:“此 云乳母耿氏所生者,盖廷 美得罪之后,造为此言。 ”说出了事情的底蕴。, 建隆元年(960),光 义22岁,参与陈桥兵变。 赵宋皇朝建立后,被擢升 为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 御使。建隆元年五月,太 祖亲征据泽潞反抗的李筠 ,光义被任为大内都点检 ,留守京城。八月,领泰 宁军节度使。十月,太祖 南征据扬州反抗的李重进 ,光义为大内都部署,仍 留守京师。建隆二年 (961)七月,光义为开 封尹,同平章事。 太宗早年的事迹,《 宋史》卷4《太宗一》仅 记载他年青时多读书,工 文业,多艺能,仕周官至 供奉官都知。端拱元年( 988)二月,太宗在给儿 子元僖等人的手诏中曾说 :“朕周显德中,年十六 ,时江、淮未宾,从昭武 皇帝(引者注:其父弘殷 )南征,屯于扬、泰等州 。朕少习弓马,屡与贼交 锋,贼应弦而踣者甚众, 太祖驻兵六合,闻其事, 拊髀大喜。年十八,从周 世宗、太祖,下瓦桥关、 瀛、莫等州,亦在行阵。 洎太祖即位,亲讨李筠、 李重进,朕留守帝京,镇 抚都下,上下如一,其年 蒙委兵权,岁余授开封府 尹。”太宗这里所说的是 他23岁以前的情况j太祖 即位后的事准确无误,但 太祖即位前的事则多有舛 误。太宗年十六,是后周 显德元年(954);而周 世宗征淮南,赵弘殷从行 ,在显德三年(956)。 太宗年十八,是显德三年 ;而周世宗下瓦桥关,是 显德六年(959),当时 太宗21岁。这是太宗记忆 偶误还是造为此言,难以 遽定。但是,征淮南、下 瓦桥两事,并未载入据《 实录》、《国史》成书的 《宋史·太宗本纪》,其 真实性是大可怀疑的。太 宗出身于武将之家,父兄 均为大将,从小学习弓马 ,是有可能的,但太宗青 少年时代并无多少可言之 事迹,也是确实的。否则 ,正史中应有详尽记载。 建隆二年(961)光义 为开封尹后,直到开宝九 年(976)即位,历时约 16年之久。太宗自己说是 :“历十六七年,民间稼 穑,君子小人真伪,无不 更谙。”。深居于开封府 中的光义,能够了解多少 民情,是令人怀疑的;若 说是熟悉了政事,那还有 可能。更重要的是,光义 利用开封尹的地位,在开 封府中广延豪俊,聚集一 批幕僚,文武皆备,养成 了自己的势力。《玉壶清 话》卷7记载,光义“为京 尹,多肆意,不戢吏仆, 纵法以结豪俊”。宋初著 名文臣陶毂撰《清异录》 卷上记载:“本朝以亲王 尹开封,谓之判南衙,羽 仪散从,灿如图画,京师 人叹日:好一条软绣天街 !”台湾学者蒋复璁先生 撰有《宋太宗晋邸幕府考 》一文,。考出给事光义 幕府的幕僚、军校至少有 66人。 光义在开封府时,还 着意拉拢文武大臣,以扩 大影响与势力。《宋史》 卷260《田重进传》和《 长编》卷12,开宝四年( 971)七月记载,光义曾 派人给禁军将领——控鹤 指挥使田重进和御史中丞 刘温叟送礼,被二人拒绝 。由此可以推知,接收礼 物的大臣必然更多,只不 过不见于史籍罢了。除用 送礼拉拢外,用排解纷难 的办法交结大臣,也是光 义的一种手段。《长编》 卷13记载,开宝五年 (972)七月时,仓储不 足,太祖切责权判三司楚 昭辅,昭辅求救于光义, 光义让幕僚陈从信画策, 禀告太祖,太祖从其计而 行,为楚昭辅解了围。通 过广置党羽,内外交通, 光义在开封府时便势力大 盛,“威望隆而羽翼成”, 为他争夺帝位打下了坚实 的基础。 …… 太宗多疑、好色,其 豁达、俭约必不能如太祖 ,其刚愎自用则又必过于 太祖,此乃势之必然,无 足怪矣。其帝位既系抢夺 而来,不敬兄嫂,迫死弟 、侄,于孝道有亏,自在 当然之中,于此不再多言 。 第六节 结语 自安史之乱后,方镇 并起,割据风行,生民涂 炭,战乱不息。历二百年 而至宋初,太祖奋起,赵 普辅之,削方镇之权,除 禁兵之患,建法立制,统 一大业有成,太平之基已 奠。太宗继之而起,本可 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不 仅完成统一大业,而且完 善法制,攘却外敌,开赵 宋兴旺之基业。但是,太 宗处 导语 本书从宋太宗的即位前的经历和即位后的文治、武功、皇位传授、家庭生活、君臣关系等方面,结合历朝的史家评论,对其生平和政治成就进行了全面而公允的评述。纵观太宗一朝,有国家治理与军事、外交的败笔,亦有文治的成就。作者指出,宋太宗结束了中唐以来的乱世,实现了划时代的统一,恢复文官统治,开创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独特政治格局;但同时,因皇位继承之谜,他急于树立威望,两次冒进的北征均以失败告终,造成了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 书评(媒体评论) 读者倘欲把握太宗之 政与其人的功过是非,这 部传记洵为总揽全局而独 具识见的力作,迄今为止 无出其右者。 ——虞云国 本书让我们回忆起张 其凡教授,他的这本著作 ,是我们理解五代宋初历 史的基础,我们都应该对 他的学术贡献表示感谢。 ——(美)戴仁柱 (Richard L.Davis) 这本《宋太宗》,是 张其凡教授精研宋初两朝 政治史的成果,其评价在 宋史学界有口皆碑。同类 的著作,至今仍未有超越 者。 ——何冠环 张其凡教授这部历久 弥新的经典之作,堪称解 读宋代历史的津逮。雅俗 其赏,求知探秘,阅读之 下,更可以深刻理解何以 陈寅恪先生讲“华夏文化 造极于赵宋之世”。 ——王瑞来 本书对赵光义作为活 生生的个人与第二任开国 君王这种双重角色之间的 复杂关系,摘取典型史事 ,叙述繁简得当,为我们 提供了一本深入浅出的优 秀历史读物。 ——包伟民 最可贵者,本书绝无 传记作品中常常无端拔高 传主之通病……不仅引人 入胜,而且特别有助于我 们全面深入地理解宋朝历 史。 ——仲伟民 《宋太宗》一书,看 似一部宋代帝王的传记, 而实际上是一部关于宋太 宗及宋初政治史研究的高 水平专著……揭示出宋初 政治的整体特征及影响整 个宋代政治及政治文化走 向的关键性因素。 ——曹家齐 一部由五代禁军史、 宋初政治史专家写就的宋 太宗传,考据严谨,评述 得当,不虚美,不隐恶, 内容翔实,文字平易。 ——赵冬梅 《宋太宗》一书除了 对宋太宗的人生经历进行 全局性展示,更强调太宗 一朝对于宋代国运带来的 影响。 ——胡耀飞 精彩页 出生与父兄 公元907年至96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大混战的时期,史称五代十国。中原先后有梁(907—923)、唐(923—936)、晋(936—947)、汉(947—950)、周(951—960)五个王朝,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后晋是五代的第三个王朝,建立后晋的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儿皇帝”石敬瑭,史书上称他为晋高祖。后晋高祖石敬瑭建立后晋王朝的第四个年头,后晋天福四年己亥(939),十月七日甲辰,在后晋首都开封府浚义县崇德坊护圣营的官舍,在一个姓赵的禁军将领家中,一个男孩呱呱坠地。这个男孩,当时取名为匡义。开宝九年(976),匡义当上皇帝后,这一天被定为乾明节,淳化三年(992),改为寿宁节。全国放假庆祝。 匡义的父亲赵弘殷,涿郡(即幽州,今北京)人,是个骁勇善骑射的武将,当时在禁军中任护圣指挥使,所以匡义生于护圣营的官坊之中。 匡义的母亲杜氏,定州安喜(今河北定州)人。杜氏先后生下五个儿子、两个女儿,匡义是她的第三个儿子。她的大儿子早死,宋朝建立后,赐名光济,追封邕王。她的第五个儿子幼亡,宋朝建立后,赐名光赞,追封夔王。她的大女儿未成年即死去,建隆三年(962)追封为陈国长公主。小女儿先嫁米德福,德福死。建隆元年(960),封为燕国长公主,再嫁给开国功臣、忠武军节度使高怀德,死于开宝六年(973)十月。 杜氏的第二个儿子匡胤,生于后唐明宗天成二年丁亥(927)二月十六日。后唐的首都是洛阳,赵弘殷当时是禁军指挥使,故匡胤生于洛阳夹马营。匡胤就是后来的宋太祖。后晋迁都开封,杜氏的第三个儿匡义便在开封出生了。 据说,杜氏在军营生下这两个儿子时,都有些奇异现象。生匡胤时,“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体有金色,三日不变”;生匡义时,“赤光上腾如火,间巷闻有异香”。两相比较,可见匡义出生之祥瑞是不及匡胤的。匡胤与匡义兄弟俩,相差12岁,但均出生于亥年,都属猪。 杜氏的第四个儿子匡美,生于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947),比匡义小8岁,比匡胤小20岁。匡美亦当生于开封。因他后来没有当上皇帝,所以出生时也就没有什么异象了。匡美出自杜氏,本无异义。《宋史》卷242《杜太后传》与托名王禹俑的《建隆遗事》,还有《烬余录》甲编,均明确说杜氏生匡美;《宋史》卷244《廷美传》、《东都事略》卷15《廷美传》则记载:“宣祖五子:长曹王光济、次太祖皇帝、次太宗皇帝、次魏王廷美、次岐王光赞”,亦不说廷美非亲兄弟。但是,后来太宗要治死廷美时,却对大臣说,廷美是他乳母耿氏所生。元人陈世隆日:“盖太宗一时为涂面之言,以遮饰谋杀廷美之故。”清代著名史学家钱大听也说:“此云乳母耿氏所生者,盖廷美得罪之后,造为此言。” 后汉乾祜元年(948),匡义10岁,匡美2岁,匡胤22岁。这一年,后汉发生了一件大事:赵思绾据长安(今陕西西安)、李守贞据河中(今山西永济西)、王景崇据凤翔(今陕西凤翔)联手反抗后汉朝廷,西北大乱。后汉朝廷派枢密使郭威(即后来的后周太祖)出讨三镇,匡胤应募居其帐下,弘殷则领兵参与讨伐王景崇。第二年,三叛平定,弘殷因功升为“护圣”之军都指挥使,‘成为禁军的中级将领;匡胤则进入禁军服务。 后周广顺元年(951)正月,郭威即皇帝位,取后汉而代之,国号周,是为周太祖。匡胤得补为东西班行首,进入禁军殿前军。广顺三年(953),整顿殿前军,小底军改编为铁骑军,赵弘殷自侍卫亲军龙捷(护圣军改名)军调入,任铁骑第一军都指挥使。 P29-31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