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奥斯维辛的裁缝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露西·阿德灵顿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女裁缝这样一个少见的女性视角,为读者展示了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欧洲的全景图。书中描绘了20世纪30年代末期开始在欧洲出现的反犹开端、纳粹势力的崛起、纳粹统治下对犹太人生存空间的剥夺,直至纳粹在奥斯维辛等集中营进行大屠杀等残忍历史。
作者简介
露西·阿德灵顿,拥有剑桥大学英语学士学位和纽约大学的中世纪研究硕士学位。多年来一直为博物馆、学校和文物遗址策划独特的实践历史的研讨会和演讲。现专门从事服装史研究.特别是20世纪初的服装,组织了著名的“衣柜历史”系列讲座。著有文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时尚》、《时尚: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女性》、小说《佩利·D.的日记》、卡内基文学奖提名《火焰山》,以及《夜魔女》。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在纳粹阴影下成长的犹太女孩们
第二章 时尚是力量,也是被摧毁的对象
第三章 排挤、盘剥、迫害,直到无处可逃
第四章 奥斯维辛:被遣送的终点
第五章 活下去,撑过第一年
第六章 劳动是集中营里唯一的活路
第七章 被奴役的劳动者,作威作福的纳粹
第八章 奥斯维辛里开了一家“高级缝纫工作室”
第九章 被迫劳动下是暗流汹涌的反抗
第十章 逃离魔窟,重获新生
第十一章 历史不应被遗忘
致谢
注释
序言
当我受邀来到布拉查·科
胡特(BrachaKohut)夫人
的家中,瞬间就被照料她的
亲属簇拥了起来。科胡特夫
人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
“您怎么可能相信呢?”这位
身材娇小、活泼开朗的女士
身着时髦的休闲裤和短上衣
,戴着串珠项链,留着花白
的短发,涂着玫瑰粉色的口
红。我之所以长途跋涉,从
英格兰北部飞到距离旧金山
不远的这座简朴的山间房屋
,就是为了拜访她。
我们握了握手。此刻,
历史变成了真实的生活,不
再只是档案、书架、时装效
果图和柔顺的布料——那些
是我在进行写作和展示时通
常使用的历史材料。而我拜
访的这位女士从一个与“恐
怖”画等号的时代和地方幸
存了下来。
科胡特夫人坐在一张盖
着蕾丝桌布的桌边,为我递
上自制的苹果馅饼。她的身
后摆满了学术书籍,其间还
摆放着花束、美丽的刺绣、
家庭照片和色彩斑斓的瓷器
。我们翻阅起我特意为她带
来的20世纪40年代的时装
杂志,又一同审视一件我个
人珍藏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
期红色时装经典藏品。气氛
渐渐轻松起来,首次采访随
之开始。
“真是杰作,”她评价道
,指尖从衣服的装饰物上滑
过,“优雅极了。”
我不禁感叹,服装竟能
将跨越大洲、跨越世代的我
们联系起来。除了都对这件
衣服的剪裁、风格和技艺备
加赞赏之外,更为重要的是
,数十年前科胡特夫人曾在
截然不同的环境中与布料和
服装打过交道。她是奥斯维
辛集中营里一个时装厂的最
后一名在世的女裁缝。
奥斯维辛集中营里有一
个时装厂?这种说法简直不
同寻常并令人厌恶。我在为
撰写一本有关第二次世界大
战期间全球纺织行业的书籍
做准备时,了解到希特勒的
第三帝国与时装行业的关系
。第一次注意到这个名为“
高级缝纫工作室”的时装厂
时,我十分震惊。显然,纳
粹了解服装具有的表现力,
他们在重大公共集会上身着
标志性制服就表明了这一点
。制服是利用服装来强化集
体自豪感和身份认同的典型
例子。纳粹的经济和种族政
策旨在从服装行业中获利,
利用掠夺所得为战事提供资
金。
纳粹上层女性也很看重
服饰。希特勒手下阴险狡诈
的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
(Joseph Groebbels)的妻
子玛格达·戈培尔(Magda
Groebbels),其优雅是出
了名的。尽管纳粹执意要将
犹太人从时尚行业清除出去
,但玛格达对穿戴犹太人的
制品却并无不安。帝国元帅
赫尔曼·戈林(Hermann
Goering)的妻子艾米·戈林
(Emmy Goering)曾穿戴
掠夺来的奢侈品,却声称对
这些财富的出处一无所知。
希特勒的情妇爱娃·布劳恩
(Eva Braun)热爱时装,
甚至在她自杀前,也就是纳
粹德国投降之前的最后时日
里,她还命人穿越战火中的
柏林,为自己送来婚纱。身
穿婚纱时,爱娃脚上穿着菲
拉格慕牌的鞋子。1
可谁能想到,奥斯维辛
集中营内竟开设了一个时装
厂。这一工厂是对第三帝国
核心理念的凝缩:追求特权
与放纵,辅以掠夺、堕落和
大屠杀。在奥斯维辛集中营
内建立服装厂的正是该集中
营指挥官鲁道夫·霍斯
(Rudolf Hoss)的妻子海
德薇·霍斯(Hedwig Hoss)
。如果说时装厂和屠杀场所
结合还不够怪诞的话,那么
加之时装厂中工人的身份也
就足够了:时装厂里的女裁
缝大多是被纳粹剥夺了财产
并遣送至此的犹太人,而作
为纳粹“最终解决方案”的一
部分,等待她们的最终命运
是肉体的毁灭。除她们外,
时装厂里还有来自纳粹占领
下法国的非犹太共产党人。
这些纳粹的抵抗者也同样被
囚禁,面临被消灭的命运。
这些被囚禁的坚韧女性
为海德薇及其他纳粹党卫队
成员的妻子从事设计、剪裁
、缝纫和装饰工作。她们为
那些鄙视她们、将她们视为
具有破坏性的低等人的太太
创造出美丽的服饰。而那些
太太的丈夫则努力想要消灭
所有犹太人和纳粹政权的一
切政敌。对于奥斯维辛的女
裁缝们来说,缝纫能保护她
们不被送入毒气室和焚化炉

面对纳粹剥夺人格、贬
损价值的做法,这些女裁缝
不屑一顾。她们锻造出了令
人难以置信的忠诚和友谊。
在穿针引线和踩动缝纫机的
同时,她们还制订了抵抗纳
粹乃至逃离集中营的计划。
本书是关于她们的历史,而
不是小说。书中最私密的场
景和对话,完全源自证词、
文献、物证以及主人公向家
人或直接向我倾诉的回忆,
辅以我的大量阅读和对档案
的探索。
一旦得知存在着这样的
时装厂,我便开始了更加深
入的研究,但手头仅有某些
基本信息,以及一张并不完
整的姓名清单:艾琳·赖兴
贝格(Irene Reichenberg
)、勒妮·翁加尔(Renée
Ungar)、布拉查·贝尔科维
奇(Bracha Berkovic)、卡
特卡·贝尔科维奇(Katka
Berkovic)、胡妮娅·施托尔
希(HunyaStorch)、咪咪·
赫夫利希(Mimi Hofich)
、曼齐·比恩鲍姆(Manci
Birnbaum)、玛尔塔·富克
斯(Turulka Fuchs)、奥
尔加·科瓦奇(Olga Kovacz
)、阿莉达·德拉萨尔
(AlidaDelasalle)、玛丽露
·科隆班(Marilou
Colombain)、露露·格林贝
格(Lulu Grunberg
导语
本书中不断对比犹太人与纳粹的不同处境,特别是在时装产业,犹太人从拥有时装厂,在欧洲的时尚产业中占据一定的话语权,到产业被剥夺,生计被毁灭,甚至人也失去了生存权。更可怕的是,为满足纳粹上层女性的审美需求,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成立了一家定制时装店,而工作者唯有的报酬就是生存权。作者用这样的鲜明对比,重新带领读者审视了二次世界大战的残酷与法西斯主义的可怖,希望唤醒读者对和平的珍视。
书评(媒体评论)
露西·阿德灵顿从一个令
人着迷且新颖的角度讲述了
纳粹占领与集中营的恐怖之
处。她向我们介绍了第二次
世界大战时期鲜为人知的一
面,强调了服装在最严酷的
社会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
并让读者深入了解了那些以
缝纫为生的坚韧女性。
——亚历山德拉·舒尔曼
(Alexandra Shulman)
英国版Vogue前主编
在《奥斯维辛的裁缝》
一书中,露西·阿德灵顿揭
示了若干隐匿已久的历史:
一群富有同情心、大胆无畏
的犹太女性以缝纫为生的故
事,大屠杀中衣服的故事,
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时
装产业的历史。露西巧妙地
将这些迷人的线索交织在一
起,使本书成为一本引人入
胜、重要且独特的历史读物

——朱迪·巴塔利恩
(Judy Batalion) 《纽约
时报》畅销书《白昼之光》
(The Light of Days)作者
这是一个全新且感人的
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的生存故
事,涉及到一群了不起的女
性!
——《科克斯书评》
精彩页
第一章 在纳粹阴影下成长的犹太女孩们
两年之后,我来到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总部。我曾在这里的缝纫间,作为一名女裁缝,为纳粹党卫队成员的家属服务。我每天都要劳动10~12小时。我是在奥斯维辛这座地狱里幸存下来的少数人中的一个。
——奥尔加·科瓦奇[1]
寻常的一天。
阳光透过两扇窗户。一群头戴白色方巾的女人围坐在长长的木桌边低头缝纫,针线在衣料里穿梭。这是一间地下室,窗外的天空并非自由的象征,这里只不过是她们的避难所。
她们周围堆满了制衣所需的各式物品,宛如在一个生意兴隆的时装厂里一般。桌子上满是卷尺、剪刀和线筒,周围堆放着各式布料,四周散落着时装杂志和制衣纸样。主工作室旁是一间客户的私人试衣间。管理这一切的是聪明能干的玛尔塔·富克斯——就在不久之前,她还在布拉迪斯拉发经营自家颇为成功的时装厂,协助玛尔塔的则是博丽什卡·佐贝尔。
女裁缝们干活时并非沉默不语。斯洛伐克语、德语、匈牙利语、法语、波兰语——她们操着各种语言,谈论着自己的工作、家园和家庭……她们甚至还相互开着玩笑。毕竟她们大多很年轻,只有20岁上下,其中最年轻的只有14岁。这个女孩绕着工作室转来转去,一会儿为同伴送上缝纫别针,一会儿扫去剪掉的线头,因而得名“小母鸡”。
朋友通常会在一起干活。布拉迪斯拉发老乡艾琳·赖兴贝格、布拉查·贝尔科维奇、勒妮·翁加尔与布拉查的妹妹卡特卡·贝尔科维奇聚在一起。卡特卡负责为客户缝制考究的毛呢大衣,即使她的手指已经被冻僵了。另一组密友是芭芭·泰希纳和露露·格林贝格,她们一个严肃,一个淘气。35岁左右的胡妮娅·施托尔希既是大家的朋友,又仿佛是母亲,身体里更具有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与其他年轻女孩相比,和胡妮娅年纪相仿的奥尔加·科瓦奇看上去则有些老气。
她们都是犹太人。
除她们之外,还有两名法国共产党员,胸衣裁缝阿莉达·德拉萨尔和抵抗纳粹的战士玛丽露·科隆班。她们两个人都因反抗纳粹对祖国的占领而被逮捕,并被遣送至此。在这里从事缝纫工作的共有25个女人,有时候某人会在干活时被叫走,从此再也不会回来。这时玛尔塔就会立刻安排另一人顶上,她希望能有尽可能多的女囚犯来到地下室的这间避难所。在这里,她们是拥有姓名的人——在这个时装厂以外的地方,她们没有名字,只是数字。
当然,活儿多到每个人都有的做。厚重的黑色订货簿里写满了订单,哪怕是来自柏林的显赫客户也要等上6个月时间。只有当地客户和这座时装厂的创建者、奥斯维辛集中营指挥官鲁道夫·霍斯的妻子海德薇·霍斯享有优先权。
有一天,寻常的一天,这座位于地下室的时装室里传出了惊愕的叫声,并散发出了布料烧着的可怕气味。灾难!在熨一件衣服时,温度过高的熨斗烤煳了布料,焦痕恰恰在衣服的正前位置,根本不可能遮掩。客户第二天就要来试这件衣服了。女裁缝惊慌失措、手忙脚乱,紧张地哭喊着:“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该怎么办?”
其他人也感受到了她的紧张,纷纷放下了手头的活计。这可不只是损毁了一件衣服那么简单,这座时装厂的客户是奥斯维辛集中营内纳粹党卫队高官的太太们,而这些党卫队成员因殴打、折磨和屠杀等行径而臭名昭著,完全掌控着女裁缝的生命。
时装厂主管玛尔塔冷静地评估着损失:“你知道我们要怎么做吗?我们得剪掉这块,再缝上新的布料。快动手吧……”
大家立刻忙作一团。第二天,那位党卫队成员的妻子前来时装厂取货。她在试衣间内穿上衣服,照着镜子,感到有些困惑:“我记得设计不是这样的啊。”
玛尔塔立即答道:“设计当然就是这样的,它看上去难道不美吗?是种新时尚呢………”[2]
一场灾难就此避免。暂时如此。
女裁缝们又开始穿针引线,干起了各自的工作,并且作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囚犯,活着迎接第二天的到来。
各种势力会合起来,促成了奥斯维辛时装厂的建立。而这些势力也左右着最终来到这里干活的备受摧残的女裁缝的命运。20多年前,这些女裁缝还是少女乃至幼儿,彼时她们不可能料到自己的命运竟然会在这样一个地方彼此交织。即便是成年人,也很难理解在工业化种族灭绝的场所中存在高级定制时装的未来。
对于孩子来说,世界很小,却充满了细节与感知。毛呢触碰皮肤时会产生痒的感觉,冰冷的手指笨拙地扣着坚硬的纽扣,裤子膝盖破口处的线头四散开来的过程引人入迷。我们的眼界最初局限于自家的四面墙壁之内,随后会扩大至街角、原野、森林和都市。我们不会去预言未来会发生些什么,渐渐的,似水年华都化作了回忆和纪念品。
昔日的面孔之一来自孩提时代的艾琳。照片拍摄时间不详,她的面容在黑影中显得苍白,着装模糊不清,圆圆的面颊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仿佛是刻意避免流露出太多感情。艾琳于1922年4月23日出生于多瑙河畔美丽的布拉迪斯拉发市,这座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的城市距离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只有一小时的车程。在艾琳出生的3年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3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