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他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乱臣贼子”,他是棋高一招、诚诡难辨的谋略高手,他是运筹帷幄、著述兵法的军事理论家,他是心怀天下、大气磅礴的出色诗人,他更是精通音律、热爱运动、多才多艺的“多面选手”。他有“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人生格言,他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关于他,人们褒贬不一,莫衷一是,他就是一代枭雄——曹操。 本书建立在史料的基础上,运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轻松活泼的语言,把曹操陈留起兵、征讨四方、逐鹿中原、官渡之战、平定西北、统一北方等主要生平事件串联起来,将曹操这位真实的英雄展现给读者看,希望读者能有所启发。 作者简介 陈世霖,本名陈遥,自号:天赐、世霖羽士。道号:宝林、陈鼎钰、陈玄钰、玄逸子。 陈世霖幼承家学,研习传统中医养生、疑难杂症调理。五岁起即师从全真高道学习金石篆刻、堪舆、命理、道医养生、道教符箓、针灸。 陈世霖现为上海陈王庙常住道人,擅长道德经讲学、道文化养生、丹道辟谷。常年在陈王庙举行“道德真经讲堂”“慧眼识英雄”“陈氏九针”“道医养生”等课程的演讲。 目录 第一章 生逢乱世,放荡不羁的曹操 放荡不羁的曹阿瞒 少年崭露头角 初登汉末群雄割据的历史舞台 陷入混战状态的东汉末年 实力大增的曹操 第二章 割据称雄,平定中原 徐州大屠杀 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三征张绣 一心称帝的袁术 反复无常的吕布 最大的败笔:放走刘备 官渡之战 曹操灭三袁 第三章 金戈铁马,魏蜀吴三分天下局势的形成 曹操横扫荆州 流芳千古的赤壁大战 消灭西北敌对势力 相争汉中 三国鼎立局面的ZUI后形成 第四章 壮士暮年,誓不称帝的奸雄 封公建国,曹操为何不称帝 曹丕、曹植的储位之争 枭雄之死 参考文献 序言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 地主豪强割据一方,战乱 四起,百姓民不聊生,在 这样混乱的年代里,一代 枭雄——曹操登上了历史 的舞台。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 ,沛国谯郡(今安徽毫县 )人,出生于一个大官僚 地主家庭,是家中长子。 因其父曹嵩乃是中常侍曹 腾养子,故改姓曹。曹操 自小机智警敏、有随机权 衡应变的能力,20岁时, 受州郡举荐,以“孝廉”为“ 郎”。中平六年(189年) ,曹操与袁绍讨伐董卓兵 败。后因镇压黄巾军,选 编其精锐,队伍日益壮大 ,于建安元年(196年), 迎汉献帝都许县,封为大 将军、武平侯。从此,曹 操大权在握,号令四方, 灭吕布、破袁绍,征乌桓 ,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 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 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 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 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 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 从陈留起兵,到病逝于 邺城,曹操的一生叱咤风 云,跌宕起伏,他是一位 有理想、有热情、有魄力 的政治改革家,是一位文 韬武略、抚平乱世的军事 家,更是杰出的文学家、 诗人,他本人也是集猜忌 、勇武、风流于一身的真 英雄……史书评论曹操:“ 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 世之奸雄”“抑可谓非常之人 ,超世之杰矣”。《资治通 鉴》引谋士苟或、郭嘉对 曹操的评价,说曹有十胜 ,即“道、义、治、度、谋 、德、仁、明、文、武”。 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 》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年 ),光明磊落,字字真挚 。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 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 ,几人称王。”足可见曹操 怀有天下之心,但同时曹 操生性敏感,他为父报仇 屠杀徐州百姓,杀荀或、 华佗,都无法被原谅,晚 年遭头疼折磨的他更是身 居高位,难掩孤独。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 ”,沧海桑田,岁月也抹不 掉曹操在历史上的影响, 我们无意于评价曹操一生 的功过是非,我们只是还 原真实的曹操,本书就是 这样一本“正说”传记。 本书主要以史料为基础 ,用平和的语言阐述了曹 操在汉室末年从陈留异军 突起、伐董卓、挟天子以 令诸侯,终在纷乱中夺得 一席之地的经历,将曹操 人物性格中既智又诈的一 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 眼前,希望读者朋友们喜 欢。 编著者 2022年1月 导语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沧海桑田,岁月也抹不掉曹操在历史上的影响,我们无意于评价曹操一生的功过是非,我们只是还原真实的曹操,本书就是这样一本“正说”传记。 本书主要以史料为基础,阐述了曹操在汉室末年从陈留异军突起、伐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终在纷乱中夺得一席之地的经历,将曹操人物性格中既智又诈的一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书评(媒体评论) “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 ——《三国志》 “栋梁之任,同乎曩时; 匡正之功,异乎往代。” ——《太平御览·唐太宗 皇帝祭魏武帝文》 “功首罪魁非两人,遗臭 流芳本一身。” ——《邺中歌》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 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 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 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而已集·魏晋风度 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精彩页 公元155年,在东汉谯县(今安徽毫州)的一个宦官集团的大官僚家庭里,一个小男孩出生了,他就是曹操。曹操的父亲叫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家的祖先原本姓夏侯,曹嵩在认了曹腾为干爹后,便随了他的姓,这在极为注重孝道的古代是为人所不齿的。 曹操出生于东汉第十一任皇帝汉桓帝刘志在位时期,此时的东汉王朝由外戚和宦官把持朝政,且二者之间的争斗如火如荼,朝廷似乎成了他们的竞技场,朝野上下一片混乱,社会动荡不安,官场腐败,再加上天灾不断、瘟疫肆虐,东汉王朝实际上已经岌岌可危。 这些现象的出现要归结于东汉政权的性质,东汉王朝是世袭的地主阶级政权,汉光武帝刘秀本身就是豪强地主,他推翻了王莽政权,一举夺得了天下,并且用庞大的地主集团来统治人民和国家,这样的政权性质往往是子承父业、代代相传,他们凭借自己在政治上的优势掠夺经济,比如经营工商业、发放高利贷,掠夺民众的财富,在《后汉书·仲长统传》中,就有这样的描写:“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这里的“豪人”指的就是东汉的豪强地主。一些势力较强的豪强,家兵数量就足以和军队抗衡。 在东汉王朝的历任皇帝中,只有汉光武帝和明、章二帝能做到政由己出,而到了第四代皇帝汉和帝刘肇继位时,因为其年纪尚幼,政权由继母章德窦皇后把持。 窦皇后权倾朝野,后将政权交由她的兄长窦宪独揽,造成外戚专权。 当汉和帝长大后,他与宦官郑众合谋,设计杀了窦宪,外戚集团的势力被削弱,但是外戚和宦官权力此消彼长,宦官在打击外戚专权的过程中有功,势力也趁机膨胀,在此后的一百年时间里,东汉王朝每次继位的皇帝都很小,一直由宦官把持朝政,宫廷生活荒淫腐化,这些帝王都早早去世了。 对于百姓来说,他们在皇帝、宦官、豪强的压迫和剥削下挣扎求生,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生活越来越艰难,甚至食不果腹,不得不到处流亡,处境十分凄惨。这些情况导致了社会矛盾加深、阶级矛盾激化,于是,在汉灵帝中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84年,终于爆发了以张角兄弟为首的黄巾大起义,愤怒的民众到处烧毁官府、杀死官吏、惩治豪强恶霸,起义军英勇无敌,宣泄着内心的不满,但因为缺乏军事经验和武器装备,这场起义只维持了半年多的时间,但东汉政权也因此而变得摇摇欲坠。 然而,农民起义军的奋起反抗并没有引起东汉皇室的警惕,他们反而变本加厉,继续搜刮民众,一些豪强恶霸们为了对抗农民起义军,还到处招兵买马、组织私人武装力量,他们或与当地政府官员勾结,或自己任刺史、州牧、郡长,建立自己的小政府,各自为政,形成东汉末年各地军阀割据的局面。 这就是曹操出生的大时代背景。 曹操的祖父宦官曹腾,早年因事人宫,担任黄门从官、太子侍读。汉顺帝即位后,历任小黄门、中常侍、长乐太仆。定策迎立汉桓帝有功,受封“费亭侯”,累迁大长秋,加位特进。 曹腾为人胸怀宽广,当时的蜀郡太守托送计簿的官吏送礼物贿赂他,益州刺史种藩在斜谷附近查获了书信,就上书奏告蜀郡太守,并因此弹劾曹腾,请求将他交给廷尉问罪。汉桓帝知道书信是由外面来的,所以没有怪罪曹腾。对于种嚣的弹劾,曹腾并不计较,还时时称赞种鼍是个能干的官吏。当时的人都因此赞美他。 曹腾在宫廷里面供职三十多年,经历了四位皇帝,都未曾有过失。他所推荐的都是天下知名的人士,如陈留(今河南陈留县治)的虞放、边韶,南阳的延固、张温,弘农的张奂,颍川的堂溪、赵典等人。 太和三年(229年)六月二十六日,魏明帝追尊其高祖父曹腾为高皇帝,其夫人吴氏为高皇后。直到西晋代魏,这个称号都一直保存着。曹腾也成为曹魏王朝六个拥有帝号的人物之一(魏高皇帝曹腾,魏太皇帝曹嵩,魏武皇帝曹操,魏文皇帝曹丕,魏明皇帝曹睿、魏元帝曹奂,曹芳和曹髦未能享有帝号)。 在中国历史上,被正式授予正统王朝皇帝称号的宦官,仅此一人。 作为宦官,曹腾是不可能生儿育女的,但是他自幼入宫后与女子吴氏结为“对食”夫妻。曹腾死后,他的养子曹嵩(曹操的父亲)承袭了他的封爵。 P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