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一瓣心香》是叶嘉莹先生的诗词论稿,书中讲述了叶先生与莲花及佛法的因缘,探讨了中国词体的起源与特美,论及中印文化交流对中国诗歌的影响,并“别求新声于异邦”谈到西方文论与中国词学。书的最后还记录了叶先生诗中的梦与梦中的诗,并以九十岁的回眸生动展现了先生诗词一生的心路历程。 目录 我与莲花及佛法的因缘 从敦煌曲到《花间集》——谈中国词体的特美 中印文化交流对中国诗歌的影响 西方文论与中国词学 九十岁的回眸——《迦陵诗词稿》中的心路历程 诗中的梦与梦中的诗 在古典诗词中读出生命与感动 序言 三十年前,赵朴初老 倡言兴文、重教,曾以续 慧命、扬正法之责,殷殷 付嘱于湛如法师。 二十年前,湛如法师 驻锡于横山寺,发大誓愿 践行朴老遗愿。得诸多护 法助力,先后编刊《华林 丛书》,设立华林奖教学 金,于多所高校作育后昆 、选拔贤才。嗣后又创办 “横山书院”,开设“多闻 多思系列学术公益讲座” ,面向社会传播、阐扬优 秀传统文化。此举得到学 界耆宿之鼎力支持。叶嘉 莹、汤一介、楼宇烈、方 立天、乐黛云、王尧、陈 鼓应、范曾等先生先后登 坛说法,纵论古今,畅谈 文史,洵为一时之文化盛 事。 越十年,湛如教授与 首创集团前董事长刘晓光 先生邀余共创“文化中国” 论坛,同时成立“文化中 国公益基金会”。论坛《 发愿词》云:“泰山峨峨 ,黄河汤汤,惟此华夏, 允称旧邦。文明千祀,屡 铸辉煌,民族之林,秀出 豫章。星移斗转,盛衰有 常。云龙风鹏,今日东方 。卅载奋斗,且富且强。 中华崛起,典则泱泱。惟 人有魂,惟厦有梁。文化 中国,世代梦想。吾侪责 任,吾侪担当,吾侪胜缘 ,吾侪荣光。顺风顺水, 扬帆起航。日月照临,福 德无疆!”政、商、文、 教各界五百余人签名立志 ,当时风发之意气,于今 犹在目前。 转瞬又十易寒暑,回 首来路,发愿诸同仁奋发 精进,初心依然。论坛始 终秉持“萃取、激活、兼 容、发展”之宗旨,引源 头活水,浇灌当代文化之 良苗。先后设立“史识悠 远”“诗意栖居”“哲思问道” “丝路花雨”“梵天汉月”“中 西之间”“返本开新”“科学 与人文”等主题,在多维 视角下,阐扬、探讨文化 的传承与文化的交流,开 坛已二百余讲矣。 论坛始终得到文化和 旅游部、中国艺术研究院 、中国青年报社、中国教 育电视台等部门大力支持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 等高校的学术俊彦及各部 门的专家学者以深厚的学 养为论坛注入了勃勃的生 机、强劲的动力。詹福瑞 、左东岭、程郁缀、侯建 新、郑大华、莫言、林毅 夫、叶小文、白岩松等近 百位学界名流的精彩讲演 ,都深深刻到了“文化中 国”的年轮之上。 今承商务印书馆青目 ,经横山书院与讲演者沟 通,商定将以上名家讲演 陆续整理出版。此举由中 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杨琳教 授牵头落实。湛如教授嘱 我作序略述缘起于此。 今承商务印书馆青目 ,经横山书院与讲演者沟 通,商定将以上名家讲演 陆续整理出版。此举由中 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杨琳教 授牵头落实。湛如教授嘱 我作序略述缘起于此。 在年初“多闻多思系列 学术公益讲座双百期”的 纪念活动中,我曾自度“ 千秋引”致贺。现移录过 来,借以表达对支撑论坛 的所有学界朋友的感谢: “春光正好,群贤又聚了 。初心在,人未老。屈指 二百,文化大旗飘飘。举 金杯,相视笑。回看来时 路,云锦灿然,尽是你我 心血浇。韶乐绕梁,迦陵 声高,华夏文脉越千年, 倩谁人赓绍?铁肩有吾辈 ,携手岂辞劳!多闻无止 境,多思入玄妙。登山独 立昆仑顶,观水指点钱塘 潮。披襟当风何快哉,云 帆又高挂,把酒酹滔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