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敦煌与中外关系研究(上下)(精)/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书系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国际关系
作者
出版社 甘肃文化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共分上下两编,上编为丝路文化与石窟艺术,下编为敦煌文献与史地研究。收录了《柏孜克里克石窟第17窟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变考释》《丝绸之路名实论》《敦煌法律文书词语辨析两则》《敦煌莫高窟北区第464窟回鹘文题记研究报告》等文章。
作者简介
樊锦诗,浙江杭州人,1938年出生于北京,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同年到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至今。现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馆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名誉会长,兼任兰州大学、东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共产党十三大代表,全国政协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届委员。
主要从事敦煌石窟考古研究、石窟科学保护和石窟科学管理等工作。发表论文数十篇,主要有《敦煌莫高窟北朝洞窟的分期》《莫高窟隋代石窟分期》《玄奘译经和敦煌壁画》等。学术著作主要有《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8~275窟考古报告》(北京:文物出皈社,2011年)、《敦煌石窟全集·佛传故事画卷》(香港:商务印书馆,2004年),并主编《敦煌石窟全集》(全26册,香港:商务印书馆)、《敦煌石窟》(全10册,东京:文化学园文化出版局)等。
目录
上编 丝路文化与石窟艺术
Some notes on the Old Uigur title T?nrik?n
Remarks on the two phonetic hymns of the Chinese Hymnscroll
柏孜克里克石窟第17窟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变考释
唐五代宋初敦煌开元寺研究
敦煌石窟首例《大般若经变》
——榆林窟第19窟前甬道南壁图像新解
从敦煌和云冈鸠摩罗天像谈印度战神塞建陀天
和汉化神祇违驮天丝绸之路名实论
晋江草庵签诗探源
霞浦摩尼教文献《祷雨疏》及相关问题
鞶囊及胡人佩囊
敦煌石窟归义军僧统洪辬供养像考
——兼论中古佛教僧人生活中的随侍现象
霞浦文书《摩尼光佛》科册与佛教礼忏
敦煌图赞形式绘画考论
玄奘推崇的君权思想在佛教造像中的呈现和反映
——以西安博物院佛教造像为例
霞浦本摩尼教文献《奏申牒疏科册》校注
从敦煌遗珍到《秘殿珠林》:塔形写经的产生与传播
敦煌莫高窟第138窟新增四铺经变画用
悬泉汉简与丝绸之路三题
北魏洛阳社会与西域胡人的东来
敦煌所见于阗公主画像及其相关问题敦煌本《重修开元寺德碑》残片辑考
敦煌隋代佛像的样式
敦煌五台山图像的历史
——敦煌五台山信仰研究之二
敦煌石窟中的万菩萨图
西夏时期重修莫高窟第61窟原因分析
下编 敦煌文献与史地研究
敦煌法律文书词语辦析两则
蕃占时期对塔里木盆地东南部一带的经营
——以米兰出土简牍为中心
敦煌文献中临产遇难的关怀
敦煌藏文写本《十地经》的初步研究吉仪中是否有“三幅书”?
——唐五代宋时期书札格式的复原
观经变相MG.17672的数码复原
告身与吐蕃王朝政治生态关系初探
英藏敦煌汉文文献“蒋孝琬目录”编纂始末
释应之《五杉练若新学备用》上卷“法数”与敦煌文献之比较研究
敦煌释门诗偈内容综论
河西买地券丛考
——敦煌墓葬文献研究系列之四
敦煌莫高窟北区第464窟回鹘文题记研究报告
说“洛余”
敦煌本“因缘记”之性质及其在佛教传播方面的运用
早期韩国敦煌学初探
敦煌本武则天御制经序再研究
日本杏雨书屋藏羽34号《群牧见行籍》研究
丝绸之路上阿富汗青金石的东传
2015敦煌论坛:敦煌与中外关系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后记
序言
丝绸之路是一条贯通亚
、欧、非洲经济文化交流
的大动脉。自古以来,世
界各地不同族群的人都会
在不同环境、不同传统的
背景下创造出独特的文化
成就,而人类的发明与创
造往往会突破民族或国家
的界限,能够在相互交流
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发展。
丝绸之路得以形成的一个
重要原因,就在于东西经
济文化的多样性和互补性

在中西交往的经久历程
中,中国的茶叶、瓷器及
四大发明西传至欧洲,对
当时的西方社会带来了影
响,至今在西方人的生活
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反观
丝绸之路对中国的影响,
传来的大多是香料、金银
器等特殊商品,还有胡腾
舞、胡旋舞等西方文化。
尽管这些西方的舶来品在
考古现场有发现,在壁画
、诗词等艺术形式上西方
的文化元素有展示,但始
终没有触及中华文明的根
基。
早在远古时期,虽然面
对着难以想象的天然艰险
的挑战,但是欧亚大陆之
间并非隔绝。在尼罗河流
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
域和黄河流域之北的草原
上,存在着一条由许多不
连贯的小规模贸易路线大
体衔接而成的草原之路。
这一点已经被沿路诸多的
考古发现所证实。这条路
就是最早的丝绸之路的雏
形。
草创期的丝绸之路经历
了漫长的历史演进,最初
,首要的交易物资并不是
丝绸。在公元前15世纪左
右,中原商人就已经出入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购
买产自现新疆地区的和田
玉石,同时出售海贝等沿
海特产,同中亚地区进行
小规模贸易交流。而良种
马及其他适合长距离运输
的动物也开始不断被人们
所使用,于是大规模的贸
易往来成为可能。比如阿
拉伯地区经常使用的耐渴
、耐旱、耐饿的单峰骆驼
,在公元前11世纪便用于
商旅运输。而分散在亚欧
大陆的游牧民族据传在公
元前4世纪左右才开始饲养
马。双峰骆驼则在不久后
也被运用在商贸旅行中。
另外,欧亚大陆腹地是广
阔的草原和肥沃的土地,
对于游牧民族和商队运输
的牲畜而言可以随时随地
安定下来,就近补给水、
食物和燃料。这样一来,
一支商队、旅行队或军队
可以在沿线各强国没有注
意到他们的存在或激发敌
意的情况下,进行长期、
持久而路途遥远的旅行。
随着游牧民族的不断强
盛,他们同定居民族之间
不断争斗、分裂、碰撞、
融合,这使原始的文化贸
易交流仅存于局部地区或
某些地区之间。不过,随
着各定居民族强国的不断
反击和扩张,这些国家之
间就开始了直接的接触,
如西亚地区马其顿亚历山
大的东征,安息王朝与罗
马在中亚和地中海沿岸的
扩张,大夏国对阿富汗北
部、印度河流域的统治以
及促使张骞动身西域的大
月氏西迁。这些都说明上
述地区之间进行大规模交
通的要素已经具备,出入
中国的河西走廊和连通各
国的陆路交通业已被游牧
民族所熟知。
丝路商贸活动的直接结
果是大大激发了中原人的
消费欲望,因为商贸往来
首先带给人们的是物质(
包括钱财等)上的富足,
其次是来自不同地域的商
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
生活。“紫驼载锦凉州西,
换得黄金铸马蹄”,丝路商
贸活动可谓奇货可点,令
人眼花缭乱,从外奴、艺
人、歌舞伎到家畜、野兽
,从皮毛植物、香料、颜
料到金银珠宝、矿石金属
,从器具牙角到武器书籍
乐器,几乎应有尽有。而
外来工艺、宗教、风俗等
随商进入更是不胜枚举。
这一切都成了中原高门大
户的消费对象与消费时尚
。相对而言,唐代的财力
物力要比其他一些朝代强
得多,因此他们本身就有
足够的能力去追求超级消
费,而丝路商贸活动的发
达无非是为他们提供了更
多的机遇而已。理所当然
的就有许许多多的人竭力
囤积居奇,有钱人不仅购
置珍奇异宝而且还尽可能
在家里蓄养宠物、奴伎。
诚如美国学者谢弗所言:
七世纪的中国是
一个崇尚外来物品的时
代,当时追求各种各样的
外国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
风气开始从宫廷中传播开
来,从而广泛地流行于一
般的城市居民阶层之中。
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促
进了东西方的交流,从而
大大推动了世界各国的经
济、政治发展,丰富了各
国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
更是繁荣昌盛。丝绸之路
沿线各民族由于生活的环
境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
文化系统,如印度文化系
统、中亚诸族系统、波斯
一阿拉伯文化系统、环地
中海文化系统、西域民族
文化系统、河西走廊文化
系统、黄河民族文化系统
、青藏高原文化系统等等
。而在这其中,处于主导
地位的无疑是中原汉文化
、印度文化、希腊文化和
波斯一阿拉伯文化。
季羡林先生曾言:“世界
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
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
化体系只有四个,即中国
、印度、希腊和伊斯兰……
目前研究这种汇流现象和
汇流规律的地区,最好的
、最有条件的恐怕就是敦
煌和新疆。”这两个地方汇
聚了四大文化的精华,自
古以来,不仅是多民族地
区,也是多宗教的地区,
在丝绸之路沿线流行过的
宗教,如萨满教、祆教、
佛教、道教、摩尼教、景
教、伊斯兰教,甚至还有
印度教,以及与之相伴的
各种文化,都曾在这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4: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