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冷战结束30年,武装冲突依然威胁非洲之角区域的和平与稳定,并造成海盗出没、恐怖主义和极端组织滋生、难民无家可归等一系列区域热点问题。非洲之角国家武装冲突解决和冲突管理能力面临重大挑战。国家治理能力与反政府武装、边界争端和分离主义、自然资源与环境、冲突成本与武器流通、民族矛盾与族群冲突、政治伊斯兰与极端思想等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因素均对该地区武装冲突频仍产生显著影响。域外军事力量对非洲之角安全干预增加,地区反恐行动亦呈现国际化趋势。冷战后,非洲之角区域内部长期致力于提高武装冲突内部管理能力,非盟和伊加特等区域和次区域组织都在增强集体安全机制方面作出了有益尝试,但是限于矛盾错综复杂、内外因素相互制约,区域冲突管理遇到困难和挑战。非洲之角传统冲突管理机制展现了非洲方式解决非洲问题的巨大潜力,调解、谈判等非暴力冲突解决手段不仅体现了非洲“班图精神”中的集体主义安全机制与恢复和谐社会的机理,而且对促进非洲之角国家和平进程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作者简介 张梦颖,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先后在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经济学荣誉学士、经济学硕士和法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非洲安全问题、民族问题、非洲华侨华人和索马里、南北苏丹国别研究,曾赴赤道几内亚、加纳、科特迪瓦、南非、津巴布韦、肯尼亚等非洲国家进行学术调研。在《国际问题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人民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报刊发表多篇学术文章,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及多部国家智库报告的撰写。研究成果获外交部2016年“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课题优秀奖,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2018年创新工程重大科研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2019年度优秀国家智库报告。 目录 导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二 相关概念界定 三 选题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 国外学术研究梳理 二 国内学术研究梳理 第三节 研究框架、方法与创新 一 研究框架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创新 第一章 非洲之角武装冲突的演化与特征 第一节 冷战时期非洲之角武装冲突的形势 一 从欧加登战争看美苏争霸的影响 二 冷战时期非洲之角武装冲突的特征 第二节 冷战后非洲之角武装冲突演化 一 苏丹内战与达尔富尔问题 二 南苏丹内战爆发过程演化 三 索马里内战发展阶段变化 四 埃厄战火起源与演化过程 第三节 非洲之角武装冲突的类型和特征 一 非洲之角武装冲突类型 二 非洲之角武装冲突特征 第二章 非洲之角武装冲突的连锁反应 第一节 索马里海盗问题 一 海盗问题的产生与现状 二 海盗问题的多维影响 三 解决措施和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极端组织“青年党” 一 恐怖主义兴起 二 极端组织影响 三 应对及其挑战 第三节 难民问题 一 问题产生与发展 二 难民问题与影响 三 应对措施与挑战 第三章 非洲之角武装冲突频发的内部原因 第一节 政治原因 一 国家治理与反政府武装 二 边界争端和分离主义 第二节 经济原因 一 自然资源与周围环境 二 冲突成本与武器流通 第三节 社会与文化原因 一 民族矛盾与族群冲突 二 政治伊斯兰与极端思想 第四章 非洲之角武装冲突的外部介入及其效应 第一节 联合国维和行动与效应 一 联合国在非洲之角的维和行动 二 联合国在非洲之角维和效应 第二节 西方与俄罗斯军事介入 一 美国军事介入的方式及其效应 二 欧盟、西欧大国与俄罗斯军事介入 第三节 中东大国参与非洲之角安全事务 一 中东大国参与非洲之角安全事务的方式 二 中东大国军事介入的典型事例与表现 三 中东大国参与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 第五章 非洲之角武装冲突的内部管理与解决方式 第一节 内部管理机制发挥的作用 一 非洲联盟维护地区安全的作用 二 伊加特区域组织行动的作用 第二节 武装冲突的传统解决方式 一 埃塞奥罗莫族冲突解决方式 二 南苏丹丁卡族冲突管理原则 三 索马里的传统冲突管理手段 四 传统冲突解决机制隐藏潜力 第三节 非洲传统智慧的现代运用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