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对形式聚焦教学进行了较全面的概述,并对我国外语课堂环境下的形式聚焦教学展开了系统、全面和深入的研究,为形式聚焦教学在不同教育层次的实施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基础和较丰富的实证依据,也弥补了国内当前对基础教育阶段语法教学研究的不足。 作者简介 李昶颖,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课堂二语习得、外语教育、应用语言学等。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在SSCI及CSSCI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概要 1.3 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4 研究创新点 1.5 本书结构 第2章 形式聚焦教学综述 2.1 形式聚焦教学的定义和特点 2.2 形式聚焦教学产生的背景及作用 2.3 教师对形式聚焦教学的教学信念与教学实践 2.4 形式聚焦教学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效果 2.5 影响形式聚焦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2.5.1 形式聚焦教学时机 2.5.2 语法点的难易度 2.5.3 学习者的语言水平 2.5.4 教师和学习者的偏好 2.6 国内形式聚焦教学研究现状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与实施 3.1 研究问题 3.2 研究流程 3.3 研究对象 3.4 研究方法 3.4.1 个案描述性研究 3.4.2 课堂准实验研究 3.4.3 问卷调查与访谈 3.5 数据处理与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初中英语教师的形式聚焦教学信念与教学实践 4.1 教师关于形式聚焦教学的信念 4.1.1 语法的重要性 4.1.2 交流能力的重要性 4.1.3 形式为主还是意义为主 4.1.4 形式聚焦教学时机:形式和意义的教学顺序 4.1.5 前摄性形式聚焦还是反应性形式聚焦 4.1.6 显性教学还是隐性教学 4.1.7 演绎教学法还是归纳教学法 4.1.8 具体的教学措施 4.2 教师的语法教学实践 4.3 影响教师的教学信念与实践的因素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形式聚焦教学时机的效果 5.1 分离型和融入型对不同水平学习者的效果 5.1.1 两个实验组的教学过程 5.1.2 形式聚焦教学时机的整体效果 5.1.3 学生水平的影响 5.1.4 讨论与总结 5.2 前分离型、后分离型和融入型对较难语法点的效果 5.2.1 三个实验组的教学过程 5.2.2 形式聚焦教学时机的整体效果 5.2.3 学生水平的影响 5.2.4 实验结果总结 5.3 前分离型、后分离型和融入型对较易语法点的效果 5.3.1 三个实验组的教学过程 5.3.2 形式聚焦教学时机的整体效果 5.3.3 学生水平的影响 5.3.4 实验结果总结 5.3.5 讨论与总结 第六章 师生对形式聚焦教学时机的偏好 6.1 量化研究结果 6.1.1 教师和学生对融入型和分离型偏好的总体情况 6.1.2 不同教育层次的教师偏好的差异 6.1.3 不同教育层次的学生偏好的差异 6.2 质性研究结果 6.2.1 教师的偏好 6.2.2 学生的偏好 6.3 本章讨论与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书研究的主要发现 7.2 本书研究的贡献 7.3 本书研究提供的教学启示 7.4 本书研究的局限及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教师对形式聚焦教学信念访谈提纲 附录2 英语被动态测试题 附录3 较难语法点错误改正和限时语法判断测试题 附录4 容易语法点错误改正和限时语法判断测试题 附录5 教师对形式聚焦教学时机的偏好问卷 附录6 学生对形式聚焦教学时机的偏好问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