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鲁迅小说的戏剧改编研究 |
分类 | |
作者 | 孙淑芳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基于改编学理论的视角,在对鲁迅小说90余年的戏剧改编进行梳理之后,对鲁迅小说的戏剧改编现象展开全面研究,构建了一个较为系统深入地研究鲁迅小说的戏剧改编的“综合”性框架。由此,一方面从本体上研究鲁迅小说被改编为戏剧后的审美价值,以及对于传播经典的意义;另一方面对鲁迅小说的戏剧改编与原著进行比较研究,透视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不同艺术形式叙事的价值以及改编的得失,考察改编对鲁迅小说内容、意义的彰显和遮蔽,探究改动背后的历史、文化、技术等背景,以及改编的理念和价值判断。基于以上研究,本书提出鲁迅小说的戏剧改编的建议和思考,进而研究如何改编才能更好地传播、传承文学经典,从而使经典具有更永恒的艺术生命力。 作者简介 孙淑芳,女,河南信阳人,文学博士,云南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项,省部级一般项目1项;获2016年度云南师范大学学术精品文库资助1项;以独撰或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关于鲁迅研究的合著1部(40万字);科研成果获省政府奖三等奖2项。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改编的概念和内涵 第二节 改编学的产生 第三节 鲁迅小说的戏剧改编研究现状 第一章 鲁迅小说的戏剧改编总况 第一节 国内鲁迅小说的戏剧改编概况 第二节 国外鲁迅小说的戏剧改编概况 第二章 鲁迅小说的戏剧改编的时代性与意识形态化 第一节 渗透启蒙与救亡意识的戏剧改编 第二节 凸显阶级斗争意识的戏剧改编 第三节 还原真实鲁迅的戏剧改编 第四节 具有后现代意识的戏剧改编 第三章 鲁迅小说的戏剧改编方法 第一节 从结构形式上划分 第二节 从与原著关系上划分 第四章 鲁迅小说的戏剧改编的本体透视 第一节 小说和戏剧两种艺术基于媒介的本体特征 第二节 小说的戏剧因素:鲁迅小说的戏剧改编优势 第三节 鲁迅小说的戏剧改编的观众接受效果 第四节 鲁迅小说的戏剧改编的观众接受原因 第五节 基于观众接受的鲁迅小说的戏剧改编机制 第五章 鲁迅小说的戏剧改编与原著的关系 第一节 戏剧改编对鲁迅小说人物形象的创造 第二节 戏剧改编对鲁迅小说故事情节的重构 第三节 戏剧改编对鲁迅小说思想精神的再现 第四节 戏剧改编对鲁迅小说再现的艺术局限 第六章 鲁迅小说的戏剧改编的媒介转换意义与思考 第一节 戏剧改编对于鲁迅小说传播的意义 第二节 鲁迅生前对戏剧改编的态度与看法 第三节 改编遵循的首要原则——以原作为基础 第四节 戏剧演绎鲁迅小说的难点及展望 第七章 鲁迅小说的戏剧改编的个案研究 第一节 论田汉改编的话剧《阿Q正传》 第二节 论陆帕改编的话剧《狂人日记》 第三节 论中法合作的一部叙述体现代话剧《阿Q》 附录 附录一 鲁迅作品的戏剧改编情况表 附录二 鲁迅作品的戏剧改编研究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孙郁 过去的中国年轻人,对 于许多经典作品的认识,是 来自连环画与戏剧、电影的 。比如我最初了解《水浒》 与《西游记》,都不是阅读 原作,看到连环画与动画片 ,才知道古代那些奇异的人 与事。等到长大,读了原著 ,发现过去所知的,还仅仅 是原著的一部分,文本之间 ,总有差异的。但回想此类 事情,也不禁对于改编原作 者心存感激,是那有趣的形 式引起了自己对于文学作品 的好奇心。经典的流传,是 经过了不同的渠道的,其中 改写、复写与重写,是艺术 界常有的事,一代代人在这 种间接的方式里,触摸到了 元典里有价值的东西。 一般说来,大凡是经典 作品,都是有一种超越性的 功能的。从古希腊到日本, 在印度与以色列,许多作品 原型来自前人的文本。远古 的闪亮的思想在流传中也被 后人不断延伸着。这延伸有 多种渠道,有的因阅读和阐 释而受人关注,有的被改编 成别样的戏剧形式而扩大了 影响。有一次在北京看到希 腊一个剧团演出的《安提戈 涅》,就是古希腊艺术的一 种再现,表演方式也与原作 有了差异。还看到以色列国 家话剧团将契诃夫多篇小说 糅为一体的《安魂曲》,独 创性的表达至今难忘。中国 的古代小说被改编成戏剧的 也有很多,这是大家颇为熟 悉的,仅《红楼梦》,就有 多个不同的戏剧文本,达到 了家喻户晓的程度。而现代 作家中,鲁迅作品是被不断 搬到舞台的。我在青年时就 喜欢夏衍创作的电影《祝福 》,上大学后,接触了陈白 尘执笔的话剧《阿Q正传》 ,对于了解鲁迅都不无帮助 。记得在日本还看过据《藤 野先生》改编的《远火:鲁 迅在仙台》,我曾与朋友们 还把此剧介绍到国内演出过 多场。近三十年来在剧场多 次目睹了艺术家对于鲁迅作 品的移植,不同风格中显示 了今人的大胆尝试精神,无 论是研究者还是创作者,如 此热心于鲁迅文本,是中国 知识界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 。 孙淑芳的《鲁迅小说的 戏剧改编研究》,讨论的就 是这个现象。书中对于鲁迅 作品改编历史的描述与思考 ,提供了认识经典传播的另 一条思路。鲁迅生前,作品 就被搬到舞台,同代人在原 作基础的再创作,也有向鲁 迅致意的意思。先生去世后 ,许多优秀的剧作家有过改 编《呐喊》《彷徨》作品的 实践,可说是对这位前辈思 想的重温。孙淑芳注意到, 鲁迅作品的改编有不少值得 思考的亮点,无论是启蒙救 亡意识使然,还是后现代意 识里的审美追求,艺术家面 对鲁迅的遗产,有着与时代 对话的渴望,也不无回答时 代难题的冲动。本书梳理了 大量史料,从改编的方法, 改编的策略和改编的机制等 方面人手,看到了传播经典 的多样性道路。这里涉及原 作的思想核心点如何再现的 问题,其中一些难题也得以 呈现出来。可以说是一部系 统性的研究著作,我们之前 许多模糊的感觉,在此书中 被一点点条理化了。 这一本书刺激我想了许 多审美问题和思想史问题, 由此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阅 读经验。有个时期,改编鲁 迅作品是颇为敏感的,因为 涉及意识形体话语,作者的 再现性表达,就被某种观念 罩住了。六十年代拟拍摄的 电影《鲁迅传》的流产,说 明了特殊时期的思想氛围。 夏衍等人当年的尴尬,至今 还被人所记着。在以狭隘的 逻辑认识和描述一切的年代 ,把握鲁迅文本就有一点难 度。八十年代后,人们的思 想活跃起来,陈白尘的话剧 《阿Q正传》的国民性主题 ,才能够凸现出来,导演与 演员都回到了鲁迅的起点上 来,空间就打开了。1981 年,歌剧《伤逝》的诞生, 是大胆的尝试,音乐与情境 ,都有了深广的地方。至今 回忆那神异的旋律里的故事 ,还让人感动。鲁迅作品在 舞台上的出现,无不带有时 代印记。夏衍在五十年代改 编的《祝福》,受现实主义 影响,我们看到了许多典型 化的塑造人物的手段。改革 开放后,思想解放运动也催 生出不少新的作品,先锋艺 术出现的时候,鲁迅也被视 为一个先驱者,我记得林兆 华导演的《故事新编》,受 益于现代主义学术思潮。后 来北京人艺推出的郑天玮的 《无常口女吊》就有点神秘 主义意味,作者重新塑造人 物形象时,一方面忠实于原 文,另一方面,现代主义手 法也应用其间。到了2015 年出现的李静的话剧《大先 生》,卡夫卡式的精神也渗 透进来,这些也看出各种思 潮的交织,在主题上与鲁迅 有了互动的一面。 每次作品的改编,都有 着学术层面的纠错。比如林 兆华就避开写实的套路,作 品是多了写意的韵致。丁荫 楠执导的电影《鲁迅》,在 表现思想性与战斗性的同时 ,也强调鲁迅的父爱意识与 柔情。张广天的“民谣清唱 史诗剧”《鲁迅先生》,则 试图回应时代问题,他不满 意于学院鲁迅研究,也讨厌 资本的力量,只是因为过于 囿于自我的体验,反而将鲁 迅单一化处理了。这里可以 看到,人们在创作中,不断 试图弥补过去认知的不足。 在以不同方式接近经典的时 候,也召唤出了内心深处的 一种渴念。 各类改编作品的出现, 体现了人们对于精品认识的 程度,与前人对话的激情也 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