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历程、成就与经验
第一节 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历程
一、1978—1984年:农村改革启动
二、1985—1991年:市场化改革探索
三、1992—2001年:全面向市场经济过渡
四、2002—2011年:全面综合改革
五、2012年至今:全面深化改革
第二节 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主要成就
一、确立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三权分置”、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
二、构建了结构多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市场经济体系
三、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
四、初步塑造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格局
五、对“三农”实现了由“取”到“予”的重大转折
六、不断探索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现代化
七、基本构建了中国特色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八、日益重视农村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第三节 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农村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顶层设计与试点探索相结合,是农村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
三、坚持以农民为主体,把农业农村农民放在优先位置,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和保护力度,是农村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
四、坚持市场化改革,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农村改革取得成功的正确方向
五、坚持城乡统筹协调,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农村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路径
六、坚持农村法治建设,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和农村民主法治建设,是农村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第二章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
第一节 建立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一、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家庭承包经营制
二、形成并不断完善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
三、农村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主要成就
第二节 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一、农村土地制度的争论与改革试验
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政策嬗变
三、农村土地制度的法律法规体系
第三节 农村集体经济与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
一、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
二、乡镇企业的崛起与高速发展
三、农村社区合作经济组织的改革与发展
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五、以土地入股为主要内容的股份合作制
第四节 处理好农业与市场的关系,建立和完善农村市场
一、粮食安全与粮食购销体制改革
二、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
三、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第三章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探索中国特色农村发展道路
第一节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与农村财政税收制度改革
一、农业投入与农村财政制度改革
二、农村税费制度改革
三、全面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二节 城镇化建设与农村劳动力市场改革
一、发展多种经营与优化农村劳动力内部就业结构
二、城镇化建设与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三、统筹城乡关系与农村富余劳动力异地转移
第三节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
一、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二、农村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三、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第四节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不断推进
一、农村金融体系的恢复与改革
二、农村金融供给与信贷约束
三、民间金融活动的有效补充与风险
第四章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一节 创立发展“乡政村治”体制
一、人民公社解体
二、“乡政村治”体制确立
三、撤乡并镇并村与乡镇机构改革
第二节 完善农村民主管理制度
一、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二、实行村民自治制度
三、推进农业农村法治建设
第三节 新时期乡村治理的现实困境与创新
一、“乡政村治”模式下乡村治理的现实困境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治理创新的路径
第五章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第一节 我国农村环境治理政策演进
一、1978—1980年:农村环境问题萌发,政策关注滞后
二、1981—1989年:乡镇企业污染现象突出,政策关注渐显
三、1990—1999年:三大污染叠加,治理政策出台频度加大
四、2000年至今:农业面源污染严重,以奖促治,政策不断创新
第二节 农村环境污染成因分析
一、粗放的生产方式造成农业生产的污染严重
二、较差的基础设施导致生活污染问题突出
三、落后的技术设备导致乡镇企业污染加剧
四、二元的城乡结构导致污染矛盾转嫁
五、不够完善的法治体系导致环境治理监管不力
第三节 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路径选择
一、增强农村生态保护的责任主体意识是核心
二、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是基础
三、以文化建设促进生态环境治理是重要手段
四、完善法治监督管理体系是保障
五、统筹利用好政策、资金、技术、人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