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陶渊明诗(精)/学生国学丛书新编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简介 | 内容推荐 陶渊明的诗,描写隐逸生活,笔法闲雅冲淡,钟嵘《诗品》曾以“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称之。陶渊明诗独特的田园主题和质朴自然的风格,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傅东华选注的《陶渊明诗》,参考了汤汉注本、吴瞻泰、温汝能等陶集注本,选取了陶渊明有代表性的五言诗,以编年为次,注明作诗的年代和背景,并诂解字词、诠释典故,深入浅出地解读陶渊明诗,是一部平易通达的陶诗读本。 目录 新编导言 原书绪言 辛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 辛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和郭主簿二首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途中 连雨独饮 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 还旧居 责子 归田园居五首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己酉岁九月九日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移居二首 与殷晋安别并序 悲从弟敬德 答庞参军并序 杂诗 和刘柴桑 酬刘柴桑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溪田舍获 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 赠羊长史并序 饮酒二十首并序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 于王抚军座送客 和胡西曹示顾贼曹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 九日闲居并序 岁暮和张常侍 拟古九首 游斜川并序 乞食 有会而作并序 挽歌三首 桃花源诗 咏贫士七首 咏二疏 咏三良 咏荆轲 读山海经十三首 形影神并序 年谱 序言 陶渊明(352-427),字 元亮,或云名潜,自号五柳 先生,友人私谥日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属江西九江 )人。曾祖侃,官至大司马 ,封长沙郡公。祖茂,武昌 太守。陶渊明早年曾出仕, 陆续担任过江州祭酒以及镇 军参军、建威参军等低级幕 职,最后任彭泽县令,八十 余天便弃官归隐。中国古代 诗歌史上,陶渊明被视为“隐 逸诗人之宗”,他创作的诗歌 ,大量取材于田园生活,因 此陶渊明又被奉为“田园派” 诗人的宗师。 本书选注者傅东华 (1893-1971),曾供职于 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任 教于复旦大学、暨南大学, 从事过翻译工作,也做过文 学编辑和国学普及工作。这 本《陶渊明诗》,傅氏参考 了历代陶集的重要版本、注 本,选择了体现陶渊明诗作 特点的篇目,并以傅氏另外 编订的年谱为纲,依年代先 后排列,在篇目选择、编排 和注释方面,均见功力。结 合注释,可以有助于中学生 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履历,认 识陶渊明诗歌风格的前后变 化,理解陶渊明的诗歌主题 和诗歌特色。同时,傅先生 还撰写了一篇较为详细的序 言,对读者了解陶氏生平和 艺术成就很有帮助。 阅读陶诗,不妨从“隐逸” 和“田园”这两个关键词人手 。陶渊明只做过很小的官吏 ,辞官之前也不过是一个县 令,若就世俗功名而论,可 谓泯然众人,但他的隐逸身 份在后世却流传千古。陶渊 明生当晋宋之交,《晋书》 《宋书》和《南史》这三部 正史的列传中,都在“隐逸” 部分为陶渊明立传,并据陶 渊明《五柳先生传》所说的“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认为 是陶渊明“实录”和“自况”。 但陶渊明的隐逸身份是在他 决定辞官之后彻底归隐田园 才逐渐确立的,这与那些始 终高卧林泉而遁世无闷的隐 士有很大的不同。陶渊明的“ 隐逸”,并非纯然洒脱,背后 有着复杂的心境。作为名门 之后,陶渊明早年是很想有 一番作为的。陶渊明为东晋 开国功臣陶侃的后代,背负 着家族昔日的荣耀,始终不 忘光宗耀祖。《命子》诗云 : 在我中晋,业融长沙。桓 桓长沙,伊勋伊德。天子畴 我,专征南国。功遂辞归, 临宠不忒。……夙兴夜寐, 愿尔斯才。尔之不才,亦已 焉哉。 《命子》是写给陶渊明的 儿子陶俨的诗。在诗中,陶 渊明历述先祖的功德,尤其 是曾祖长沙公陶侃在晋朝所 建立的功勋,勉励儿子能以 之为榜样。陶渊明虽然自己 未能中兴祖宗的功业,但却 寄希望于儿子,同时也对儿 子可能“不才”表示了深深的 无奈。因此隐逸并不是陶渊 明与生俱来的理想,相反, 积极人世,建功立业,才是 他最初的理想,甚至还希望 能把这个理想传递给他的儿 子。而且陶渊明始终未能忘 怀自己早年的理想,其《杂 诗》云:“忆我少壮时,无乐 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 思远翥。”从中可以看出他早 年的积极乐观,志存高远。 《饮酒二十首》其十六云:“ 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 成。”则可见他少年之时,主 要的精力和爱好都在儒家经 典的学习方面,只是岁月蹉 跎,以至感慨快四十岁时还 无所成就。这种热衷儒家经 典、信奉儒家积极人世的思 想,强化了他对短暂时光的 无比珍惜和对建功立业的热 切渴望。但理想与现实有巨 大的落差,随着年龄的增长 ,这种对功业的热切渴望, 很快转为一种焦虑,并进而 向着相反的方向急剧发展, 那就是逃离这个纷纭复杂的 社会,回归到田园中,寻找 那久违的宁静。 …… 因此,陶渊明笔下的田园 生活并不是乌托邦社会,《 桃花源记》中,虽然桃花源 中的人与世隔绝了数百年, 但是“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着,悉如外人”,与外界并无 太大的差异。如果说,陶渊 明笔下的田园生活具有理想 色彩,那也是指没有王税和 战乱而言。如果就生活本身 而言,都是极为普通的。也 就是说,诗人在平凡的田园 生活中,感受到了独特的诗 意,但这种诗意非常冲淡, 以至于读者似乎感受不到诗 人的主观性。所以王国维《 人间词话》论“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认为是“无我 之境也”,并说“无我之境, 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 ,何者为物”。但这种冲淡的 风格,却又蕴含丰富的意蕴 ,所以苏轼评价陶诗“质而实 绮,癯而实腴”。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陶诗 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除 了田园诗歌的冲淡,还有“金 刚怒目”的一面。鲁迅论陶诗 云: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 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 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 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 然。(见《且介亭杂文二集 》) 阅读陶诗,学习陶诗,要 避免简单化的“贴标签”。不 妨从每一首诗的具体内容人 手,走进陶诗,品读诗人的 不同心境,理解诗人的创作 特色。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