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详细叙述托兰的成长与学术经历,剖析其若干部著作的史学研究方法,阐释托兰的史学研究体系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影响,并对未来西方史学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提出思考与见解。 作者简介 崔晓乐,女,1985年生,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近现代史、美国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篇,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 目录 第一章 约翰·托兰的成长之路 第一节 20世纪美国和西方史学的发展与转变 第二节 托兰的人生之初与少年时代 第三节 从事史学研究前的写作生涯 第二章 “活的历史”:约翰·托兰的史学研究方法和史学思想 第一节 口述史的研究与实践 第二节 与人民共写历史:大众历史的传播与推动 第三节 顺应时代潮流:全球史研究的新趋势 第四节 一名历史学家的责任 第三章 约翰·托兰的史学体系 第一节 独创对战争的书写方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和军事史研究 第二节 一个外国史学家对德国史和日本史研究的贡献 第三节 历史学家的求真与和平主义 第四章 约翰·托兰与面向未来的历史研究 第一节 未来西方史学发展的趋势 第二节 历史学家的修养与技艺:约翰·托兰对未来史学研究的启示 第三节 他山之石:推动区域与国别史研究的新发展 第五章 约翰·托兰治史的回顾与前瞻:历史学的特征、性质、研究路径 第一节 历史学的特征 第二节 历史学的性质 第三节 历史学的研究路径 主要参考文献 余论 序言 约翰·托兰 (JohnToland)是美国当 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作家 ,主要从事第一次世界大 战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德国史以及日本史的研 究。他亲自参加过第二次 世界大战,其著作《日本 帝国衰亡史》曾获美国非 虚构类作品的最高奖项“ 普利策奖”。托兰一生著 述颇丰,共出版了15部著 作,其独树一帜的史学研 究方法和著作内容在西方 史学界极负盛名,享有较 高的学术地位。他是中译 本作品数量最多、最为我 国读者熟悉和喜欢的外国 历史学家之一。20世纪 90年代以来,托兰的《占 领日本》《无人区》《历 史捕影:一个历史学家眼 中的混乱世纪》《最后一 百天:希特勒第三帝国覆 亡记》《希特勒传:从乞 丐到元首》《阿登之战: 希特勒最后的赌博》等作 品被译成中文在中国出版 ,深受各类读者的喜爱。 约翰·托兰认为,历史 学家对历史的审慎研究应 与其亲身绎历融合起来, 历史写作应通过对大量第 一手资料的调查与了解, 和对大量历史事件亲历者 的采访来揭示历史的真相 ,并令读者仿佛在历史现 场倾听人物对话,身临其 境地感受历史人物的情绪 。托兰的作品通俗易懂, 故事叙述跌宕起伏、引人 入胜,情节刻画时时泛起 情感的涟漪,并在字里行 间透露出对平民的同情以 及对战争的憎恶。托兰之 所以能写出如此鲜活、动 人的历史,与其家庭背景 、成长经历、个性、史观 、写作手法等都密不可分 。他的著作中丰富的细节 描写和对话,使读者犹如 穿越时空,置身历史场景 之中。他的每一本著作都 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和极 强的感染力,多数作品一 经问世就引起很大的反响 ,甚至引起轰动。 约翰·托兰是中国人民 的老朋友,对中国和中国 人民充满了感情与敬意。 20世纪80年代,他曾两 次到访中国并结识了中国 社会科学院、国防大学等 院校的史学家同行,同时 也为自己书稿的撰写而在 中国进行了采访、调研以 及搜集资料。本书将详细 叙述托兰的成长与学术经 历,剖析其若干部著作的 史学研究方法,阐释托兰 的史学研究体系的主要内 容、特征及其影响,并对 未来西方史学发展的趋势 和方向提出思考与见解。 由于笔者学识和能力 所限,特别是语言和资料 上的限制,本书还存在许 多缺陷和不足,敬请大家 批评指正,以便将来加以 修订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