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理一分殊(走向平衡的建筑历程)/走向平衡系列丛书
分类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作者 李宁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情理合一,理一分殊。万事万物的情理都是相通的,如月印万川;但形形色色又是有差别的,须随器取量。镌刻在日常建筑设计与调研中的思辨与解答,正是一次次不断寻觅建筑平衡之道的历程。建筑必然会体现着人的活动与特定基地环境的一种生态关联,有益的活动以及因时间延续而产生的新故事,将会营造出一种吸引人的情境感受、一种持久的活力、一种能够不断传承的环境氛围。本书围绕一系列具体的建筑项目设计与聚落调研,有针对性地对平衡建筑理论与实践模式加以辨析,对平衡建筑理论如何体现在设计、施工,乃至建筑生命的全周期进行讨论。本书适用于建筑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也可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设计、施工、管理及相关人员的参考资料。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养心一涧水习静四围山
1.1 传统聚落构成分析
1.1.1 秩序化
1.1.2 区域化
1.1.3 符号化
1.2 传统聚落特征归纳
1.2.1 同质性
1.2.2 原创性
1.2.3 生长性
1.3 靡革匪因,靡故匪新
第二章 看花开花落望云卷云舒
2.1 空间意蕴营造
2.1.1 空间的立意
2.1.2 空间的载体
2.1.3 空间的组织
2.2 从虚拟走向现实
2.2.1 矛盾与破解
2.2.2 细节与光影
2.2.3 沧桑与积淀
2.3 人性化讲理
第三章 蓬莱定不远正当一帆风
3.1 一方水土,一方建筑
3.1.1 环境解读
3.1.2 聚落生发
3.1.3 玉汝于成
3.2 沉舟侧畔,生机绽放
3.2.1 结构与安全
3.2.2 节地与适宜
3.2.3 近忧与远虑
3.3 人性化求变
第四章 沾衣杏花雨拂面杨柳风
4.1 山水都市,庭院人家
4.1.1 江南最忆是杭州
4.1.2 曲水连堂直到家
4.1.3 关乎人,其度宜亲
4.2 江南意趣,诗化家园
4.2.1 从造园到筑宅
4.2.2 白云深处有人家
4.2.3 游其间,亦诗亦画
4.3 人性化共生
第五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5.1 构园无格,借景有因
5.1.1 海纳江河
5.1.2 依山就势
5.1.3 聚散相宜
5.2 延绵相承,穿越时空
5.2.1 纪念与否定
5.2.2 敞廊与借景
5.2.3 渗透与兼容
5.3 创造性讲理
第六章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6.1 醒来的桃源
6.1.1 地势与布局
6.1.2 聚落与实施
6.1.3 脉络与形态
6.2 戈壁的生机
6.2.1 裁剪与疏密
6.2.2 界面与空间
6.2.3 场景与色调
6.3 创造性求变
第七章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7.1 水通南国三千里
7.1.1 规划结构社会化
7.1.2 道路系统开放化
7.1.3 绿地水面兼容化
7.2 空间赋形与交流促成
7.2.1 浏阳之南,井冈之北
7.2.2 校园空间的赋形和级配
7.2.3 师生交流的多元与促成
7.3 创造性共生
第八章 触目皆菩提水月两相忘
8.1 荷叶露珠
8.1.1 开放的平台
8.1.2 水中的戏台
8.1.3 历史的砚台
8.2 城市印章
8.2.1 传承自文化长河的印章
8.2.2 镌刻了历史纹饰的印章
8.2.3 熔铸于时空烘炉的印章
8.3 包容性讲理
第九章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9.1 情理相生的过程分析
9.1.1 情境匹配
9.1.2 原创应答
9.1.3 整合生长
9.2 水无常形,法无定法
9.2.1 逢高依山,遇低就水
9.2.2 寻觅消失的场景
9.2.3 编织与消隐
9.3 包容性求变
第十章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10.1 校园文化与校园风骨
10.1.1 文化:—个不断演变的概念
10.1.2 校园文化与地缘文化
10.1.3 浙江大学的求是文化
10.2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
10.2.1 校区初创
10.2.2 主轴收、头
10.2.3 学海扬帆
10.2.4 砖墙重构
10.2.5 虚怀若谷
10.3 包容性共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序言
“纤道”似乎是—个遥远而
又陌生的词了。
三四十年前,纤道在江
南水乡还是随处可见的,但
现在大多残存在记忆深处了
。偶尔在一些保存完好的河
段,还能惊喜地看到局部的
古纤道(图0-1)。
原先江南河边的纤道,
犹如一条轻盈的飘带依着河
;盈盈长堤路,谁家小扁舟
。纤道贴水而筑,上可以行
人背纤,遇到狂风急浪时又
是船只御风抵浪的中流砥柱
。纤道的前方,大约是—个
江南小镇,那里有深巷春雨
,有楼台相思。
纤道的基座大多是由条
石砌成的—个个石墩。高出
水面半米左右;墩与墩之间
,石板一块连着一块,不时
穿过一座石梁桥或曲拱桥。
作为一种广义上的建筑遗存
,纤道与小桥、流水、人家
构成了记忆中水乡景致的重
要内容。
现在因纤道少见了,一
旦见到,不由得引起了“乡
愁”。
乡愁似乎是—个文学领
域的词,但应该古老到比文
学还要久远。文学上,乡愁
是人们对故乡的感情和思念
,表述一种对故乡眷恋的情
感状态,这是人类共同而永
恒的情感。
在历代文人的诗文里,
乡愁总是一条剪不断的纽带
。在《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
客逢早梅相忆见寄》中,杜
甫写乡愁:“幸不折来伤岁
暮,若为看去乱乡愁”。李
白写的“床前明月光,疑是
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
思故乡”,虽无乡愁两字,
但其间萦绕的乡愁意蕴,悠
悠千年。
乡愁动人,不为别的,
而只因一缕家人般的温馨。
乡愁永远藏在游子内心最深
处:平日里不曾想起,但不
经意之间又会拨动心弦。即
便穿越干山万水、历尽沧桑
变幻,也是萦绕不变。
或许,真正的故乡是没
人能够回去的。尝试着回望
茫茫的来时路,而循着那条
路探究,看到的无非是—个
愁字。
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处
相思明月楼?昔我往矣,杨
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
霏。
医学上也很早就在界定“
乡愁”,指的是“—个人因为
他并
李宁
壬寅年夏日与浙江大学
西溪校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6: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