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印记(佘江涛音乐笔记)(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
作者 | 佘江涛 |
出版社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这部书稿是为古典音乐爱好者们撰写的,作者佘江涛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是江苏凤凰传媒总编辑。本书以爱乐者视角,设计了三个板块,从聆听·音乐会,到遇见·音乐家,到随感·音乐内外,从几十年聆听音乐的切身感受出发,将曾经感动自己的曲目和音乐家娓娓道来,为读者呈现了悠悠乐史与浩瀚曲海。 目录 序言 听见音乐的三个阶段 聆听·音乐会 俄罗斯音乐会 意大利音乐会 法国音乐会 西班牙音乐会 英国音乐会 遇见·音乐家 说不尽的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莫扎特的另一面 肖邦:藏在音乐里的诗人 舒曼:一位中产阶级知识分子音乐家 李斯特:“三面五地”的大师 你会永远爱着勃拉姆斯 说不尽的马勒 德彪西的四面 西贝柳斯音乐的四个乐章 拉赫玛尼诺夫:永远的新人 随感·音乐内外 贝多芬的英雄风格 《美丽的磨坊女》和“消极的”浪漫主义 有关勃拉姆斯的七个问题 马勒《第一交响曲(巨人)》 马勒《第二交响曲(复活)》 马勒《第三交响曲(夏日正午之梦)》 马勒《第四交响曲》 马勒《第五交响曲》 马勒《第六交响曲》 马勒《第七交响曲》 马勒《第八交响曲》 跨越马勒的《大地之歌》 马勒《第九交响曲》 马勒的艺术歌曲 听,交响曲的声音 听乐记——古典音乐的伦敦记忆 尾声 主题和变奏 序言 听见音乐的三个阶段 音乐是一种声音。很多 时候,音乐仅仅是声音,只 有当音乐在耳朵里成为旋律 、节奏、对位、和声、配器 、音色、想象、感情、思想 、结构的时候,我们才听见 了音乐,听见了不同层次的 音乐。布鲁克纳、瓦格纳的 音乐最近两三年在我耳朵里 才成为音乐。 听见音乐的第一阶段是 用自己的耳和心去听,用自 己的感觉去接受音乐信息, 用自己的直觉去处理音乐信 息。一切遭遇开始都是偶然 ,不知是人碰见了打动自己 的音乐,还是音乐碰见了容 易被感动的耳和心。 最初打动我的音乐是舒 伯特的《A大调钢琴奏鸣曲 》(D.664),那是1979年 在南京新街口人民剧场一场 混乱的音乐会中听到的。当 时我读初三,一个会演奏钢 琴的同学带我去的,他现在 依然在教授钢琴。记得那位 澳大利亚华裔女钢琴家面对 乱哄哄的咳嗽声、座椅滑动 声、脚步声和乐章间的掌声 一直很焦虑,甚至恶狠狠地 盯着台下的观众。九十多岁 的德穆斯(Jorg Demus)2019年在南京的一 场独奏音乐会,提出了请求 场下安静的要求,否则他就 不演奏了。四十年过去了, 演奏对热衷考级的学生和不 懂音乐的家长仍然是一场悲 剧。没有结构的知识、技能 、考试,没有人格和素养培 养的家庭教育,似乎泛滥成 灾,越演越烈。那场嘈杂的 音乐会改变了我的人生,从 此我知道世界上有一种有魔 力的东西。《A大调钢琴奏 鸣曲》第一乐章不断重复的 第一主题在我心中成了永远 的一束晨光,冲破了团团迷 雾。是舒伯特把我引入音乐 的大门。后来一直在寻找这 酋曲子的唱片,当时只记得 是舒伯特的奏鸣曲,而他的 奏鸣曲却有二十一酋,那时 资源甚少,非常难买。为了 再度遇到这酋曲子,我几乎 把各种能买到的舒伯特钢琴 奏鸣曲都买了,可惜都不是 。后来买了一张里赫特演奏 的版本,记忆中的旋律时隔 三十余年再度出现,真是喜 出望外。现在舒伯特奏鸣曲 的套盒就有好几个版本,当 年寻寻觅觅的感觉没有了, 但第一次的聆听和旋律的再 现一生难忘。 半导体收音机时代听到 的第一首引入入胜的曲子是 门德尔松的《随想回旋曲》 (Op.14)。那是1980年, 我读高一,当时曲名忘记了 ,只记得是门德尔松的钢琴 曲。如此美妙的旋律使我养 成了用磁带机——记得是第 一代日立单卡机——外录半 导体音乐的习惯。当时有一 台日产内录式的单卡机或双 卡机是十分奢侈的,因为它 可以避免外录的杂音。那时 古典音乐都在晚上十点后才 播放,我每周买一张广播电 视报查看节目,躲在被窝里 等待录下收音机里的曲子。 一是怕父母说不看功课也不 睡觉,二是让录音没有噪音 。大概录了二三十盒索尼磁 带,约翰·施特劳斯的最多 ,其他录的什么曲子现在记 不清了。后来一直在寻找门 德尔松的这酋《随想回旋曲 》,觉得它永远消失了。时 隔三十余年,偶然在让·伊 夫·蒂博代(Jean-Yves Thibaudet)的门德尔松专辑 中发现它,喜出望外,难以 言表。我把这个故事告诉过 一位英籍华人钢琴家,她专 门为此曲录了一段视频送给 我,也许她被这个故事感动 了。 20世纪90年代是欣欣向 荣的磁带、垂死的LP(真实 的模拟声音使它现在得以复 活)和正在兴起的唱片混杂 的时代。磁带给我留下深刻 印象的曲子是勃拉姆斯的《 圆号三重奏》(Op.40),真 是超级地优雅和忧郁,从此 勃拉姆斯成为了我最喜欢的 音乐家。LP给我带来的第一 次体验是霍洛维茨演奏的莫 扎特的《A大调第二十三钢 琴协奏曲》(K.488)和《降 B大调第十三钢琴奏鸣曲》 (K.333),那是我第一次听 到天堂的声音,至今这张三 十年前购买的唱片我依然常 听。我第一批唱片的主流是 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和后来收 购它的索尼公司的产品,听 了大量尤金·奥曼迪和费城 交响乐团的合作产品,这是 我最早进入交响乐的路径。 我的一位忘年交朋友在宾夕 法尼亚大学学习音乐学,她 告诉我她留恋的圣地之一就 是尤金.奥曼迪的音乐资料 博物馆,在那里可以深深体 会到老一辈艺术家的人文情 怀。现在指挥新秀迭出,演 绎技巧和录音效果甚佳,不 乏亮点和精彩之处,但文化 底蕴的浓郁不能和老一代人 相比,因为商业压力,难免 有营销和夸张的气息,不能 完全压住内心,沉住底气。 第二阶段是扩展性地借 用别人的心和耳朵去听。仅 仅靠自己狭隘的感觉去接受 音乐信息,靠自己最初的直 觉去处理音乐信息,到一定 程度就不够了。当你听得足 够多的时候,就想借助更多 他者的感觉和判断去接受音 乐信息,更多他者的直觉和 思维去处理音乐信息。 这时我们经常会借助一 批指挥家、演奏家、演唱家 共同塑造起来的演绎体系, 以及音乐史专家、乐评家、 演绎家共同塑造的书写体系 。 我们会比较和鉴别不同 版本的演绎差异,发现了一 部作品不同的形象,发现了 音乐的力量远远超出文学作 品,有着更多的寓言、象征 、暗示、含糊的意味。我们 会阅读书籍和期刊,更深、 更广、更系统地从作品的本 身、作品之间的关系、音乐 史的结构等方面去理解音乐 。 导语 当文学名家与音乐“跨界”相遇,会产生什么样的碰撞?本书作者凤凰出版传媒总经理佘江涛凭借其深厚的文字功底及文学素养,结合自身在出版行业耕耘多年的从业经验,以资深爱乐者的身份从“新”出发,以文论乐,以文赏乐。 书中蕴藏着作者对多场音乐会的聆赏与感悟,并引领读者与不同作曲家邂逅,包罗万象的巴赫、另类的莫扎特、才华横溢的肖邦、情感细腻的舒曼跃然纸上。以文学笔法描绘音乐传奇,反映波澜壮阔的时代。与此同时,作者借自身的“所思”“所想”“所悟”“所感”,细数数十年听乐点滴,使读者在“听乐”“谈乐”“品乐”中,感受人文精神与音乐情怀,随感音乐内外,印记留于心间。 精彩页 俄罗斯音乐会 只有在虚拟的场景中才能提供这样一场豪华的俄罗斯音乐会。 上半场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 这首芭蕾音乐作于他而立之年,因其声响、和弦、调性、节奏完全不被当时人所接受,1913年5月29日该作在巴黎的首演引发了骚动。它是巨大的炸弹,把古典主义的音乐世界轰得稀巴烂。没有比在冬天听这酋音乐更能打碎冬眠、送来能量的了。它传递着一种粗犷的生命力量,把我们送进一个又一个新年。特别喜欢斯特拉文斯基本人和哥伦比亚交响乐团的版本,有点粗糙,十分粗暴。特别反讽的是我才把蔡琴温柔至纯的《最后一夜》听完,就进入奔涌不羁的斯特拉文斯基的抽搐当中。 第一部分第二首《春天的预兆》(《少女之舞》)、第四首《春天的轮舞》、第八首《大地之舞》,第二部分第三首《赞美蒙选之人》、第六酋《献祭之舞》简直是牺牲者、奉献者的专属之曲,越听越有归属感。全曲在一个干脆的定音鼓打击下戛然而止:疯狂一辈子,死亡一瞬间。 柴科夫斯基《第一交响曲(冬日之梦)》 这是一首充满冬天浓郁色彩的交响曲,是柴科夫斯基26岁的作品。我们熟知的《第六交响曲(悲怆)》是他生命最后一年1893年53岁的作品。第一乐章“冬日旅途梦幻”是他冬日从彼得堡到莫斯科长途旅行的音乐印象。第二乐章“阴郁潮湿的土地”是人人都会喜爱的篇章。第三乐章和第四乐章没有标题,听众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把自己的冬日场景、冬日回忆、冬日想象放置其中。音乐的意义总体是抽象的,但也无可回避:《第一交响曲(冬日之梦)》对冬天和俄罗斯冬天的代入感十分具体。 下半场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交响曲》 这是俄罗斯浪漫主义交响曲中最浪漫的一首。和他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一道,是他交响乐作品的两部首选。其中第三乐章是我听到的浪漫主义交响曲最好的慢板乐章,把冬日的旷野和旷野中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用任伺语言去描绘如此庞大的空间和情感都是苍白无力和徒劳。 鲍罗丁《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作曲家对此曲的内涵有详尽的叙述,具体场景的带入感无可回避:在辽阔的空间,景象由远及近,由近及远。俄罗斯曲调和东方曲调融合出神秘的世界。 穆索尔斯基歌剧《霍万斯基之乱》前奏曲《莫斯科河上的黎明》 如果不是俄罗斯和穆索尔斯基的超级乐迷,是不会去触摸这部歌剧的。但歌剧的前奏曲十分有名,且动听无比,和这部歌剧阴谋斗争的故事、悲壮群焚的场景、黑暗阴森的基调毫无关联。面对人类千古如斯的争斗,优美的大自然无动于衷。 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拉威尔的管弦乐版)最后一首《基辅大门》 此曲威风凛凛,气场宏伟,最能体现出新年的开启。 我把最喧嚣与躁动的《春之祭》放在前面,给人以振奋,其余安静或入耳的都放在后面。俄罗斯音乐就像它的大草原,容纳了众多的世界一流作曲家和作品:风格跨度极广,包罗万象:且许多作品的空间感巨大。一旦深陷入整个俄罗斯音乐当中,就可能再也出不来了。 P11-1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