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发展,有着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根源。本书从物质生产与物质生活、政治生活与政治发展、文化生活与文化发展、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个体生存与人的发展、人类本性与品格塑造、民族复兴与人民幸福的历史进程与现实需求出发,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与基本动力,系统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根源、政治根源、文化根源、社会根源、个体根源、人性根源、现实根源。 作为对思想政治教育根源问题的系统研究成果,本书有助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进一步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立论基础。 作者简介 杨威,1979年生,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比较德育。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含重点项目1项。出版学术专著《思想政治教育发生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学研究》和译著《公民身份与道德教育——行动中的价值观》,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研究成果获湖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目录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根源导论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根源的内涵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根源问题的出场及其研究意义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根源研究的进路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根源研究的深化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根源 第一节 唯物史观对于探寻思想政治教育根源的方法论意义 第二节 物质生产实践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深层需求 第三节 物质生产实践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提供物质基础 第四节 物质生活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价值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根源 第一节 人类政治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是发展政治意识形态的需要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是调控政治关系的需要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的需要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根源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根源的文化视差 第二节 文化教养与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节 社会的文化传播与思想政治教育 第四节 文化的历史绵延与思想政治教育 第五节 文化的时代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根源 第一节 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性需求 第二节 社会结构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与影响 第三节 社会有序运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 第四节 社会凝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 第五节 社会动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根源 第一节 个体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节 个体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 第三节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 第七章 思想政治教育根源的人性探索 第一节 人性:追溯思想政治教育根源不可回避的问题 第二节 前人对思想政治教育根源的人性探索 第三节 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人性根源的三重视角 第四节 科学人性观的构建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 第八章 思想政治教育根源的现实审视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需要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需要 第三节 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展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思想政治教育根源问题 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中的 基础理论问题、元问题。这 一问题最早是由我国思想政 治教育学科开创者之一郑永 廷先生提出的,他认为这个 问题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学 科的立论基础与理论基石, 并在多篇论著中对这个问题 进行了探讨。杨威教授作为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里的 青年学者,一直致力于思想 政治教育学科的基础理论研 究,尤其是对思想政治教育 发生问题、根源问题进行了 较为系统的研究,相继获批 了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出版了一系列论著。本书稿 是他多年来对思想政治教育 根源问题研究的理论成果, 在该成果结集出版之际,作 为他的硕士与博士导师我感 到十分高兴与欣慰。 思想政治教育根源问题 在我指导杨威进行博士学位 论文写作的过程中专门探讨 过。我们也曾合作推出“思 想政治教育实践根源”“思想 政治教育认识根源”“思想政 治教育价值根源”等研究成 果。但这些研究都只是粗浅 的,还需要进一步丰富与拓 展。本书是一本系统深入研 究思想政治教育根源的专著 。杨威在学界已有的研究基 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根源 问题展开了多维度、深层次 、创新性的研究,特别对思 想政治教育的物质根源、政 治根源、文化根源等进行了 深入探索,在诸多方面形成 了独到的学术见解,拓展了 思想政治教育根源研究的视 域和深度。综观全书,可以 发现几个突出特点。 第一,注重以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并深入 人类社会实践之中,从人类 社会与人自身发展的深层需 求出发揭示思想政治教育的 根源。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是 从人类社会实践的总体中产 生、形成的,并随之不断变 化、发展。揭示思想政治教 育的根源必须将其置于人类 实践的总体架构与系统运行 中。本书从马克思主义有关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经济 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物质 关系与思想关系等辩证关系 原理出发,分析人类的物质 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需求 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满足 这些需求的内在机制,揭示 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物质根源 、政治根源、文化根源,深 化了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 形成、发展之必然性、客观 性的认识,提供了一幅全景 式的理论分析图景。 第二,注重从社会发展 与人的发展相结合的角度, 聚焦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发展 与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发展, 深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由以 产生的社会根源与个体根源 。与以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的研究视角不同的是, 本书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 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内 在需求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对 这些需求的满足关系来审视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源,而不 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来看 其对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 功能与作用。不仅如此,本 书还通过对社会全面进步与 人的全面发展、政治社会化 与个体思想政治素质养成、 人的社会性与个性等关系的 辩证分析,将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根源的分析与个体根源 的分析有机结合起来。这就 为我们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产 生的社会必然性、思想政治 教育发展的个体推动力,提 供了更加开阔、丰富的理论 视角。 第三,注重将理论分析 、历史分析与现实分析相结 合,着重回答无产阶级思想 政治教育产生的社会历史根 源,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思想 政治教育产生、形成、发展 的现实根源。本书从基础理 论研究的视角,对作为普遍 的、客观的人类实践活动的 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社会历 史根源进行了研究。本书还 重点突出了无产阶级思想政 治教育产生的重大历史意义 ,探讨了无产阶级思想政治 教育形成、发展的根源,尤 其是科学社会主义运动与人 的自由全面发展对思想政治 教育实践提出的新的历史需 求与社会条件。不仅如此, 本书还从科学社会主义运动 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百年 发展,尤其是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 ,将理论与历史的分析运用 于对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 育存在、发展根源的阐释, 体现了强烈的历史意识与现 实关怀。 本书对社会物质生活与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政治实 践与思想政治教育、人的文 化教养与思想政治教育等议 题的分析,也提供了很多有 益的视角与观点。当然,本 书在对思想政治教育阶级根 源、历史根源的阐释上,还 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与拓展。 希望杨威教授能在思想政治 教育基础理论研究领域再接 再厉,推出更为丰硕的理论 成果。 是为序。 骆郁廷 2021年12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