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新时代提出了新的核心命题:如何让发展和治理服务于人民美好生活?对城市来说,这一命题的核心就是人民城市的建设。本书将成都之治作为新时代中国城市治理的地方样本,探讨超大城市如何实现市民更美好的生活,进而透视超大型国家如何实现人民更美好生活。成都探索人民城市的路径可以概括为“政党使命驱动的专业化城市治理”,即在党的领导下以“以人民为中心”为内核,以社区为基点,以空间融汇发展与生活为轴心,凝聚自上而下、由内向外多元主体的广泛共识。基于此,本书重点聚焦“以社区为切口实现精细化治理”“基于人民需求优化城市治理体系”“党建引领激活基层治理网络”“人民在共建美好生活中重新连接”等具体命题展开了分析,在深层机理上呈现了城市治理如何回归人民性的方法和方法论。在理论层面,以上命题也可概括为“整体领导的共识治理”这一范式,是对西方治理理论统一与活力之间张力的突破,也揭示了中国式治理体系何以实现为民而治的基础逻辑。 作者简介 何艳玲,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常务副主编,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人选。兼任民政部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住房与社区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致力于立足中国场景探索“大国有效治理”并建构政府与治理理论,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与地方治理、社会治理、行政体制改革。先后赴杜克大学、牛津大学、斯坦福大学访问并开展合作研究。同时长期担任多地决策咨询顾问,直接推动多项治理创新和改革。目前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改革开放创造的治理经验及政府理论提升”首席专家和负责人。 目录 前言:我们如何与时代肝胆相照 第一章 治理方法论作为治理理论建构的基础 一、中国场景命题:全球新格局、新秩序与新治理 二、政党角色命题:政党和国家现代化的关系 三、复杂社会命题:城市化和互联网化塑造的社会复杂性 四、治理方法论:为谁而治、谁来治理、如何治理 五、本章总结 第二章 人民城市推动复杂城市治理现代化 一、为民而治:国家治理的世界性难题 二、以人民为中心:为民而治的中国表达 三、城市的人民性与理想城市的三大要素 四、城市性质与建设人民城市的三大任务 五、本章总结 第三章 政党使命驱动的城市共识治理 一、让治理运转:政党使命、主要矛盾与中心工作 二、城市治理的关键:城市思维与城市治理专业化 三、建构政策共识:学习型政府及其理念扩散 四、行动动员:基于在地实践的系统创新 五、本章总结 第四章 靠近人民所在的社区实现精细化治理 一、中国社区的三重属性 二、社区精细化治理的顶层设计 三、有烟火气的繁荣:社区融合发展与生活 四、小区治理:城市社区治理的基石 五、本章总结 第五章 基于人民需求优化城市治理体系 一、美好生活项目突破部门困境 二、新部门回应新需求与传统部门的新运作 三、为人民而花钱:财政资源再配置 四、重构街居制强化体制适应性 五、本章总结 第六章 党建引领激活基层治理网络 一、谁来建设治理网络 二、后单位时期的城市社会松散化与基层再组织 三、党建整合全域治理资源 四、社区好书记与基层网络赋能 五、本章总结 第七章 场景营城融汇空间、生活与治理 一、城市问题的产生 二、场景作为城市美好生活单元 三、公共服务供给的空间尺度与公共服务再构 四、城市有机更新与空间再造 五、本章总结 第八章 人民在共建美好生活中重新连接 一、陌生人市域与乡愁 二、人民在城市中的自组织 三、邻里建设:生活共同体与生命共同体 四、在公共议事中实现城市共治 五、本章总结 第九章 建设人民城市的中国方案 一、统一与活力:治理理论的内在张力 二、政党使命、国家人民性与城市人民性:人民命题的践行 三、整体领导的共识治理:统一与活力的结合 四、本章总结 结语:建构人民城市的公共对话 参考文献 导语 人民城市,就是我们每个普通人的城市。 一部人民城市建设的系统著述。 实践、理论、思想和情感的融汇之作。 本书不求全面概括成都实践,而是将探索实践放在中国乃至全球背景下,聚焦其对新时代大问题的回答和探索,挖掘最具代表性的做法,建构探索中国之治过程中独具特色的城市治理方法论。成都治理的探索不仅是中国之治的重要样本,也将为中国理论提供全新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