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课题在轨道交通发展的主题下,结合基于实践的站点设计,拓展性、系列性地探讨核心空间、地下空间、市郊站点等研究专题。 本书包括了对全球知名轨道交通站点的调研总结,也包括了面向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思维拓展,通过实践教学逐渐清晰地梳理相关领域的探索成果,对理论与实践结合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目录 序 前言 聚焦 边线的网 市郊轨道交通站点网络化特性浅析 从巴黎之腹到热带雨林 效能驱动的TOD站域空间研究:市郊轨道交通站点城市设计研究生设计课程简述 轨道交通站点影响域城市设计教学与实践:设计与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探索 案例 日本TOD调研案例 上海TOD调研案例 视角 TOD 2050 共享TOD 慢行TOD 城市变速器 10min轨道慢行圈 市郊“消融” 社区TOD P+TOD 共享TOD 花絮 后记 序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 的快速发展和交通强国战 略的提出,我国轨道交通 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 从线网规划到站点城市设 计、从宏观的城市交通脉 络到微观站点的城市触媒 ,让轨道交通在城市群、 都市圈的发展中起到了空 间结构的引导作用。 1863年1月10日,世界 上第一条地铁于伦敦开通 。1970—1980年代,随 着全球经济的腾飞,公共 轨道交通的发展在全球城 市的发展中起到了网络连 通的支撑作用。东京、伦 敦、巴黎、新加坡、中国 香港等城市轨道交通的发 展,让我们在大量的成功 案例中看到了城市轨道交 通为城市发展带来的巨大 触媒效应。1908年,中 国第一条有轨电车在上海 建成通车,中国的轨道交 通随之快速发展。近年来 ,相关研究与实践也在城 市的发展中大范围展开, 大量的设计、运营、管理 、融资等一系列研究在实 践中逐渐完善,并深度融 入城市设计与发展中。 轨道交通作为激发城 市的社会、经济、信息进 一步紧密关联的重要触媒 ,缩短了物理距离和时间 距离,让人流、物流、信 息流通过网络系统便利连 通,让城市在共享的基础 上高效发展,逐渐形成动 态发展的城市与社会的网 络系统。轨道交通作为促 进城市间要素流动的关键 因素,对人口、产业的空 间转移和合理分布影响较 大。轨道交通具有“流动” 的特性,一方面为城市发 展提供了便利的出行,另 一方面作为城市切片融入 城市多维影响机制,对城 市结构空间发展起到了重 要作用。 城市轨道交通目前是 国际公认的低能耗、大运 量的绿色交通。在全球低 碳发展的大背景下,轨道 交通以速度快、效率高、 污染小等优点,成为当今 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促进 低碳城市发展、推动经济 高效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安全、高效、绿色、智 能、人文的城市轨道交通 系统是未来公共交通发展 的主要方向。我国城市轨 道交通建设正处于快速发 展的黄金时期,无论是城 市主城轨道交通的发展还 是都市圈近郊线网的发展 ,均需要在快速的城市发 展中精细地考虑轨道交通 为城市带来的重大推动力 。因此,如何进一步优化 线网格局,如何进一步体 现轨道交通换乘的便利, 如何高效地发挥地块空间 价值,如何突破各种管理 瓶颈实现互联互通,如何 创造健康、舒适、宜人而 具有愉悦感的城市空间等 ,均成为轨道交通发展中 需要在城市、交通、建筑 、经济等不同专业的协同 下进一步合作解决的方向 。 本书课题基于东南大 学与天华集团校企联合课 程。实践课程在教育中的 地位逐渐凸显,针对城市 发展的重要问题,高校与 企业共同进行有针对性的 教学研究,成为高校教育 发展的特色模式之一。本 书课题在轨道交通发展的 主题下,结合基于实践的 站点设计,拓展性、系列 性地探讨核心空间、地下 空间、市郊站点等研究专 题。校企联合课程实践一 方面让研究能尽快地融入 实践进行检验,另一方面 也让校企合作平台逐渐走 向成熟,在教学中创造出 更多的研究、实践和校企 深度合作的机会。 本书作为TOD系列实 践教学的第二本成果,包 括了对全球知名轨道交通 站点的调研总结,也包括 了面向未来城市轨道交通 发展的思维拓展,通过实 践教学逐渐清晰地梳理相 关领域的探索成果,对理 论与实践结合具有较强的 指导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 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