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行孝(孝敬的12种方式暨新时代孝道)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余源鹏 |
出版社 |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先对二十四孝故事进行务实新颖的阐释,在讲明人为什么要行孝后,给孝敬的对象圈定了范围——就是自己的生养人!指出要对生养人的付出有个公平合理的回报。接着按照从主要到次要、从精神到物质等顺序,守法尊德、理性客观地展开撰写了孝敬的十二种方式,并摘用经典古籍中适应新时代现状和要求的文句进行同步诠释,行文清晰亲切,可操作性强。 作者简介 余源鹏,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学者,作家。1978年出生于广东潮州饶平县黄冈镇,父亲饶平人,母亲潮安人。先祖于宋末元初在客家人的第三次迁徙中,从福建汀州迁到潮州海阳县弦歌都(现饶平县)。2001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工程专业,常住广州。此前编著出版了130本房地产类图书。2019年底出版了以潮汕历史人文为背景的当代长篇房地产寻宝民俗小说《千年宋井》。2021年底撰写完成了粤东地区文化历史探访研究通俗著作《―江潮客情――潮汕与客家历史文化访思录》。2022年2月出版新时代家庭伦理道德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创新通俗著作《行孝——孝敬的十二种方式暨新时代孝道》。近年来潜心对中华文明进行游访探析,正在撰写中国地理历史人文研究通俗散文集《阅读时光里的古村镇——从26个视角品鉴150个古村寨城镇》和《阅读河山——中华文明访思录》。 目录 第一章 二十四孝的分类与新解 1.因为孝行而获得官位的 2.做官前后都行孝如一的 3.小时候行孝道长大后有出息的 4.两个为父亲着想的少儿 5.讲媳孝婆慈的 6.因孝而获得利益的 7.顺应父母之心行孝的 8.对过世父母行孝的 第二章 孝敬的对象 (一)人为什么要行孝 1.没有生养人就不会有自己的出生与成长 2.与生俱来的亲切感 3.因感恩而回馈 4.人比动物更高级 5.给后辈做示范 6.能获得社会的认可,是古代为官的基本条件 7.能获得内心的愉悦和安定 8.是天经地义般的品行 (二)人该对谁行孝 1.生的功劳主要归于母亲 2.养的功劳主要看时间、体力、精神和资金的付出 3.法律规定的抚养与赡养义务 4.本书所讲的养育和孝敬的概念 5.不是所有亲人都需要对其赡养和行孝 6.子女能否不赡养没抚养自己的父母 7.孙辈是否需要赡养祖辈 8.儿媳需不需要赡养公婆 (三)人该对谁行孝多一些 1.养恩大于生恩 2.时间、体力、精神的付出大于资金的付出 3.用心、严厉型抚养的付出大于溺爱、放纵型抚养的付出 第三章 孝敬的方式 方式一 感恩而敬爱最重要 方式二 良好的礼貌和态度 1.要有礼貌 2.耐心听讲 3.清晰交流 4.谦让三分 5.语气温和 6.和颜悦色 7.不能蔑视 8.诚恳认真 方式三 爱护自己的身心 方式四 让生养人不操心 1.尽量让自己保持安康 2.自己的位置要让家长知道 3.父母命,行勿懒 4.节省非必要的支出 5.了解家长喜好和厌恶的事物 方式五 努力学习和积极工作做出成绩 方式六 兄弟姐妹和睦相处不争斗 方式七 赞美、关心问候与祝愿行礼 1.真挚赞美 2.关心问候 3.节日祝愿 4.行礼鞠躬 5.使其开心 方式八 做力所能及的事并赡养扶助是基本的义务 1.帮忙做事 2.优先供养 3.多多陪伴 4.扶助侍疾 5.《新版二十四孝行为标准》分类 方式九 如何正确对待生养人的批评与顺应其要求 1.始终对生养人诚实且忠诚 2.当生养人批评责骂我们时 3.当生养人希望获得帮助时 4.当生养人的要求超出我们的能力时 5.当生养人侵犯到我们的合法权益时 方式十 理解与体谅是必备的能力与素养 方式十一 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与如何进行劝谏 1.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 2.家长有不当行为时该不该进行劝谏 3.人可能出现的三种不当行为 4.可能出现违法行为就有必要劝谏 5.对家长进行劝谏的正确方式 方式十二 慎终缅怀而追远 1.怎样才能算尽责事亲 2.慎终 3.缅怀 4.追远 附录 本书涉及的重点名词 序言 七年前,我打算开办 一个面向少儿的“感恩孝 亲培训班”,并已经做好 了八节课的教程和课件。 当时觉得,大量的家 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去上各 种早教、艺术、英语和学 科培优班,却明显忽视了 一个关乎自己利益的问题 ——子女如何看待家长的 付出,以及子女以什么样 的态度和行为对待家长。 这是一个生育养育子女与 子女如何感知回馈的问题 ,一个关于孝道‘的问题 。 我相信大多数家长也 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 性和必要性,都知道“百 善孝为先”的大道理。但 我们学校的教育及社会和 法律却没有给出详细的指 引,大多数人只能依靠家 庭教育、依靠地方风俗、 依靠道德舆论等进行主观 意会,凭感觉行事。有些 人只知道等父母老了要赡 养父母,知道等父母老了 要多陪伴父母,知道等父 母生病了要带父母看医生 ,贴心一点的知道要让父 母开心、欣慰等等,还有 人认为孝道就仅仅是祭拜 祖先。殊不知,践行孝道 是伴随人成长从小到大一 生都该做的事情。 出现这个问题,主要 是因为之前我们对于孝道 的研究极度匮乏。我们看 到最多的还只是古代的二 十四孝图和故事,以及儒 家的《孝经》,还有《弟 子规》《三字经》等启蒙 读物。虽然孝道作为中华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 承了两千多年,而且做人 的道理其实跟科技发展没 多大的关系,但古代的经 典作品和理论存在一些封 建统治思想和迷信思想, 存在不适合新时代中国人 民生活方式、经济发展和 社会制度的地方,我认为 这可能就是学校教育没有 普及《二十四孝》和《孝 经》的原因。 于是,孩子与家长其 实对“孝道”多少都存在理 解的片面性、分散性,缺 乏主次和顺序,甚至还有 曲解和封建迷信等。还有 些人连孝敬的对象都未必 能弄清楚,更别说如何做 才算尽孝了。 辞书之祖《尔雅》认 为“善事父母为孝",就 是说,善于用正确的方式 方法对待父母就是孝道。 本书就是要探讨孝敬的正 确方式、方法和思想、理 念,探讨适应新时代的孝 道,写就“新孝经”。 “感恩孝亲培训班”的 课件沉淀了七年,也让我 对此又观察、思考、实践 了七年。终于在今年,我 觉得可以做个系统的表述 了。于是再次提笔,用纯 文字的方式,从二十四孝 的故事分类和全新阐释人 手,来系统阐述孝敬的对 象与十二种方式。 …… 最后我想说,如果本 书让您找准了孝敬的对象 ,了解了孝敬的正确方式 方法,形成了孝道的正确 观念,让您孝敬生养人更 有着力点,使您的生养人 因此而获得更多的愉悦健 康,能解答您心中的一些 疑惑,能化解家庭长幼关 系的一些矛盾,甚至能排 解掉您多年积累于心的在 孝亲方面产生的心理问题 (如排解掉您认为的不可 理喻,觉得不公平,认为 对您不够好,积累了怨气 ,甚至还有愤恨等问题) ,让您的子女找到与您良 好相处的正确方式等等, 那么本书就有了它的价值 ,我定会为此感到欢喜并 由衷地祝福您! 届时,也请您将本书 推荐给周围的人,特别是 亲人阅读。因为只有当您 和亲人形成了共同的相处 观念,都自觉践行着孝道 ,才能形成良好的家风, 最终您和您的亲人都将为 此收获和谐、幸福、欢乐 与健康。 余源鹏 2022年1月成文于广州 火炉山畔 导语 古代二十四孝存在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为什么说孝敬的对象只能是自己的生养人? 如何确定自己该对谁多行孝? 为什么说感恩而敬爱是孝最重要的方式? 如何用良好的礼貌和态度对待家长? 怎样才能尽到子艾赡养扶助的法定义务? 如何正确对待生养人的批评与顺应其要求? 家长有不当行为时该不该进行劝谏? 怎样做才能算尽责事亲? 本书开创性探讨孝敬的对象以及该对谁行孝多一些,从精神到物质按主次先后阐述孝敬的十二种方式,是新时代中国人树立良好家风必备的“新孝经”! 精彩页 第一章 二十四孝的分类与新解 当我们游走在祖国各地,也许在某个城市公园里,也许在某个自然景区里,也许在某个乡镇村落里,也许在某个户外墙体的砖雕、木雕、石雕上,也许在某个宗祠里,也许在某个庙宇里,也许在某条古街巷旁,不时就能看到传统的“二十四孝图”。 大多数成年人都会觉得“孝”是件正确且重要的事,所以通常会走过去看几眼。又因为二十四孝图里描绘有生动的人物和动植物,所以小孩也喜欢围观,身旁的大人自然也趁此机会对小孩进行孝道的教育。 二十四孝图对应着二十四个有关孝的德行(“孝的德行”以下简称“孝行”)的故事。内容丰富的二十四孝图旁边还会有文字注解。 《二十四孝》原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最先是一本成文于元朝的启蒙教养读物,据说是由郭居敬选辑,由王克孝绘成图,称颂上至舜帝下到宋代的黄庭坚等(主要是汉代和晋代)二十四个真实人物的孝行。 大家会发现,这些图画所描绘的内容跟当地的历史人文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至少其人物和故事不会全部发生在当地。另外,这些图画所讲述的故事中有不少存在着封建糟粕思想(容易误导少儿),有许多已不适应新时代大众的实际生活。所以,二十四孝的故事在正规学校教育体系里是不学的。 由于目前有关“孝道”的教育材料实在乏善可陈,而二十四孝的故事却流传久远,因此在讲述“孝敬的对象与方法”前,我们有必要首先对二十四孝的故事进行分类探析,看看这些故事能分为几种类型,从当下科学的角度该如何去阐释,并以此作为本书后续章节内容的例证。 1.因为孝行而获得官位的 二十四孝的人物中很大部分都是当官的。当官的这些孝子中,有一部分是因为孝行而获得官位的。如远古《孝感动天》的虞舞,据说他的父亲、继母和异母弟弟多次想加害他,但事后他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尧帝听说舜非常孝顺,便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后来还传帝位于他。 又如东汉《行佣供母》的江革,在战乱中,背着母亲逃难,后受雇佣打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生活甚丰,在汉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在汉章帝时又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汉朝没有科考,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考试,察举“善事父母、做事廉正”的人做官。汉武帝以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官吏多为孝廉出身,被视为仕宦之正途。举孝廉者往往被任为“郎”。“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2.做官前后都行孝如一的 二十四孝中有些人物是做官前后都行孝(“行孝",动词。指践行孝道)如一的。其中地位最高的,除了舜外,还有《亲尝汤药》的汉文帝刘恒。他是刘邦的第三子,以仁孝闻名于天下。他母亲患病三年,母亲所服的汤药,他都要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经常夜晚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服侍左右。汉朝提倡孝道,褒奖孝悌,以孝治天下。不仅官员做官先举孝廉,就连刘恒能成为皇帝,“行孝”也起到积极的作用。汉代皇帝多以“孝”为谥号,刘恒为孝文帝,表明了朝廷的政治追求和对“孝”的推崇。 P1-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